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之前,俄国和东方的贸易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他们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与欧洲的贸易当中。输油、输气管道,基本也是在向欧洲布局。
与东方的贸易,一直停留在不温不火的状态。这事儿可以理解,毕竟他们觉得欧洲人兜里有钱,且没啥资源,赚他们的钱更容易一些。
此外,1991年苏联解体后,大量东方的劣质产品输送到俄国境内后,让一大批俄国人对东方产品产生了质疑,所以从东方进口的商品也就少了。一来二去,彼此之间的贸易是十分冷淡的。
不过俄乌战争开始以后,俄国在欧洲挣钱的这条被切断了。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选择加大与东方之间的合作。挣钱嘛,不寒碜。
始终令人不解的是,俄国在历史上,在东方打了好几次败仗,为什么他们会和其他西方列强一样,在东方人面前充满优越感呢?
沙俄在东方至少打过两次大败仗
小摩擦咱们就不提了,其实从17世纪中叶开始,沙俄就已经不断入侵黑龙江流域了。而且他们还和当地的清军发生过摩擦甚至大动干戈。
那时候沙俄的军队到东方来,带的干粮不够,就抓当地的索伦人当口粮。因此沙俄在当地留下了罗刹的恶名。这也是为啥金庸老爷子在《鹿鼎记》里会用罗刹国来形容沙俄。
1685年前后,沙俄先派遣了450名俄军,这批人战败后,俄军又增加到了826人。他们驻扎在雅克萨城,长期负责入侵黑龙江流域。这回清朝十分重视,康熙帝先后两次出兵,都不少于2000人。
这场雅克萨之战中,沙俄两次战败,800多人只剩下了66人。城内的这些俄军扛不住了,这才宣布投降。可以说,这是沙俄向东入侵路上,打过的最失败的一仗。
此后200多年时间里,沙俄基本就没再在东方打过什么大仗。比如说18世纪末叶卡捷琳娜二世,要求乾隆帝交还土尔扈特人,否则不惜一战。结果乾隆决定应战,叶卡捷琳娜二世却怂了。
一直到西伯利亚铁路开工以后,俄国才有了再次大规模入侵东方的计划,也就是1896年的黄俄计划。因为此前将军队和物资运送到东方,实在是太难了,有了这条铁路,事情就好办多了。
1900年,趁着八国联军入侵之际,沙俄出兵17万占了东北。结果到了1904年就引发了日俄战争。
这场战争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了100万,而且背后都有各自的盟友相助,所以堪称第0次世界大战。结果是1905年,沙俄在损失了20多万人马以及三分之二的海军力量后,宣告战败。
又是一场在东方的大败仗,这回更是海陆两栖部队都给用上了,还有西伯利亚铁路作为后盾。可沙俄依旧在东方战败了。
输了战争,却赢得了土地
单凭这两次大败仗,遏制住了沙俄继续入侵东方的步伐,就足以表明,俄国人在东方不应该有那么强的自信心才对。
可事实正好相反,尽管俄国人在东方打了败仗,但他们在东方依旧充满了自信,甚至对东方有着一种天然的不屑,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们觉得东方太好欺负了,他们虽然在东方打了败仗,可却白白获得了大片土地。
1858年到1860年,沙俄与清朝压根就没动手,但是他们凭借英法入侵的机会,以调停人的身份,从清朝手里夺走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
1864年到1881年,沙俄依旧和清朝没怎么动手,但他们依旧先后从清朝手里,得到了外西北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00年,沙俄更是出兵17万,从清朝手里夺走了8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地区。要不是日俄战争中沙俄战败了,这块地铁定是要不回来了,毕竟没见过沙俄吃下去再吐出来的先例。
沙俄没了以后,苏联在1945年,又逼着东方将外蒙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直接给分了出去。而苏联在这里驻军了几十年。
还有唐努乌梁海地区那17万平方公里,主权问题一直就没个准信儿。但实际控制权,却始终在俄国手里。
所以说,俄国在东方虽然打了败仗,但他们从东方白白获得的土地,比任何一个列强都要多。这就是他们的底气,搞得好像他们已经把东方给摸清楚了一样。
对东方始终保持心理优势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经济水平一落千丈。为此他们不得不采取西方的休克疗法,结果差点把俄罗斯给干崩了。
要不是俄罗斯地大物博,有大量资源可以贩卖的话,就凭当年他们这么搞,早就把俄联邦给拆了。
即便如此,他们依旧一直不愿意和东方进行深度交流,进行过多的贸易往来。要知道,在他们跌入谷底的日子里,东方可是在节节攀升的状态。即便如此,人家依旧选择去抱欧洲的大腿,不愿意和东方深度交流。
一直到2008年以后,这种情况才稍微有所缓解。俄国靠贩卖资源,逐步稳定了经济,但经济总量不敌我们的广东一省,这也是没谁了。毕竟广东可没有俄国那么多石油和天然气。
俄国真正和东方加强贸易,还是在2022年俄乌战争以后。不过他们的姿态依旧非常高,前不久还有俄的石油大亨表示,东方从俄国进口石油,使得东方挣大发了。言下之意就是他们吃亏了。
换言之,他们的心里话是,要不是现在俄乌战争需要钱用,你看我能卖给你一吨石油不?由此可见,这种心理优势始终都在。
时易世变,但习惯很难改
海参崴,俄文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征服东方。这是一个对东方充满屈辱的名字,但是沙俄取名以后,苏俄、苏联乃至现在的俄罗斯始终都没有更改过。
1858年5月28日,清俄双方签订了《瑷珲条约》。此后100多年时间里,俄国人几乎每年都在纪念。哪怕是俄乌战争期间,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庆祝这一条约。
帮助沙俄从东方掠夺走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人,是一个叫穆拉维约夫的家伙。现如今他可是俄国人的民族英雄,不仅在外东北有大量他的铜像,甚至在5000卢布上,都印着他。
从这些案例,我们就能看得出来,这种傲慢的态度,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事情的改变,而发生任何变化。一切都还是那样,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暂时蒙上了一层毫不起眼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