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双十一”,11月11日这天还香吗?

时事   2024-11-12 20:02   湖北  




文 | 付一夫(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博士)

*本文由作者参加九派新闻“九派圆桌”直播讨论《史上最长双十一,低价战争怎么打》时的发言整理而成,发布前经作者审阅。

【1】充分领教过各种营销手段后,发现还是越简单越好

双十一还是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但更多人出于一种情怀和仪式感参与,而非真正的购物热情。很多人对双十一审美疲劳了,都见过了各种促销手段。我们会发现,不止双十一,像618、直播电商的直播间里,每天都能看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双十一的巨大优势就已经被慢慢弱化了。

早些年,很多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每天都会公布战报,但是近两年都不再公布了,只会象征性地提一嘴。之前每时每刻都关注数据实时滚动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

对双十一,商家要造势、宣传、开展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商家的支出不见得比以前会减少太多,但是从产出的角度来讲,确实会存在增长的压力。对于每年的双十一晚会来说,邀请一线明星和大腕,与网络平台和地方电视台合作,都是不小的成本。

如果双十一依然在整个消费市场有足够大的影响力,消费者依然非常看重,那么遵循以往的策略,将活动集中在前后三五天,能够减轻物流和快递的压力,这无疑是有好处的。但现在把时间拉长到十月开始,淡化了双十一本身的意义,商家没有其他的办法能够吸引消费者,营销创新乏力时,只能通过延长时间去这维系双十一的热度,这反而是一种下策。

物以稀为贵,当双十一的时间被拉长时,它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也随之减弱。这实际上在告诉消费者,双十一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火爆、令人期待的购物节了。

尽管如此,商家仍然送出眼花缭乱的促销,“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部分商家既想要吸引流量,又不发自内心地想真正让利消费者。这也是当前消费者与商家双方之间的一种博弈。

对于很多人来讲,充分领教过各种营销手段后,发现还是越简单越好。他们意识到,无论商家如何包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购买。消费者越来越不欢迎复杂的营销套路,他们更倾向于简单直接的方式,比如直接降价。

【2】按需购买的消费者,不再冲动地买买买了

双十一热度降低,基本上可以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去理解。有些人不爱集中消费,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购买,不一定要局限在某一个时间段。这种现象出现正是因为商品种类已经丰富到不能再丰富,消费者什么样的商品都能买得到,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便宜货。

有些人不爱消费,可能与内外部环境变化、消费者心智的改变,消费观念的改变等相关。这些可能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减少。有些人可能会更加倾向于节俭,精打细算。

早些年,我们谈论居民消费升级,部分原因是房价的持续上涨,很多人买了房之后,一线城市的房价很快可以翻倍,甚至更多。对于居民来讲有一个财富效应,认为财富在增加,这个时候居民的消费信心比较强。

但是近几年,房价一直在跌,很多一线城市也都扛不住了,反映出居民财富效应相对弱化。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变得更加谨慎,许多人开始回归到按需购买的模式,如果没有需求,或者现有物品仍能满足使用,他们就不会急于更换新品。

以旧换新等措施的推出,旨在刺激消费。但是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家用电器还能正常使用,许多人就会选择继续使用,而不是急于更换,即使新品可能带来更好的体验,但需求并不迫切。

所以,现在很多人是“精研型消费者”,他们在购买之前会做一个全方位的一个比对、多方位的考量,再来确定最终的购物决策。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回归理性。消费不仅仅是攀比和炫耀,而是更多地基于实际需求。按需购买,而非盲目追求奢华和浪费,这种消费心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消费观念的成熟。

【3】电商行业从集中式大促向日常低价转变

当前,互联网流量趋于衰减,各大平台开始拆除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互联互通首先能够实现平台间的流量相互引流,为每个平台带来额外的增量用户。

举个例子,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使用微信支付,因为它具有社交属性,使用频率高。但是很多人逛淘宝时,淘宝不支持微信支付,用户在支付环节的体验并不完美。如果实现了平台的互联互通,用户在支付环节将有更多的选择,这会提升整个购物流程的流畅性,增强消费者的体验。

对于电商行业来说,实现互联互通,尤其是与微信这类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融合时,带来的不仅仅是流量的增加。商家可以利用这些社交平台的社交属性来推广和宣传商品,提高商品的曝光度,积累良好的口碑,并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在此基础上,商家可以改善以往增长乏力的局面。

对于社交平台来说,引入电商场景也能进一步丰富平台内容。过去,微信等社交平台主要用于聊天、视频通话和浏览其他内容。一旦与电商平台融合,社交平台的场景将变得更加丰富,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用户粘性,还能拓展变现渠道。

现如今,电商行业呈现出从集中式大促向日常低价转变的趋势。这一趋势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友好的消息。但也给商家带来了新的挑战。

平台倾向于将流量和资源分配给规模较大的商家,因为这样做能够更快地看到成效。中小商家要获得较大扶持相对困难,它们本身就面临着综合成本的上升的问题,加上平台频繁开展促销活动,中小商家的竞争力就相对较弱,它们没有大品牌商家那样的体量,无法依靠销量来弥补降价带来的利润损失。

这些促销手段给中小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他们不得不在双十一等大型促销活动中选择退出,以确保自己的生存。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许多平台开始逐渐将资源和流量向腰部主播倾斜。平台不再单一支持头部主播,而是开始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以实现资源的均衡分配。

头部主播往往以低价作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他们能够与品牌商谈判,压低价格,吸引大量消费者购买。但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垄断的情况,一家独大或者几家独大。从市场环境来看,是不健康的。

而且头部主播出现如偷税漏税等口碑问题,对合作品牌商的损害将是巨大的。这就像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出现问题,所有的鸡蛋都会破碎。平台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找到新的主播来替代其位置,从风险防控的角度来看,过度依赖头部主播并非明智之举。

【4】比起打造更多的购物节,电商赋能实体经济才更有意义

双十一总体上受到互联网电商流量瓶颈、消费者观念转变的影响,但是不一定表明电商行业增长达到了天花板。虽然整个双十一的GMV趋于下滑,但我们能看到里面还是有逆势增长的,比如直播电商。

至于未来会不会有某些新的业态?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我个人觉得,造节营销不会再度有一个从 0 到 1 的效果了。因为营销的手段绝不只有造节。就像十年前,有谁能想到未来我们可以在直播间里卖货呢?可能到了某一个时间点,技术环境和思路等方面实现多重共振之后,突然间就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手段。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除了单纯地在双十一期间打造营销购物节,应该考虑怎么样多创造社会价值,赋能实体经济。

以乡村振兴为例,很多乡村偏远地区可能整个经济条件不发达,都面临着流通网络不完善、市场供求、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很多农产品的产销矛盾一直很突出,常常发生丰产不丰收、滞销病等事件,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以及乡村经济的发展。

作为电商,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业态,能够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高效连接市场,商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减少信息闭塞或不对称的问题,这就能够打破一系列的阻碍,利用电商平台,特别是类似双十一这样的时间窗口,能够帮助广大农民对接全国市场,拓展农产品的销路,真正地让乡村振兴起来,让用户能够看到自然乡村的生活,反过来吸引更多人进行田园旅游等等。

这个比单纯卖了多少钱、多少货更能够凸显电商平台未来发展意义。


来源:九派新闻

微信编辑:李灿



九派新闻
只传递有价值的资讯。商务合作1869404007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