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做出新贡献。即日起,山东省教育厅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教育强国路 奋力当好排头兵”专栏,展示奋进教育强国路上的“山东实践”。
数说教育亮点
图览教育变迁
文读教育新篇
创新教育资源配置模式
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近年来,济南市积极应对计生政策调整、户籍制度改革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入园入学问题,深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创新教育资源配置模式,跑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速度”,努力打造“有温度有品质的教育”。
超前谋划,多方论证,以规划引领资源配置。坚持顶层设计、超前谋划、多方论证,编制《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提高规划标准与执行刚性,将幼儿园、小学、初中规划千人指标由37.5生/千人、63生/千人、32生/千人,提高至44生/千人、78生/千人、39生/千人,所有新规划中小学校均统一规划配套学生食堂,所有新规划的高中学校均按照寄宿制高中规划建设,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占地面积标准较之前提高30%。到2030年规划新建815所普通中小学校和15所中职、特殊教育设施,使覆盖面由主城区扩展到各区县,生源由“户籍人口”覆盖到“常住人口”。
流程再造,制度重构,以配建机制创新提速增效。针对过去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应规未规、规而不建、建成不交等久拖不决的问题,坚持以流程再造、制度重构为突破口,靶向发力整治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权责不清、缺少抓手、措施疲软、流程臃肿”等“顽疾”。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济南市中心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实施意见》(济政办发〔2018〕24号),在规划、土地招拍挂、建设手续办理等环节设立“五个制度卡口”,实现新建小区首期住宅与配套学校规划、征收、拆迁熟化、建设、投入使用 “五同步”。特别为学校建设设立“绿色通道”,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在审批新建小区建设手续时,将建设配套教育设施作为审批的前置条件,未同步办理学校手续的,房地产项目手续不予办理。自2018年以来,市教育局参与600余个片区、街区、新建小区规划审核,参加35次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领导小组会议,保障在建、新建的小区与教育设施建设100%实现“五同步”。
强化供给,攻坚克难,以扩容提质破解需求矛盾。按照“补齐旧账、不欠新账”“远近结合、轻重缓急”的原则,深入实施《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充分利用中小学及幼儿园用地资源,分年度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优先解决全市入园、入学矛盾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2018年以来,全市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35所,新增学位50余万个。全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入园难”“入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和教育获得感显著提升。
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以严格监管清账销号。建立联席会议、定期巡查通报制度,教育、住建、规划等17个部门联合巡查,巡查问题统一提报、定期研究、集中解决。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督办”,设立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各区县年度建设项目台账,做到开工一所、销号一所。同时,注重发挥人大质询、政协协商、纪委监督的作用,并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纳入对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多方协力让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落细落地。
济南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作获选山东省教育厅评选的“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五个卡口”“五同步”创新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并受邀在黑龙江、海南、重庆、宁波等地推介经验做法。济南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作,为其他城市走出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困境,解决教育领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往期推荐
商务合作:0531-82677371或点此提交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点此提交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