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太极拳虚腿转与实腿转的真相

文摘   2024-08-20 17:34   湖北  


太极拳实脚转扣是真理吗?


网上对太极拳应实腿转动还是虚腿转动,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但很少有人说得清楚。这本来不是个问题,但争的人多了,反而成了问题。



我初时学习88式太极拳,单鞭是虚腿转的。


在1981 年,有幸遇见傅钟文大师,学习85式太极拳,单鞭改为实腿转。


而在2011年,我拜访杨家振国老师时,振国老师看到我打到单鞭,评价我当时打的单鞭“是傅家的,不是杨家的”,要我改过来。


于是我练单鞭的动作又改回“虚腿转”。

但是单鞭的“虚实”改来改去,两位大师都没有告诉过我缘由。


杨澄甫大师传下来的太极拳就这么一套,我很疑惑怎么会有实腿转和虚腿转的争论呢?这个争论一直让我困惑不已,也很想弄个明白。


于是通过多方资料的查证,得出以下心得,如有不实之处请各位方家斧正。



关于虚腿转与实腿转的争论,是傅钟文老师引起的。


1957年,国家体委要求上海的众多武术大家们共同整理杨家太极拳,其中包括上海杨门弟子,田兆麟,褚桂亭,顾留馨,傅钟文,吴云倬,张玉,叶大密等十多人参加,记录张海东,绘图周元龙,集体讨论整理。


1962年在上海以单行本出版,由于种种原因,出版时没有署上杨澄甫,却署了傅钟文等人的名。《杨式太极拳》书中的单鞭一式是虚腿转扣,因为杨家上海弟子都是虚腿转扣的,所以书中照录。由于此书署傅钟文之名,而傅钟文却是实腿转扣,与众不同,由此引起物议。

 

对此傅钟文弟子王先生在《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说:“傅老师寝食不安、成了一块心病”。“因为傅钟文平时教学生是实腿转的,而且经常强调实腿转的好处”,作为傅老师的弟子,理当维护傅老师的权威,因此他站出来为实脚转辩护,又把实腿转说成是“桩功”,并说虚腿转是“浪费时间,坐失机势,绑手绑脚,处处受人制”。但这种说法,杨家的传人并不认可。

 

王先生在书中第32页提到:“关于单鞭按后抹转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问题,引带出杨式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长期争论,甚至杨家门人、传人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张虚腿(脚)转说者,其主要理由是实脚磨转法练久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造成膝关节痛,并说虚腿(脚)这种练法是杨家祖传;而持实腿(脚)转说者认为,实腿(脚)转负担重,多练后可增强腿部力量,从而增强了体质”。王先生还说“实腿转扣是真理”,他把“实脚转扣”上升到“真理”的高度,意在一锤定音。

太极拳是稳中求胜,在对抗中首先要保持自身的平衡,然后伺机破坏对手的平衡。因此,要求动作科学合理、正确熟练,在稳准的基础上求快。太极拳练时慢,用时快。慢练是求正确熟练,熟练后方能稳健、灵活,才谈得上速快,否则为快而快,反而会乱而不稳,对技击和养生都不利。



那么什么叫“实脚转”?


王先生在书中第30页写到:“右足尖微翘,以足跟为轴碾转,右足尖内扣(约135°)要充分,重心不能有转换,仍须在右脚,俗称实腿碾转”。

 

我又看傅钟文老师的视频,他的单鞭右转也没能转到135°,所以定式时,他后脚跟向后外碾转滑动了,造成劲的泄卸。这个虚腿转的扭脚跟成了傅钟文标志性动作。并且不仅傅老师在单鞭定式时,后脚跟浮起向外碾转,而且他传授的学生几乎全是这样,甚至其它式的弓步,也都如此扭动。


但脚跟滑动,根基不固,又如何谈得上“拳以桩为根、劲从根起”?实腿转造成后腿脚跟泄劲,技击时又如何求稳求快?杨公澄甫在《太极拳使用法》第91页指出:“左足在前作弓步,右足在后为直线,足跟不可欠起,其根在足。”


傅传单鞭实腿转容易犯以下毛病


1、右腿在转动时,膝盖弯屈,实而不直,右腿(尤其是小腿)不垂直地面;

2、由于右腿不垂直,身体不能形成有效的转轴,身体转动就费劲,这样极容易扭伤膝盖;

3、由于右脚掌无法一步到位(135°)因此左脚向东迈出时很别扭,两脚像走钢丝一样踩成一条线,容易站立不稳;

4、作弓步定式时,后脚掌还须调向东南,造成后脚跟欠起碾动的泄劲。

所以,实腿转不在于纸上怎么说,还得看实际怎么练。


二水居士说:“究竟是实脚转还是虚脚转,很简单。一是看看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的文字说明;二是让人按住双手,看看实脚的脚还能不能转动”。这是很好的检验方法,看看劲是否能从根起。 或读者可摆左弓步并用手按着墙壁,试试后脚跟向外滑碾时,手上劲还有吗。


至于单鞭实腿转后脚碾转滑动容易造成泄劲,我曾在2013年9期《中华武术》中的《让人纠结的单鞭》详细讲解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在此就不赘。


那么什么是虚腿转?


《太极拳体用全书》第6 页上说得清楚。我另外摘录杨振基老师的一段话:“杨式太极拳在动作转换方向时,不是以实腿扭转的,要求实腿变虚后腰带虚腿转,虚腿是以脚跟为支点,前脚掌随腰转动,没有独立的转脚掌(脚掌外撇、内扣)的动作。拳诀上说:‘变转虚实须留意。’这种虚实转换法对减轻膝盖关节磨转的负担有良好的效果。实腿磨转法练久了可能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练杨式太极拳的人膝关节应越练越灵活。”(《杨澄甫式太极拳》第33页)


但是虚腿转练得不对也会出现的毛病


 比如88式的“九 左右搂膝抝步”,从左式转右式,“右(后)腿徐徐弯屈,上体后坐,重心移于右腿,左脚尖翘起向外撇”,这是虚腿转,而傅家这动作不后坐,实脚就转,于是又起争执。这动作不是虚腿转的不对,而是练习者为追求动作优美,后坐过度,左脚尖翘得夸张,违背了“无过不及”的要点。

 

在左搂膝拗步完成时,左弓步左腿膝盖垂直于涌泉穴,左脚前掌受力是实的,这时如果硬要将左脚掌实腿转碾展45°(由东转向东北)转动很费力,易伤膝盖。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上体略为后坐,重心也随之向后收,使左膝盖垂直于脚跟,脚掌也变虚了,这时以脚跟为轴转动脚掌就十分轻松。由于上体略为后坐,实变虚,但外形变化不大,所以许多人误以为就是实腿转。

此式不当的做法是,

1、不及硬转,当膝盖垂直于涌泉穴时就实转,脚掌硬作扣转;

2、过度虚转,上体后坐过度,使膝盖垂直线大大超出脚后跟,造成体力和时间的浪费。



 再说转身蹬脚这一式,由一条腿实转,即“独立的转脚掌”。如左分脚后,左脚向左后顺势落下,身乘势而转,所以轻松。而有的练习者,左分脚后左脚下垂停顿,然后硬扭身体向后转,为转而转,这样的实转练错了,费时又吃力,且站立不稳很难起脚蹬踢。

 

杨家太极拳因动作转换而转身的动作,除单鞭外,还有好几个,如提手上势,转身蹬脚,翻身撇身捶,白蛇吐信,玉女穿梭,转身摆莲等,有些动作明显是虚腿转,但有的如搂膝拗步,穿掌接十字腿等,大都是“貌似实转,实为虚转”。



太极拳转身或转脚,除以上我所提到的,还应注意


 一是借势。太极拳动作转换讲究势势相循,转身主要靠腰胯外,还要善于借势,尤其是幅度较大的转身。《太极拳体用全书》第6页,提到的“左右往复荡动,以称(乘)转动之势”,也是这个意思。比如重心从左腿移动到右腿,重心的荡动是虚实转换,会产生动势,势利用得好,转身时更轻松灵活,所以必要的荡动是造势,并不是多余动作和浪费时间。太极拳不提倡用蛮力,讲究得机得势,乘势而为,在拳架的练习中也可处处留意。

 

二是门轴原理。二水居士曾向我作过“门轴”的比如,大意是:一扇一百多斤重的门,要转动它很吃力,但安装在门轴上,转动它就很省力。关键是门轴垂直地面,重量由地面承担了。当然如果这个门轴不垂直地面,它是歪斜或弯屈的,那么,这扇门的转动就会十分吃力。这个比如对练太极拳很有帮助,所以要立身中正。比如云手,身向左转,那么左肩关节应垂直于左脚跟,形成“门轴”,这样转身非常轻松有劲。虽然身体重心移在左腿,左脚是实的,但由于左脚形成“门轴”,重量沉下地面,腿又变成“虚”的,这是虚实转变。

 

杨澄甫的女弟子濮冰如老师经常说:“貌似实转,实为虚转”,深得虚实转变的就精髓,她多次强调:“这是杨(澄甫)老师亲口教我的”。“貌似实转”比如搂膝拗步,转身蹬脚等,是前膝盖略为后收,因后收幅度较小,外形变化不大,因此造成实转的假像。“实为虚转”则是膝盖和小腿垂直地面,类似门轴,脚掌内虚实转变,因此转动时,膝盖、脚掌都不着力,由实变“虚”,腰胯也虚松灵活了。太极拳两脚有虚实,脚掌也有虚实,处处有转变,所以“貌似实转,实为虚转”“转变虚实须留意”也是一门学问。

总之,笔者认为:太极拳虚腿转比实腿转更灵活轻松,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技击。


但是,实腿转、虚腿转只是练习太极拳的一种方法,不是目的,所以不必过分纠结争论。太极拳习练者不妨把两种方法都去练一下,品味哪一种方法更合理舒适,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练,这才是明智。不过既然学练杨式,就得像杨式的样子,尽量不要学得走样,这也是尊重杨澄甫宗师对太极拳的贡献。


 那么,聪明的拳友,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各位拳友关注我们,并在评论区留言。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杨雅岚

电话:13477321739(同微信)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1547 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






END



武当杂志
挖掘推广传统武术文化,造福社会大众身心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