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民生   2024-12-12 12:07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今年以来,我国深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各地不断拓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预计今年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这是来之不易的丰收,今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夏粮增产、早稻稳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成色更足的丰收,今年通过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了七成。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在春耕、夏收、秋收的关键农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察看粮食生产。从种子到耕地,从种植技术到销售情况,总书记都进行了深入了解。对于增加农民收益,他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对于进一步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他指出,要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他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涂圣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年我国粮食产量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高位并实现新的跃升,根本上在于我们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攥紧中国种子,保护好了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保障粮食安全。从而为我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我们有效应对国内外的风险挑战赢得了先机。

粮食高位增产的背后,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撑。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提高了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高位增产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持续突破。300马力级混动拖拉机样机成功研制,丘陵山区拖拉机在西南地区实现推广应用,北斗终端设备应用超过220万台(套),全国农机保有量已超过2亿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4%,其中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粮食高位增产的背后,是不断壮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国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同时,全国搭建起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首席 韩一军:全国有109万个社会化服务主体,年服务面积超过21亿亩次,服务小农户9400多万户。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农业农村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改革举措,正在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活力。
今年,我国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延包具体路径和办法。位于试点省湖南的道县新立村,承包户已经全部签订了延包合同,这不仅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干劲。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工程。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能够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今年我国继续探索健全高标准农田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手段。粮食主产省江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监管,逐步实现所有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建立数字化农田管理系统,实现“以图管田”。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逐年提高,现在已经达到了60%以上。通过产业或就业等开发式帮扶举措,我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全国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今年,各地持续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展。今年,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

如今的中国乡村,每天有1亿多件包裹进出,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网民超过3亿人,这意味着超过60%的农村常住人口跨越数字鸿沟,主动融入数字化生活。
全国14.7%的村约50万农户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年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8400亿元。越来越多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

迈上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正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王琰 梁丽娟 陈博 薛建启 杨滢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蔡薇萍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微观三农
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本号已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