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5日,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将厦门岛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插在了神山山顶,厦门迎来了解放的胜利曙光。75年后的今天,这里早已不见当年的硝烟与战火,昔日的荒野滩涂更实现了华丽蝶变。大型全媒体报道《一起走过》之湖里篇,共同见证湖里区传承红色精神,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的动人篇章。
解放厦门岛的第一面红旗
连接海岛的第一个填海工程
厦门经济特区的第一声炮响
厦门第一个深水港口项目
……
75年来,一个个“第一”
在湖里诞生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中心城区日新月异
当时间的年轮拨回解放前,那时的厦门,百姓啼饥号寒,度日如年。在解放厦门的战役中,神山是厦门岛北部的制高点,距离解放军的高崎登陆点2公里,距离石湖山登陆点1公里,攻下神山,登陆战就能得以巩固。
今年88岁的陈缘是殿前人,回忆起1949年时厦门解放的场景,她历历在目。1949年,她的爱人周洪悦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29军85师的一名战士,参与了神山战斗。
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为了攻占神山,他的战友第一个扛起五星红旗,但是不幸倒下了,后来大家一个一个接力,最后才把五星红旗插到神山上。
解放后,一岛孤悬海中,是厦门面临的发展困境。那时,厦门与内陆的交通,被一湾厦门海峡隔断,二者之间的唯一连接点就在高崎和集美两岸,想要往返岛陆之间,只能靠船摆渡。
上个世纪50年代初
从高崎建起的高集海堤破土动工
今年77岁的林振其,生在高崎、长在高崎。他说,海堤的开工建设,是改变厦门一方孤岛的决定。
这个海堤建设确实不容易。参与建设海堤上万名建设者,他们都是手扛肩挑,全靠劳力把它建出来。他们要与天斗、与海斗,还要和国民党骚扰的飞机斗,在短短两年多就把这条2000多米的海堤建成。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仅凭钢钎、大锤、板车、木船等简陋的工具,创造了“石龙跨海”的奇迹,饮水用电、交通就业、海防战备等问题悉数解决。
林振其告诉我们,他会永远记得海堤建成的那一天。他和家人就站在海堤旁,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鼓掌,更为建设者们“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而喝彩。
依托地铁、码头、五桥两隧
高崎国际机场等交通动脉
以及自贸试验区、火炬高新区等创新高地
如今的湖里区
正持续迸发出强大的经济动能
高端制造、现代物流
商贸服务、影视文创等优势产业集群
发展迅猛
借助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腾飞契机,辖区企业元翔货站已扎根湖里20多年。相关负责人说,湖里是一块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业热土。也正因如此,三年前,他们又在湖里区成立一家新公司,专门服务跨境电商业务,如今已连续三年业务量实现翻番。
我们感觉湖里营商环境非常好,而且它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能够听进我们这些企业的声音,及时去调研,去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早点抓住商机,这也让我们企业经营更有信心和底气。
特区发祥地再出发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
湖里以“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不断演绎着生动的转型升级故事
其中的东渡片区
更是见证了当年特区建设的火热岁月
上世纪7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建设者们,以东渡片区的海山路11号为起点,为东渡港区“开疆拓土”。
197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要改变港口面貌。当时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却几乎没有一个能靠泊大船的深水港口。厦门的自然条件是不错的,航道很深,不淤积泥土,冬天也不冻。
林远泰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投身火热的港口大开发大建设中。在大家的努力下,东渡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动工兴建。这是厦门有史以来第一个深水港口项目,工程量大、困难点多。
当时,砂石、钢铁等材料供不应求,大家便想方设法拓宽采购渠道;遇到技术难题,大家反复开会,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东渡港区建设迅速推进。
1981年10月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第一炮在湖里打响
从那以后
机场、铁路、隧道“五通一平”
和兴建厂房齐头并进
东渡港也逐渐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港口
从古渡口到国际邮轮母港,浪起潮升间,湖里区的东渡片区已然成为城市的新名片,文、旅、商在这里有机融合。
周末来到海上世界购物中心,商场内人流如织,位于户外的观景平台,更是成为了新晋的“网红打卡点”。目前,商场已开展超两百场商业品牌活动,带动销售额近15亿元,有力激发东渡片区的经济活力,也填补了岛内西部大型商圈的空白。
看中湖里区丰富的场景资源和有力的政策扶持,2017年,厦门同心合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落户湖里区。企业负责人说,东渡片区可以算得上是厦门影视取景地中的“老戏骨”了,像《开端》《以家人之名》《一闪一闪亮星星》等电影、电视剧都曾在这里拍摄。
东渡片区的巨变是湖里区爱拼敢赢的缩影。时代不断向前,特区发祥地的湖里,改变也无处不在,曾经的荒乡僻壤如今已变为科技创新高地,老工业制造园区成了新文化创业园区……
或许也正因如此
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
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
各类先行先试政策都选择了湖里
也让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一代
扎根湖里 筑梦未来
中国剑道队的首位台湾队员苏郁程,把开设的剑道馆选在了位于湖里街道的海峡两岸体育商业融合基地,他也多了个基地负责人的新身份。苏郁程说,湖里区为基地内的台青提供了住房、创业等多重补贴,在他们看来,选择湖里,就是选择未来。
现在入驻基地已经有28家台青台企,希望通过体育基地,做成两岸融合两岸交流的载体,召集更多台湾体育专业的人过来到厦门,像我一样在这里落地生根。
向“新”求“质”
让工业回归都市
湖里区是全国工业百强区
全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
如今,湖里区聚焦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发展
“工业回归都市”正成为
湖里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上世纪80年代,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之初,湖里区以工业兴区、实业强区为发展方向,“筑巢引凤”吸引众多中外企业在这里投资设厂,形成了厦门最初的工业集聚区,也就是湖里老工业区。20多年来,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陆续迁往岛外,湖里老工业区一度沉寂。
如今,随着城市能级提升
湖里区再次提出:发展都市工业
让外迁的制造业重新“装入”人口密集
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城区
让工业以全新的面貌“回归”都市
在老工业区“沉睡”数年的安联厂房里,有望引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钙钛矿前沿技术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试和试量产。
林熹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学成归国后,他决定把海外的团队带回厦门。去年,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借助湖里区的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成新的产业园区作为企业总部。园区目前已完成改造验收,陆续投入使用,预计在今年底,企业将完成三条25MW中试线,并筹建1GW量产线项目。
如今,“工业回归”已被确定为
湖里区谋划产业转型的主导方向
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湖里创新园等
产业园区不断扩张
两岸金融中心、五缘湾商务营运中心
拔地而起
越来越多的新质生产力企业
来到湖里、扎根湖里
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够量产Micro-LED的企业思坦科技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思坦科技的主要研发设计环节落地湖里区,看中的正是湖里区光电产业集聚,产业链配套完善的先天优势。
最早很多的光电企业落户湖里,所以为这个行业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和沉淀,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和赛道的人员留存会有一定的好处。所以我们当时选择了湖里。思坦把研发和我们设计的整个总部放在湖里,我相信对于整个行业的上下游本身来讲也是一个带动。
创新人才汇集、科技成果策源、区域辐射带动的空间优势和产业基础在湖里区得到了生动体现。眼下,湖里区正着力探索“产业+人才+城市”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径。
上个月,全国首个“数字工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落地湖里。基地将利用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实训设备、人工智能综合实训平台,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专业技术等级培训和考评,力争在未来5-10年,培养数万名的“数字工匠”。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综合实训设备,还有精益生产线的实训设备,跟企业或者是工厂的实际生产是相结合的;联合在各个产业比较有优势的院校,或者是职业技能的学校学院,把这个数字人才的培养工作做扎实。预计明年初我们会开展第一批数字技术工程师的培养跟考核。
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湖里区实现了从“筑巢引凤”到“腾巢换凤”的发展变迁,以全市不到10%的规上企业数量和不足5%的工业用地面积,贡献了全市13%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步入新发展阶段,湖里区正努力发展成为高端制造集聚的新高地。
计划在未来5年内,通过规划再造,新增超过200万平方米的新型产业空间,引进更多环保、轻型、高附加值的适合“工业上楼”项目,有效保障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回归中心城区目标,久久为功打造科技功能突出、科创产业活跃创新城区。
人海和谐 共生共荣
湖里区是
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这些年, 湖里区发力绿经济
探索了一批生态环保的“湖里经验”
曾经,由于过度养殖、垃圾堆存、海堤阻断等原因,五缘湾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五缘湾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经过清淤整治、退塘还海、净化水质,五缘湾从昔日“烂潮滩”变成厦门岛内集水景、植被、湿地、海湾等多种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生态空间。
依托五缘湾的生态优势和海洋优势,湖里区重点发展了以游艇帆船为龙头的海洋生态文旅,走出了一条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打造了五缘湾大桥桥墩体育公园项目和音乐岛“超级迷宫”项目,正在推进北岸沙滩的浪漫海项目和星空海湾项目。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文旅资源串联,招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打造更多五缘湾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新业态。
一边进行污染治理、生态修复
一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湖里区不断书写着
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五缘湾畔,有这样一条“蓝丝带”
勾勒起五缘湾的轮廓
这是全长23.6公里的环湾慢行步道
今年正式全线贯通的湖里区环岛慢行道,东起半屏山、西至海湾公园,途经五缘大桥、翔安大桥、集美大桥、厦门大桥、杏林大桥等地,犹如一条环绕岛屿的“蓝丝带”将灯塔公园、五通码头等十多处美景“串珠成链”。市民游客漫步其中,既能看云听风,又能欣赏沿途湖里的美景,让人倍感惬意。
湖里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构成了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持续加强
如今,湖里区正大力发展生态居住、休闲旅游、医疗健康、商业酒店、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吸引了300多家知名企业落户,推动总部经济集聚成势……这里,正在描绘滨海活力带发展新图景。
(厦门广电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