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兄弟,都成了开国少将!

时事   2024-12-12 22:24   湖北  

湖北红安有三兄弟

戴克林、戴克明、程启文,
三人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才知道彼此都活着。
有幸的是,
三人都成了开国少将。

戴克林少将。湖北省档案馆供图

近日,长江日报、湖北省档案馆
《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第二季
主创团队采访了
戴克林少将之女戴燕燕等人,
一起重温前辈的英雄事迹。


九死一生
3个多月克艰纾难回延安


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戴家塘的戴克林,15岁时加入红军。戴燕燕介绍,1936年10月下旬,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父亲跟随红四方面军机关和红五军、红九军和红三十军西渡黄河,按照军委的部署征战河西走廊。他在甘肃永昌县与马家军作战时,左脚被子弹打穿。

戴克林少将之女戴燕燕、女婿傅德华接受记者采访。王熠卓 摄


“受伤的父亲未能跟上大部队,拖着伤腿东躲西藏,一直往东行进。因为父亲知道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就在陕北,过了黄河就不远了。”戴燕燕说,“正高兴时,打听到过黄河要渡船费,而他现在已经两手空空,哪里有钱渡河呢?已经是1937年的春天,庄稼地里的草需要抓紧薅掉。于是父亲来到黄河边一户富裕人家薅草,父亲干活舍得卖力,东家在他临走时给了几升小米算作工钱。来到黄河边,父亲将小米充作渡河的船费方过了黄河。历时三个多月,九死一生的父亲终于回到陕北,回到了党的怀抱。”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戴克林和他的战友们,一息尚存也要克服千难万险归队?戴燕燕感慨:“是信仰的力量,是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党魂、军魂之所在呀!”

战地重逢

兄弟不约而同改名“克”


1938年4月,正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戴克林等40余名干部奔赴皖南抗日前线。他们乘汽车从延安出发,在西安转乘火车,途经郑州、汉口,乘船到九江后绕道步行浙江兰溪,抵达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皖南歙县(今黄山徽州区)岩寺,各自将八路军的臂章换成新四军的臂章。

戴燕燕介绍,父亲还有一位堂弟戴克明(原名戴道奎),不满15岁离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近十年光景他们天各一方无法联系。”戴燕燕说,直到皖南事变前,他们俩都为执行任务,同时来到某地兵站,而且住在一个房间里。两个“陌生”人一番攀谈,才发现对方是自己失散已久的堂兄弟,都在新四军。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人竟都把原名中的‘道’改成‘克’,一个叫克林,一个叫克明,含义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贡献力量。”这晚,兄弟俩促膝长谈到黎明。吃罢早饭,各自便去执行任务了。

戴燕燕介绍,父亲还有一个表弟叫程启文,也参加了红军。戴克林、戴克明、程启文三兄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知道大家都活着,而且兄弟三人都成了开国少将

20世纪50年代,戴克林(左)与堂弟戴克明(中)表弟程启文(右)在南京合影。受访者供图

能攻善守
与战士在上海街头同睡马路


戴燕燕介绍,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父亲带领部队就像一股强劲的旋风,从山东席卷到上海”。

在战场上,戴克林将军英勇无畏,能攻善守。1947年,拿下孟良崮,全歼敌74师,也有他率部的贡献。

戴克林少将的外孙傅骏回忆起外公给自己讲过的故事,“当时上级给外公的命令是尽快占领孟良崮西部的330高地,切断敌83师与25师之间的联动。”傅骏说,外公当时就站在高处,边指挥边观测整个战场的态势。部队从南面往北攻,其实北面、东面、西面都是敌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华野二师的6团,硬是把330高地握在手中,没让敌人援军通过一人。

让戴燕燕感到自豪的是,父亲带的兵纪律严明。一张拍摄于上海刚解放时的照片,曾让国内外读者为之动容。画面中的解放军战士和衣而眠,露宿于街头,充分体现了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宝贵品质。戴燕燕介绍,这些士兵就出自戴克林带领的59师175团三营机炮连。“父亲本人,当时也是与战士同睡马路的。”戴燕燕说。

入城解放军露宿街头。图源:解放日报(陆仁生 摄)


战士冻成“冰雕”

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


1950年11月底,长津湖战役打响,戴克林率领的第20军59师固守死鹰岭这一战略要地。戴燕燕说:“就是要发挥九兵团在解放战争时期善于穿插、分割、包围的优势,把美第十军和陆战一师死死拖住不让他们撤退。”

1950年12月,戴克林在朝鲜东线社仓里留影。受访者供图

由于从华东地区赶往东北很仓促,59师官兵穿着单薄的军衣到达长津湖。当时,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战士们身上穿的薄薄的南方棉衣,根本抵挡不住风雪冰冻的肆虐。

“阵地上的战士每天只有一个冻成铁疙瘩的土豆。揣在怀里面把它焐热,稍微热一点啃一啃,然后就一把雪,再吃一口。当时,美军进攻死鹰岭的是美陆战一师7团。白天是美军轮番轰炸和排炮射击,夜晚我军还要和严寒斗争。”


在这样的艰难的环境下,59师六天六夜坚守阵地,付出了很大的代价。177团2营6连全体官兵手握武器,保持着战斗姿势冻死在阵地上,他们和同样全连牺牲在阵地上的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就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有名的“冰雕连”。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雕塑,志愿军战士鏖战在长津湖湖畔。王熠卓 摄

傅德华介绍,59师一部在死鹰岭某阵地上战斗到最后还有60多人,但是这时候他们手脚都冻得不能够举枪,不能够爬行。“岳父下令机关人员一起上死鹰岭,把严重冻伤的战士一个个背回。他们是用枪托把战士从冰雪堆里撬出来,抬下来的。”

傅骏深情地说:“外公留给我一块他在抗美援朝时缴获美军的手表,如今,我常常拿出来上个弦,听到滴滴答答表针走动,我就回想起当时跟外公相处的点点滴滴。时针不停地延续着历史,我辈赓续着先辈的光荣传统。”

 阅读更多>>>
开国上将,突然失踪6年!
这条满是补丁的毛毯,他盖了49年

文字| 汤华明 叶飞艳 王尹芹

编辑| 曹欣怡

校对| 赵乐宁

长江日报
每天,请从这里阅读武汉。长江日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是中国百强报刊、全国城市党报十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