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最美赏秋地,藏不住了

旅行   2024-10-16 17:46   北京  


“北平之秋便是天堂”,除了北京人公认的一年中最美也是最舒适的季节之外,有了老舍先生背书的北京,似乎悄悄站上了秋天鄙视链顶端。


如果不懂秋高气爽,北京将会给你教科书般的答案。可惜的是,北京的秋天也很短暂,为了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美,我试着收集关于北京秋天的一切碎片:老舍故居的柿子树、北锣鼓巷的秋日人烟,五四大街的金黄落叶......热闹的、丰饶的秋大抵就是如此。


而在人尽皆知的热门打卡点之外,我找到了更肃穆、更沉静也更辽阔的一种,北平之秋的注脚。




白露过,北京就悄悄地往“属于秋季的北平”过渡。糖炒栗子的香味在空气中飘着,冰糖葫芦的叫卖走街串巷。


寒意丝丝缕缕,把枝头的绿叶变了颜色,在这片秋色中,时间似乎都想放慢脚步,于是我逃离忙碌拥挤的城区,触碰这座古城的浪漫与诗意,寻找藏于秋天的原始的、沉静的美。


北京城市秋意渐浓 | ©图虫:黄敏


向北走,前往京郊。


在红叶一片中,秋意越来越浓。怀柔雁栖湖来得比北京城里更早,气温都分外凉些;慕田峪长城从山顶到山脚红黄橙绿各色交织;红螺山上,红叶与古刹相映。


而在京城西南,枫叶如火的深山中的坐落着明代古村,千年的古寺披上银杏的金黄。


怀柔雁栖湖秋意渐浓 | ©图虫:宋宇


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不妨抓住这“北平最美丽的时候”。


藏匿与山中的古刹,似乎在自然之美与年轻人的新热爱中,构成了关于北平之秋的一块全新的拼图。




红螺寺


北依雄伟红螺山,南照秀美红螺湖,千年古寺红螺寺坐落于怀柔城北山水环绕之处,周边古树参天。


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600多公顷的红叶彩叶林就进入了最佳观赏期,一个秋日清晨,我自驾往北,跟随秋风叩开这座古刹的大门。


红螺寺山涧溪水 | ©图虫:落柒柒Sherry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是中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最大的佛教丛林,故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检票进门向左顺着御竹苑的牌匾向前,就是御竹林。据说是康熙圣驾到红螺寺时叮嘱僧人呵护,虽遍野秋叶,山门之前仍是绿意一片。


赐福桥下叮叮当当,挤进人群发现是“咸康重宝”投掷桥下金钱的声音。为了求个好意头,我也跟随人流买了十枚,最后一枚穿过钱孔,得到“撞上金钱眼”的好意头,满意离开。


红螺寺正门牌坊 | ©图虫:张一两


绕过金钱眼,听见潺潺流水红螺泉,池中立着仙女石雕。相传玉皇大帝的两位女儿下凡,化身一对红螺生活在池内,保护寺庙和周围的百姓,红螺山和红螺寺皆因此而得名。


穿过小路,终于来到红螺寺。山门不大,右边的撞钟项目排起了小长队。我来不及等待,直往大雄宝殿去。此行寻秋最期待的“红螺寺三绝景”之一——雌雄银杏,在大雄宝殿门口似乎静候我多时。


两株银杏树枝丫参天,树龄千年,独木成林。雌株结果不开花,雄株开花不结果,被称为“夫妻树”。


金秋之际,银杏叶染上金黄,这两株银杏就像身穿金色铠甲的英武守卫,矗立在古刹之前。耀眼金黄与雄伟的大雄宝殿交相辉映,给整座寺院更添几分古雅与深远。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银杏树叶上,层层叠叠的叶片像闪着光,遮天蔽日,炽热、耀眼又梦幻。风吹来就下起金色的雨,雨后遍地铺金。


红螺寺千年银杏 | ©图虫:屈继伟


走过三圣殿就是上山的观音路,路两旁有三十三尊白玉石观音像,宁静庄重。带着虔诚的心,我们选择爬过900多级台阶去往观音庙。山路秀美,与秋天最是相宜。


越向上两边的树木似乎都变矮了,眼前的视野愈发开阔。那些在山腰上眺望时还藏在林间的湖泊与古村,也缓缓出现在眼中。登至观景亭,吹着山风俯瞰,可谓是“一览众山小”。


山景与金黄银杏不同,元宝枫混生着灌木红叶、彩叶,原来书中写的“霜叶流丹”是这样的景致。


红螺寺大雄宝殿 | ©宋伟强


登顶耗费太多体力,于是我们用索道代替了一段下山路,全程两分多钟,小小的惊险刺激为红螺寺寻秋之行画上了结尾。



潭柘寺


往西南去,金秋时分,门头沟的山脉层林尽染,背倚宝珠峰的潭柘寺迎来了它最美的季节。


老话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已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起初名为嘉福寺,后清代康熙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所以民间一直称其为潭柘寺。


潭柘寺潭柘塔林 | ©Lemo Film


王之涣在《游潭柘寺》中写:“人潮车拥日曈曈,碧瓦红墙看错综。”潭柘寺中、东、西三路的古建筑群闻名遐迩,我却单为这一株乾隆皇帝赐名的“帝王树银杏”而来。


毗卢阁东侧,这棵高40多米的古银杏树已有1400多岁,几乎与古刹比肩,度过这些许悠长岁月。只此一株怎够写秋意,往大雄宝殿北广场去,那里有银杏、娑罗树及二乔玉兰,山间的秋风吹过,树叶扑簌簌落下,“纷纷落叶飘香砌”。


我举起相机,记录下黄叶、红墙、黛瓦还有袅袅烟火。


潭柘寺的帝王银杏树 | ©视觉中国


踩着树叶铺成的金色地毯,行至广场终点。登顶毗卢阁远眺,是潭柘寺最美的观秋点,山色尽收眼底。10月中秋意渐浓,11月初潭柘寺十景之一的平原红叶就已就位了。


古刹所处的平原村,山上长满了柿子、红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树以及黄栌、丹枫等彩叶树,调色盘打翻在连绵山脉上,如火似霞,一秋红叶醉。


通往潭柘寺的路上,秋意也十分浓郁 | ©门头沟文旅


来了潭柘寺,怎么能不见见当年康熙皇帝玩过的流杯亭。亭子不大,牌匾上写着“猗玕亭”。亭中刻有石砌图案“南龙北虎”,图案一笔成型,由北向南看去是虎头图案,由南往北看去是龙头图案。


水槽从亭东北角的龙口中吐出,顺水道流入亭内,左盘右转,缓缓流过,数百年前帝王群臣就在这里,共享曲水流觞。


流杯亭 | ©门头沟文旅


法海寺


法海寺,建于明正统年间,在京西翠微山南麓矗立近600年。与法海寺相遇的第一眼,是遥遥远眺。相比于潭柘寺和红螺寺的层林尽染,这里的山景似乎更萧索也更肃穆些。


大雄宝殿门前,是法海寺五绝之一——两株白皮松。这两株松树的年龄甚至高于法海寺,苍松翠柏掩映着红墙金瓦的庙宇,相得益彰。


秋季来临,它们仍枝繁叶茂,只有磊磊松果暗示着它们对节律的知晓。站在院落里,看庙宇堆叠中露出的蓝天与树影,听不知何处钟声悠扬,不怕人的松鼠贴着树干跑,沉静惬意的秋。


法海寺的白皮松 | ©图虫:海峰


秋景之外,法海寺最吸引人的就是珍贵无比的壁画真迹了。穿越时光,零距离感受藏在山中六百年明代艺术,足以让我愿意为它一次次定闹钟约号。


收起手机,手电筒发到手里的那一刻,期待值已经拉满。


法海寺壁画细节 | ©芥末花生


电筒的冷光照亮在壁画上,几百年前的笔触依然生动,金粉堆砌的轮廓线,如浮雕般立体,原来老祖宗们早就研究透了裸眼3D。




太庙


秋天的第一次寺庙游,给太庙绝对不亏。


早秋金桂飘香,不必下江南。寻一个天气好的早晨,林间长凳小坐,感受古木参天的生机,看幽静的林间道和斑驳的光影。蓝天红墙、琉璃绿树宽阔广场,秋天的寂静在这里狠狠拿捏。


北京太庙 | ©图虫:小舌湾湾


进入最近开放的享殿,心中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大气恢弘,殿高32.46米,内有足足68根整根金丝楠木,比故宫内太和殿最高的金柱还要高。


太庙享殿 | ©张钢民


通教寺


在北京市东直门内小街针线胡同,藏着一座小隐于市的尼僧寺庙。院落内两通石碑、几株果树和一条甬道。石阶上摆着数盆花草,雅静幽美,给人一种邻家小院的感觉。


少了一些庄严肃穆,多了一些生活气息,堪称都市中的一块清净佛地。


通教寺前 | ©视觉中国


智化寺


对智化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志愿者的讲解,从大太监王振与明英宗朱祁镇讲到藏殿藻井,讲到北平时的断壁残垣,唏嘘哽咽。


下午三点,赶上智化殿内第二波听古乐,京音乐号称“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曲调悠扬深沉又不失华丽的韵律,曲与屋外秋风同起,想起这座家庙的前世今生,我想这正是智化寺的秋。


智化寺藻井佛像 | ©心尧九十八谈


广济寺


山门外,人烟和市井;山门内,青灯与古佛。古槐掩映下,秋日偷溜进广济寺,沉静如海。工作日,这里的香火依然很旺,许多被雍和宫香灰手串伤害的心慕名而来。


请了十全十美香灰琉璃串,出门时秋天的太阳暖洋洋铺在身上,把琉璃珠子也照得亮晶晶。


广济寺钟楼 | ©视觉中国


八大处


每月初一、十五,灵光寺会有免费斋饭,提前半小时到前面的队伍依然很长。


烩菜盛到碗里还冒着热乎乎的气,走出门找个石台子坐下,馒头都格外香甜。吃完再来上一碗热乎的茶,周身都暖洋洋的。


八大处秋色 | ©视觉中国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秋。如果你也来北平找秋天,不妨去这些寺庙看看。或许,你也会像我一样,爱上这个被老舍先生称为“天堂”的北平之秋。



文/宋淮

图/见文中标注

编辑/Tasia



社群互动

《时尚旅游》开社群啦!

如果你也爱旅行、爱摄影、爱生活

快加入我们!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云”游世界~

还有不定期社群专属福利

速速来抱团儿吧↓

旅先森VX:LLxs0515

(添加时记得备注入群哟!)





时尚旅游
与《时尚旅游》一起,旅行至更美好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