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在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十六离职干部休养所里,记者见到史乃老将军时,很难想象这位满头白发、性情温和的老人,曾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走过,是三次负伤却依然要求战斗在最前线的“钢铁英雄”。
由于第一次战役吃到苦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找到了志愿军后勤补给这个最薄弱的环节,利用空中优势重点破坏志愿军公路和铁路补给线。原来属于后勤支援的运输部队反倒成了“战斗一线”。前线阵地弹药告急!志愿军战士补给告急!而新组建的军地人员运输队,司机业务和路况又不熟,完成任务十分困难艰险。为此,史老自己用一个多月时间,不分昼夜地恶补驾驶技术,并学会了简单的汽车修理。
年轻时期的史乃
通往前线的路程只有七八十公里,但由于联合国军掌握着制空权,白天轮番轰炸,根本无法通行。运输队就要利用夜晚作掩护,不开车灯强行上路,但狡猾的美空军仍然通过投掷照明弹,发现了这条不畏艰险的“钢铁巨龙”。史乃说:“每前进一二十公里都非常艰辛,有一次敌机漫天,对我们50辆大车进行轰炸扫射,我的吉普车玻璃都被震坏了,炮弹炸到里面来了,我还受伤,相当危险。现在还有点弹片在,稍微偏一点眼睛就瞎掉了。”
在敌机的低空扫射中,5辆车被击中,一名司机阵亡五人受伤。紧要关头,史老随即传令分散隐蔽,并迅速与护路队联系抢修道路。志愿军运输部队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不到一小时,50辆运输车陆续开到前沿五圣山,将全部弹粮如数送到。史老回忆说,那一晚是他在朝鲜两年零九个月中最深刻的记忆:“我们在回国以后经常宣传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而这个胜利必须坚定'坚决反帝国,反侵略'这个思想基础。”
史乃生前捐款近300万元,去世后捐出遗体
史乃的部分勋章
合作单位:南京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