公众号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喜欢请收藏+关注。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应对温室气体(GHG)排放带来的挑战。为更清晰地定义和量化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也叫作议定书,GHG Protocol)引入了范围1、2、3的分类方法。
碳排放的范围 1、2、3 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制定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提出的概念,用于描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不同范围 。具体含义和包含内容如下:
范围 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是来自公司拥有和控制的资源的直接排放,即企业一系列活动的直接结果 。
固定燃烧来源:包括用于加热建筑物的锅炉、燃气炉和燃气热电联产(CHP)工厂等。常见燃料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PG)、瓦斯油(又名红色柴油)和燃烧油(又名煤油),《京都议定书》涵盖的所有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燃料都需包含在范围 1 计算中 。
移动燃烧:组织拥有或租赁的、燃烧产生温室气体燃料的所有车辆,如汽油或柴油发动机驱动的汽车、货车、卡车和摩托车等;但随着交通变化,采用替代燃料(如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生物燃料等)的车辆,以及全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越来越多,电动汽车可能属于范围 2 排放 。
无组织排放:来自有意或无意的泄漏,比如设备的接缝、密封件、包装和垫圈的泄漏;煤矿矿井和通风装置排放的甲烷;使用冷藏和空调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氢氟碳化物(HFC)排放;天然气运输过程中的甲烷泄漏等 。
过程排放:指在工业过程和现场制造过程中释放的温室气体,例如水泥制造过程中产生 CO₂、工厂烟雾、化学品等 。
范围 2: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即企业由购买的能源(包括电力、蒸汽、加热和冷却)产生的间接排放 。外购电力对许多公司来说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也是减少排放的主要机会。企业从公用事业公司或其他供应商处购买的电力的生产和分配会影响其范围 2 的排放,若电力组合中化石燃料含量高,企业的范围 2 排放量就会较高。各公司可通过投资能效技术和节能减少用电量 。
范围 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是报告公司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不包括在范围 2 中),涵盖了整条价值链,即与外部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所有排放。包括:
上游活动:外购原料与燃料的开采和生产相关的运输活动;运输外购的原料或商品;运输外购的燃料;职员差旅;职员上下班通勤;运营产生的废弃物(运往垃圾填埋场的废弃物和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会排放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外购商品和服务(包括企业当年采购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有的上游排放,需区分生产相关产品和非生产相关产品的采购);运输和配送(发生在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要素中,包括陆运、海运和空运的排放,以及与第三方仓储相关的排放);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包括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以外的,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中采购及消耗的燃料和能源生产相关排放);资本货物(企业用于制造产品、提供服务或存储、销售和交付商品的具有较长寿命的最终产品,如建筑物、车辆、机械等,应在收购当年核算外购资本货物从摇篮到大门的总排放量)。
下游活动:投资活动(主要针对金融机构,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项目融资、鼓励投资和客户服务等);特许经营(特许经营商应将其受控制的运营活动产生的排放纳入报告中,可选择在范围 1 中报告与特许人运营相关的上游范围 3 排放,即特许人的范围 1 和范围 2 排放);租赁资产(根据租赁资产的性质在范围 1 或范围 2 中报告);已售产品的使用(衡量产品使用所产生的排放,差异波动较大);产品最终处理(报告方式与 “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类似,企业需评估其产品的处理方式,但因通常由消费者进行,评估难度较大,这鼓励企业设计可回收产品以减少垃圾填埋处理)。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曾制定一份包含15个排放源类别的清单,囊括常见的上下游商业活动,以满足各行各业对范围三排放的核算和报告。然而对数据中心而言,这份清单的适用范围过于广泛,导致在实际判定中企业常会模糊不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家为数据中心行业的排放源进行了范围优化,将15个温室气体议定书清单类别缩小为9个关键类别,分别是:购买的商品及服务、货物资本、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上游运输和配送、运营产生的废弃物、商务差旅、员工通勤、上游租赁资产、下游租赁资产。
以下内容一般被算在范围3以内:外购原料与燃料的开采和生产,相关的运输活动,运输外购的原料或商品,运输外购的燃料,职员差旅,职员上下班通勤,运输出售的产品,运输废弃物,范围二之外与电力有关的活动,开采、生产和运输用于生产电力的燃料,外购转售给最终用户的电力,生产被输配系统消耗的电力,租赁资产、特许和外包活动,使用售出的产品和服务,废弃物处理,处理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外购原料和燃料生产时产生的废弃物,处理寿命周期结束的售出产品。
简而言之,范围1排放是公司直接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排放是公司购买的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范围3则是这两者以外公司产生的所有排放。
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 :
对于企业自身:
明确碳足迹和环境影响: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或创建排放清单,能让企业了解自身的碳足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就像减肥要先知道体重一样,没有初始基准就无法比较和知晓什么措施有效。这一过程可帮助管理者深入了解公司业务的各个部分,包括运营、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和价值链、利益相关者关系以及所有其他相关活动,从而为制定减排目标和策略提供依据。
发现减排环节与机会:通过分析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企业可以找出潜在的减排环节和方式,例如投资能效技术和节能以减少范围 2 的用电量,或优化供应链以降低范围 3 的排放等。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减少碳排放,还能降低能源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满足法规和市场要求: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法规和政策,要求企业报告和控制其排放量。同时,消费者、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表现。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采取减排措施,有助于企业满足法规要求,避免因违规而面临罚款或其他法律后果,也能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和声誉,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
国家制定政策依据:准确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各国制定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础。政府需要了解不同行业、企业和地区的排放情况,才能制定合理的减排目标、分配减排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碳税、碳排放交易制度等,以推动整个社会向低碳经济转型。
国际协议履行与目标实现:在国际层面,《巴黎协定》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要求各国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助于各国跟踪和评估自身的减排进展,确保履行国际协议承诺,共同努力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1、碳足迹管理体系是什么?怎么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需要做哪些工作?有那些具体实施步骤?
2、钢铁行业为什么要进行碳排放数据检测?碳排放数据的监测和统计方法主要有哪些?
4、一文了解常见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有哪些?碳足迹核算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如何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流程图如何绘制?6、产品碳足迹标准介绍--ISO14067:2018《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及指南》
7、碳足迹管理体系中碳排放数据的收集方法有哪些?(碳排放数据收集的10个实例)
文章后续持续更新,喜欢的朋友先关注公众号,点击右上方“...”,推荐给朋友或设为星标。公众号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收藏关注不迷路,欢迎下面扫码填加交流或直接在公众号文章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