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人间十:心理学与佛教

文摘   文化   2024-11-17 13:36   江苏  

      近日一个朋友为了让心灵有个寄托,不再空虚和无聊,选择重新回到某个学习组织。是啊,心理学与佛教为了让本自虚无、无意义的人生看上去没那么虚无和无意义,更为了让人们在吃饱后能有事做,都喜欢做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给人贴上各种标签

      当任何一个概念或标签被创造出来,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它的对立面,定义了好,就有了坏;定义了乐,就有了苦;定义了外向,就有了内向;定义了涅槃好,就有了轮回不好……通过不断的创造概念,并给予评价,就会在社会人群中制造了各种分裂,这种市场营销手段,可以说屡试不爽,也因此吸引和吸收了大量的学员和信众。

      佛教界有个很有名的一句话叫“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形容的是有些出家人为了名闻利养而无视因果,大兴佛事,谄媚权贵,泯灭了道心。人们无法察觉的是:规矩的制定者往往最不守规矩,规矩更多时候不过是执行者的脚链,制定者的工具

      比如,当情绪化这个词一产生,人们就将它分为积极和消极,负面和正面。却忽视了所有的情绪都是生命在保护和提醒你这一事实,更没意识到所有情绪的背后都是爱,所有情绪的本质不过是稍纵即逝的感觉

      所以,并没有这么多的心理疾病,有的只是没有被看见的心和当下心力的缺失,只要去滋养和看见,一切疾病自然皆会得到疗愈。

      再比如:佛祖释迦牟尼降生,落地能走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唐代的云门文偃禅师对此说:“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德山宣鉴也宣称:“佛就是西天的老和尚,达摩是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屎汉,等妙二觉(即佛)是破戒凡夫,菩提是系驴橛,十二分教(佛经)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初心十地(菩萨)是守护古坟的鬼,佛是老胡屎橛。”

      其实,这些禅师“呵佛骂祖”的用意无非是为了让学人们莫因分别心而执于二边,更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文字概念只是修道方便,但执着于此,反而障蔽了本自清净具足且无得无失的自性。

      好玩的是,创造标签的是它,让人不要贴标签的还是它。当心理学与佛教反复告诫人们不要贴标签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们已意识到在创造这个标签的时候,就埋下了多大的恶因。台湾的慧律法师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佛诞生不是为了让你舍生死而入涅槃,他是为了让你破除对生死和涅槃的执著。生死本空,无有生死,执生死,执涅槃,叫做二见(两种知见),当你执著涅槃,涅槃就变成了死的;当你住于涅槃,涅槃就变成了生灭的。宇宙人生本是空无自性的,执有执无只会斗争不断,皆非佛法。

      回看这几年流行的“正念课程”,感觉就像“瓶装矿泉水”一样,把本来随手可得的宁静、觉察,变得需要借助特定氛围和导师才能体验到,在当今这个时代也仿佛成了一件奢侈品。

      总之,不论学习心理学还是佛教,请勿忘: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整合方能疗愈,大道总归至简。

有间禅舍
️心有善愿,天必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