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颁奖典礼现场,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作家和翻译家登上了庄重盛大的舞台,领受这一我国民族文学界的最高荣誉,共享新时代民族文学荣光。
骏马奖由中国作协和国家民委共同主办。颁奖现场共颁发了骏马奖的六个奖项,分别是翻译奖、诗歌奖、散文奖、报告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道中华”摘录了这六个奖项获奖者代表的获奖感言和采访内容:
翻译奖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翻译奖授奖词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翻译奖获奖者合影
颁
奖
一
翻
译
奖
“
发言代表:
艾布(东乡族)
”
艾布,东乡族,新疆伊犁人。新疆作协副秘书长,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塔里木》《天山》等刊物。出版诗集《那是一个月夜》《马兰花》等。译著有《额尔古纳河右岸》《木垒河》《驻村笔记》等。
获奖感言:
大家好,我是一名东乡族翻译,我把瑶族作家红日老师的长篇小说翻译成维吾尔语,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两个相距遥远的地方,就这样通过文学心心相印。是的,这就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
回望翻译和写作之路,每一个字句都凝聚着心血和梦想,是孤独中的坚持,也是灵感闪现时的喜悦。这份奖项,是对那些不眠之夜的巨大回应,让我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落笔就有力量! 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支持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你们的陪伴,让我有勇气继续前行。我将带着这份荣誉与责任,继续深耕文学翻译事业,通过文学,让我们更加紧密地拥抱在一起。
现场采访:
主持人:在短片里,我们也看到了艾布老师翻译了上一届骏马奖的获奖作品——红日老师的《驻村笔记》,一本书两次结缘骏马奖,在我印象里这好像还是第一次。
艾布:对的,这本书让我很有共鸣。红日老师当过驻村干部,我也当过驻村干部,红日老师写的广西,我在新疆也感受到,写的就是我的故事。
主持人:这确实是非常有意思,而且刚才的这部短片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从南到北精准扶贫的成就。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一个村儿,一个屯儿,而是发生在整个中国大地。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作家们继续用记录时代的作品,为我们展现时代的风采。再次祝贺并感谢艾布老师,谢谢您!
诗歌奖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诗歌奖授奖词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诗歌奖获奖者合影
颁
奖
二
诗
歌
奖
“
发言代表:
那萨(藏族)
”
那萨,本名索样,藏族,1977年生,青海玉树人。曾供职于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阿多乡政府。出版诗集《一株草的加持》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
获奖感言:
大家好,我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很荣幸能获得这个奖。写作十几年,这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智慧的人,丰满的人,有趣的人………这都是文字带给我的最好的遇见。
得知自己获奖,第一个给母亲打了电话。她说,收获时,要懂得好好回报。她并不清楚我写了些什么,她只知道我用文字在呈现我的心,她觉得这是一件值得祝福的事。
成为一名诗人,是我从年少时候开始的一个梦想。得到这份肯定与鼓励,我心怀感恩。我会继续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和敬畏。谢谢!扎西德勒!
现场采访:
主持人:那萨老师您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绿城南宁,刚刚在您的发言中,您说您的母亲不知道您写的是什么,那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的家人和孩子会读您的诗吗?
那萨:我记得我的儿子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问我能不能把我的诗集送给他的一个同学,我说可以呀。他的同学看了后,找到了我写给他的一首诗,然后当着他的面读,他说他当时有点不好意思,但心里很高兴,也仿佛很骄傲,好像知道了什么是诗歌了。
主持人:一个孩子在此时此刻明白了诗歌的美。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诗。再次把掌声送给那萨老师,谢谢您,祝贺您!
散文奖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散文奖授奖词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散文奖获奖者合影
颁
奖
三
散
文
奖
“
发言代表:
柳客行(回族)
”
柳客行,本名马骏,回族,1995年生。固原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2023年入选固原市“最美文学人”。
获奖感言:
我是一个眼睛高度近视的人,只能用心去感受世界。以前的我,像个世间的“弃儿”,有幸被“文学村”里的人捡了回来,我成了吃文学的“百家饭”的人。这世间善美的种子播种成的粮食,让坐在轮椅上的孩子慢慢长大。我曾经考上大学,却因为无力的身体不能入学。我以为,我一辈子都无法再离开那个偏远的地方,未曾想,是这么一群像叔叔婶婶一样的文学人,“团宠” 着我,用爱意托举着我,来到了这充满大爱的文学世界。虽然没能在大学的课堂完成心愿,却在这文学的家园里,遇见了善良而又温润的家人,也实现了梦想。这个孩子,愿意用一生时间去播种真、善、美,还有爱。谢谢大家!
现场采访:
主持人:欢迎柳客行。如果说文字有力量,柳客行让我们感受到了。刚才的短片大家都很感动,您作为主角,看了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柳客行:首先我要感谢编导还有老师们,里面有一个小细节,就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影子站起来,走出去,我觉得他们拍出了我的内心世界,虽然我坐在轮椅上,没办法行走,但是我的灵魂是自由的。
主持人:灵魂是自由的,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好吗?柳客行的本名是马骏,马骏获得了骏马奖,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巧合,您觉得呢。
柳客行: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因为我特别喜欢坐在大柳树下读书,又喜欢一句诗“客舍青青柳色新”,然后我就取了这个笔名,虽然我坐在轮椅上,没办法游历祖国的美好山河,但是柳客行可以,他能带着我游历美好的山川。就像今天,柳客行带着马骏来领骏马奖,这便是文学的魅力!
主持人: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此时此刻在骏马奖的颁奖舞台上,这份喜悦,您最想跟谁来分享呢?
柳客行:我想分享给很多很多人,首先我想分享给给了我勇气去书写我身边那些美好故事的史铁生先生,还有我在文学路上相遇的大哥哥大姐姐,以及在场在座的每一位善良而又温润的文学人。
当然,我还想分享给我的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以及在那个偏远的地方照亮着我的亲人们,是他们用爱意托举着我,来到了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刚大家在短片当中也看到了柳客行的父亲,今天,他也来到了我们的晚会现场,一同见证这荣耀的时刻,我们有请柳客行的父亲站起来跟大家挥挥手好吗?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也祝福这充满爱的一家人!谢谢您!我们也再次把掌声送给柳客行老师,谢谢您!
报告文学奖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报告文学奖授奖词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报告文学奖获奖者合影
颁
奖
四
报
告
文
学
奖
“
发言代表:
牛海坤(蒙古族)
”
牛海坤,蒙古族,1980年生。供职于内蒙古戏剧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额济纳河畔》《生命的守望者》等。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等。
获奖感言:
大家晚上好,我来自内蒙古,我叫牛海坤。2021年完成《让世界看见》这部作品时,内蒙古的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在这个名单中就有科尔沁右翼中旗 。
感谢科尔沁那片温情的大地,那里有最美的风景,也有令人心痛的过往,我留在那里的脚印和文字,是向那片辽阔大地的致敬;感谢那些用粗粝的双手绣出美好生活的绣娘们,她们耕作,她们放牧牛羊,她们用一针一线讲述创造与重生的故事。她们的坚韧与顽强,她们的善良、朴实,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灵感;感谢评委,你们对这部作品的认可,让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收获了一份无比珍贵的动力。谢谢你们,谢谢!
现场采访:
主持人:海坤老师您好,您的这本书有个特别的名字:《让世界看见》,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题目呢?
牛海坤:其实这部作品的名字,我至少换过三次。最初叫《锦绣前程》,后来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还有我对绣娘的不断了解,看到她们的绣品走出科尔沁大地,走进巴黎、米兰时装周,作品走的越来越远,农牧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2万多农牧民妇女靠着刺绣摆脱贫困,走向新生,这是全世界妇女脱贫的“中国样板”,她们的故事应该让世界看见。
主持人:是的,这些故事也通过您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看见。我们也期待海坤老师为我们带来更多动人的中国故事。再次祝贺您,也感谢您。
中短篇小说奖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短篇小说奖授奖词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短篇小说奖获奖者合影
颁
奖
五
中
短
篇
小
说
奖
“
发言代表:
凡一平(壮族)
”
凡一平,本名樊一平,壮族,1964年生,广西都安人。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西文联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顺口溜》《上岭村的谋杀》,小说集《撒谎的村庄》等。曾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小说《寻枪》《理发师》等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获奖感言:
大家好,我是凡一平,是广西的壮族人。
我从十七岁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迄今已四十三年。今年是我最开心和快乐的一年,因为获得了骏马奖。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前,我刚刚度过六十岁的生日,我觉得这个奖是最好的生日礼物。而《上岭恋人》,则是我献给我的家乡上岭最真诚的礼物。
从桂北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城往东十三公里,再沿红水河顺流而下四十公里,在二级公路的对岸,有被青山和竹林环绕的村庄,就是上岭。它是我生命中最亲切的土地和摇篮。上岭有着不多的人口,却生生长流,我的父老乡亲们,平凡但却坚韧,又像鱼群一样抱团,欢乐。村庄世代同心同德,和睦相处,一家有难,八方来助,每逢喜事,全村同乐。生产得天独厚,牛壮羊肥,鱼虾鲜美。村风清雅和畅,慈善和美。鸡鸣狗盗罕见,百岁寿者常有。
欢迎大家到上岭来!
现场采访:
主持人:我们知道凡老师是广西河池人,而且我们发现在骏马奖的广西作家里,籍贯河池的好像特别多?
凡一平:是的,广西50多位获得骏马奖的作家里面,我们河池籍的作家就有十二个,我是第十二个。我们河池的“骏马”不是一匹一匹,而是一群一群的。
主持人:那咱们就现场看一看有没有来自河池籍的作家好不好?能不能起立向我们现场观众打个招呼?写作是一个人的旅程,但是文学是一群人的事业,欢迎你们!凡老师您觉得为什么河池会出现这么多优秀的作家呢?
凡一平:大家都说河池的文学土壤好,但田地要丰收,除了种子好,土壤好,还要舍得施肥。其实不仅是河池,在整个广西,我们都感受到党委和政府对文学事业的重视和支持,鼓励创作、培养人才。我们广西的作家,在一个很好的文学生态里,这个生态确实鼓励我们“出名家 出名作”。
主持人:谢谢凡一平老师,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优秀作家为我们奉上植根中华大地的优秀作品。再次祝贺您也感谢您!
长篇小说奖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奖授奖词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奖获奖者合影
颁
奖
六
长
篇
小
说
奖
“
发言代表:
马伯庸(满族)
”
马伯庸,满族,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文学新人奖、骏马奖得主。代表作有《食南之徒》《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大医》《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等。
获奖感言:
写完一部长篇小说,就像是跑完了一次马拉松,它出于兴趣,始于技巧,成于素质。但最终支撑我们跑完整个赛程的,是一个人的坚定意志。
这趟旅途是如此的漫长,我们需要调动每一块肌肉、每一个细胞,殚精竭虑,全力以赴,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受伤。但这趟旅途也是如此充满乐趣,不说沿途的美妙风景,也不说多巴胺分泌的愉悦,单是挑战自我极限这件事,就足以让人乐此不疲。
长跑是考验我们的身体极限;而写作,则是在探索我们的心灵边疆。曾经有人问一位长跑健将,你为什么要跑这么多路?他的回答是:因为终点就在那里。我们创作者也一样,当读者问起,为什么我们要写作?我相信今天得奖的每一位作家,和我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因为故事就在这里。谢谢大家。
现场采访:
主持人:马伯庸老师您好,欢迎您到广西南宁来。时至今日,您已经获得了许多的荣誉还有奖项,这次获得骏马奖对您来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马伯庸:其实每一次获奖,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挑战。因为它不仅仅只是荣誉,它还就像是一台恼人的闹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你接下来要做得比上一次更好,否则就是退步了。”像骏马奖这样一个重要的奖项,闹钟的震动声格外地响亮,让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一能缓解焦虑的,就是继续埋头写稿。
主持人:您辛苦,但是我们读者有福了。我猜您的读者当中应该有很多人之前没有注意到您是一位满族作家。
马伯庸:是的,我是满族,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那是一个各个民族混居的一座城市,大家彼此包容,互相帮衬,亲如一家人。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我也先后转了十几次学,跟随父母走遍大江南北。还来到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来读书,所以我见证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升华。在我的创作中,不会拘泥于特定的民族元素,而是要书写在整个中华视野下的各个民族的故事。
主持人:刚刚您说在桂林读过书,怪不得在您的书里对岭南文化有很多的了解。在您的作品《大医》前后,您分别创作了《长安的荔枝》还有《食南之徒》,这些作品都是以古代的岭南地区和中原文化碰撞交流为故事背景,这些内容让南方的读者阅读起来感觉非常的亲切。
马伯庸:我一直在思考一个课题:中华民族发展到今日,是如何既保持着各个民族的独特性格,同时又能团结凝聚成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我认为这个答案,要向历史中去寻找,去挖掘中华各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密码。
主持人:谢谢马伯庸老师,我们也期待着您的下一部作品。谢谢您,祝贺您!
五千年中华文脉如江河行地
各民族作家共同绘就中国文学盛大景观
文运同国运相牵
文脉同国脉相连
让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迎来新时代文学的新辉煌!
END
投稿邮箱:daozhonghua@163.com
潘岳:多元一体与民族文学
张宏森:铸就民族文学创作新辉煌
第十三届骏马奖获奖名单揭晓!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