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古道3:探秘大帽山古道,循迹“古宅十八弯”通向何方……
科技
历史
2024-04-15 18:37
福建
南安市官桥镇九溪村院口自然村,是“古宅十八弯”古道的终点,村内有不少精美老宅,可见曾经相当繁华。第一次去翔安古宅村,我是从南安市方向过来的。在地图上,我发现南安官桥镇九溪村有条小路,可通厦门的罗田、古宅村,驾车走了一回。交界处的罗田是个小村子,地势平坦,村民已经迁空,唯留一条寂寞的沙土公路。山脚下的古宅却是人烟稠密的大村,位于新圩平原北端,以特产“古宅大蒜”闻名遐迩。无意之中,我穿过了厦门最古老的一条道路。《厦门市志·大事记》:“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郢进兵南粤,开辟同安境内罗田至豪岭的古道65里。”豪岭,据说就在今同安城郊的禾山村。那时没有同安县,福建还是闽越族的天下。坦率地说,我觉得这条记载颇为可疑,查找闽越国的史料,没有相关记载。新编《同安县志·交通》则说:“罗田至豪岭古道:同安县北通泉州,南达漳州的第一条古道。传说系闽越王进兵南粤沿民间小道开辟而成。全长65里,宽约5尺,鹅卵石面,其中从古宅十八弯经后垄、行宫、五显抵达城关这段古道,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向泉州港输送货物的重要通道,也是读书人上京求取功名行走的捷径。”这里提到的古宅十八弯遗址,如今还在。古宅村后,有条约一米宽的山道,乱石砌成石阶,盘旋而上虎山,直通大帽山寨仔尾村。翔安区政府立的文保碑说:“古宅十八弯为宋代北同安通往泉州古道,宋景定元年(1260年)铺修,现存石路六百多米,是研究古代交通史的实物资料。”我在古道上走了几十米,天气炎热,没有勇气攀登。按新编《同安县志》的说法,“罗田—豪岭”古道和“古宅十八弯”似乎是同一条路。但从古宅至罗田是往北走,经过今天的古宅水库;而古宅十八弯至寨仔尾,是往东走,如果再往北拐至罗田,就绕了一个大弯,无论如何说不通。我感到十分困惑。位于翔安与南安交界处的罗田村,是群山中的一个隘口,采访古宅村书记黄炳禄时,我才明白,古宅通往南安九溪村实际上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北经罗田至九溪的上厝、乌门等自然村,绕过大帽山,更远,还要上岭下岭,建了水库后才有公路;另一条是古宅十八弯,往东横穿大帽山上的寨仔尾、后炉村前往九溪,并不经过罗田。但是后面这条路荒废已久,他也不大清楚具体路线。2020年8月初,那是个炎热的下午,黄炳禄开着车,带我在大帽山上寻找古道的遗迹。最后,他还请来了后炉村的村民郑水潭带路。郑水潭64岁,小时候常走这条路去南安官桥镇。我们在徐缓的山脊行走,满山都是修长的小叶桉林,约莫半小时后,来到一堆人工叠放的乌石前,看上去像闽南到处都有的小土地庙。他说:“这里供的是香岭尾土地公,香火很旺的,边上原来有颗大榕树,行路人都在这里会合,歇息一阵。再过去就是南安的地界了。这里到古宅村,大约是6公里,到九溪的院口村,大约4公里。全长大约10公里。”一条道路是:古宅十八弯—寨仔尾—后炉—香岭尾土地庙—九溪院口村;另一条道路是:新圩镇—乌山村—凤路村—山后桥(大帽山农场场部)—上廍村—香岭尾土地庙—九溪院口村。大帽山颇为高峻,但山顶坦荡,散落着不少小村庄,后来统归大帽山农场。郑水潭说,从古宅过来,只有十八弯一个大坡,从前都有很宽的石头路,很好走,可惜现在都没了;后炉村从前都是去官桥镇赶圩,挑柴火去卖,后来与九溪村不和,才改去古宅赶圩;听老人说,古时候他们村里人路过九溪时,械斗闹出了人命,于是大帽山上的三个小村庄——寨仔尾、后炉和上廍,同九溪村大战13年,大伤元气,他们的山林田地都卖给了古宅人。黄炳禄说,这几个村与我们古宅比较有关系,通婚很多,寨仔尾和罗田黄氏本来就是古宅分出去的。田地虽然卖了,依然租给山上人家耕作。南安市官桥镇九溪村院口自然村,是“古宅十八弯”古道的终点,村内有不少精美老宅,可见曾经相当繁华。山那边的南安九溪是个大村,散落在九溪上游河谷里,包括上厝、乌门、溪坂洋、东后、新田、深溪、玄大坑、新厝口、土崛内、院口、院头等11个自然村,前后相距五六公里。院口自然村位于九溪村的村尾,离罗田很远,离后炉很近。在地图上看,从同安城出发,往东经古宅、后炉、院口、官桥至泉州,基本形成一条直线。在徒步旅行时代,这应该是最便捷的一条道路了。据黄坚定先生考据,古宅村从前称辜厝村,以辜姓为主,是晚清著名学者辜鸿铭的祖居地。明代,附近的金炳村黄氏有人来村里教书,开始繁衍。清末辜姓已经悉数外迁,多数去了南洋,村民全为黄姓。古宅黄氏在科举场上也有不错的成就,道光二十六年(1846)黄维岳荣登福建举人榜首,高中解元。世事变迁,曾经的交通要道古宅村和九溪村,如今都成了交通死角。解元巷里,唯有一座座红砖古厝,依稀记得往日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