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包分配”再重启?毕业后保证入编入岗,这4所大学“火”出天际!

文摘   2024-10-30 19:26   上海  

几所大学搞起了"包分配",说白了就是保证毕业生能入编入岗。

这下可好,这些学校一下子火得不得了,报考的人都快挤破头了!咱们来聊聊这事儿,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还记得"包分配"这个词吗?要是你年纪大点儿,肯定不陌生。

那时候,大学生毕业就有工作,国家包分配,可省心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这个制度慢慢就没了。

谁能想到,这两年又冒出来了?现在的就业形势确实不太乐观。你看看街上,到处都是找工作的年轻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老大难问题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就动起了脑筋,重新搞起了类似"包分配"的招生模式。这一招还真管用,报考的人蜂拥而至,把这些学校的分数线都给抬高了。

咱们来看看几个具体的例子。衢州学院这回可是赚足了眼球。

他们搞了个定向培养小学教师的项目,结果你猜怎么着?录取分数居然飙到了635分!这可是创下历史新高啊。你想想,这分数都快赶上重点大学了。

为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他们保证毕业就能当老师,有编制有工作,多诱人啊。再说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他们搞了个基层水利人才定向招生计划。

这下可好,报考的人多得吓人,录取比例高达35:1。你想想,35个人抢一个名额,这竞争得多激烈啊。

但凡能进去的,那可都是尖子生啊。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也不甘示弱,他们搞了个"入学即入编、毕业包分配"的政策。

这一招可真绝了,直接就把农业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给拉上去了。你说这些学生毕业了不得成香饽饽?最后再说说南华大学,他们针对核工业人才搞定向招生。

结果呢?录取分数居然能跟985、211的高校掰掰手腕了。你说这招生政策得多吸引人啊。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些学校挺有想法的?确实,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给了很多学生一个保障。但是,咱们也得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这种"包分配"模式真的就是十全十美吗?恐怕未必。你想啊,一旦签了协议,这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就被固定了。

万一哪天他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行业怎么办?想换工作可就难了。这不是把自己给框死了吗?再说了,如果大家都去报考这种"包分配"的专业,那其他行业怎么办?人才市场的流动性不就受影响了吗?某些领域可能会人才过剩,而其他领域却可能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可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状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长期的就业保障会不会让学生失去奋斗的动力?你想啊,反正毕业就有工作,那还有什么好拼的?这样下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就被磨平了吗?最关键的是,这种模式能不能长期持续下去还真不好说。

万一经济形势变了,或者用人单位的需求变了,学校和用人单位能不能履行承诺?这里面可是有不少不确定因素的。所以说,这种"包分配"模式虽然看起来挺诱人,但也不是没有隐患的。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咱们该怎么办呢?我觉得,高校在推行这种政策的时候得慎重。针对特殊领域和紧缺人才搞定向培养,缓解就业压力,这没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你想啊,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包分配"上,不如多花点心思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真正掌握核心竞争力。

这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啊。政府也得出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指导和机会。

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说到底,这种"包分配"式的定向招生,反映的是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也体现了高校和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

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得靠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你说是不是?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性的就业举措,为莘莘学子铺就更加光明的未来之路。    

毕竟,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有机会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被"包分配"给框死了。那么,面对这种"包分配"的招生模式,你怎么看?你觉得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良方,还是一种权宜之计?如果你是即将报考大学的学生,你会选择这样的专业吗?让我们一起思考这个问题,为中国的教育和就业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