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院士专家长治行暨京长对口合作高质量创新发展推进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京长对口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11月6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表示,相信会议的成功召开,一定能够进一步凝聚专家智慧,整合研究成果,推动京长对口合作结出更多硕果。京长对口合作开展以来,双方在重点领域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此次京长对口合作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的全面启动,为推动京长对口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何昌垂说,长治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北京具有科技资源丰富、人才资源雄厚、信息渠道多元等优势,尤其在高新技术研发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双方优势互补,组成合作矩阵,对形成“北京研发——长治转化”合作模式,推动双方在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半导体光电、碳基新材料、医药健康、氢能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等合作重点领域取得更多成果,为长治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双方互利共赢,意义重大。长治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党参、小米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如何进一步挖掘资源禀赋,推动长治农业再上新台阶?何昌垂从专业角度进行全面解读。他认为,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综合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管理与经营等手段,推动长治农业技术研究、生产、加工、流通、存储、消费等整个农食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数据信息平台的支撑,要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对山水林和湖海草等农业资源进行挖掘整合,构建农业资源管理一张图,开拓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赋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智慧农场、智慧文旅等,以智慧农业发展引领长治农业农村发展。——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雷涯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雷涯邻。
“长治市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精准破题、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之路。”11月6日,参加院士专家长治行暨京长对口合作高质量创新发展推进会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雷涯邻表示,中国地质大学的优势学科与长治市产业转型发展课题高度契合,期待双方深化合作,推动形成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发展成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地质、资源、环境等领域拥有一流科研实力和人才团队,在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超深钻探等研究领域和科研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业腾飞和地质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雷涯邻认为,长治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煤层气开发、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双方合作前景广阔。“京长对口合作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全面启动,是落实京长对口合作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两地合作、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雷涯邻说,作为京长对口合作的参与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充分发挥在地质资源、能源、环境、材料、工程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要求,加强与长治市的深度交流与对接,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为长治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撑。加强校地合作是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雷涯邻表示,希望双方紧紧抓住京长对口合作机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完善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聚焦资源勘查开发、清洁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共建、产教融合等合作项目落地,共同探索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长治市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学校推动成果转化提供新机遇。
长治日报社旗下“长治日报”“上党晚报”“i长治”微信公众号刊发、登载的所有内容及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未经授权,一律谢绝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否则,我们将对侵权行为诉诸法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190012
目前5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