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打着“文化自信”的旗号,反对学习英语的人不少。
不学英语,原因无非有两个。
一是觉得学英语无用。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用不到英语,所以他们觉得英语学了也是白学。
二是觉得学英语灭自己威风,长蛮夷志气。有人觉得这个世界干嘛要用英语作为通用语,汉语不是更优美吗,老外也没有这么下劲学汉语,我们何必苦苦学英语。
两年前还真有有民意代表严肃地提出“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对绝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确实是“无用”的,可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为了有用。
就像目前绝大多数人连中学数学题都看不懂了,并不等于当年学过的数学是无用的。
如果以将来有用为标准确定学习课程,当前中小学都应该改造成蓝翔分校。
尽管教育部顶着巨大的压力,没有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这些年国人的英语水平仍然是平稳下降。
今年国庆期间,一群中国游客在沙特利雅得国际机场,因航班延误且迟迟得不到一个说法,在机场内发起维权。
说实话,沙特不是一个完全和国际接轨的国家,敢在沙特维权,勇气可嘉。
我十几年前去沙特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哪里做不好冒犯了人家。
但是,中国游客高喊的是:Go back to China......
他们喊得理直气壮,却让旁人听得目瞪口呆,也让真正懂英语的中国同胞尴尬得抬不起头。
在这个场景里说Go back to China,意思就是“滚回中国”,非常具有歧视性。
前几年,一名41岁华人女性在曼哈顿一处人行道取包裹时遭一名非裔男子泼不明液体,被骂的就是“Go back to China”。
如果是沙特方面说出这种话,很可能会引发外交纠纷。
中国游客主动要求“滚回”,沙特方面只能是两手一摊,百思不得其解。
是中国游客在国外自轻自贱吗?当然不是。
他们只是用自己的Chinglish,表达了自己急切回国的心声。
书上说Go back 是返回,那么Go back to China自然是返回中国了,这就是典型的Chinglish。
很多人也很得意自己的Chinglish,据说连you can you up这种Chinglish都已经录进了英语词典。
这次公开地大喊Go back to China,却长了蛮夷志气,灭了自己威风。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汉语表达抗议。
中国游客确实也可以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抗议,但是他们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诉求,而不是单纯发泄不满。
换作沙特人被延误在北京,大概也不会用阿拉伯语和机场人员哇啦哇啦,一定也是优先选择对方能听懂的语言。
两年前在答复民意代表要不要学英语的问题时,教育部提到了英语的作用,“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确实,无论国家多么强大,都不能舍弃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今年,北京地铁站的英文翻译也从Zhan重新改为Station了。
开放的国家,具有国际视野的公民,不能拒绝外语,尤其是地道的外语。
Chinglish只能证明学习还有待进步,不能拿这个当作骄傲的资本。
经历过Go back to China的误会之后,看来还要继续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