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高高的红旗山

文化   2024-11-02 15:35   福建  
点击上方“福建文艺网”订阅

长龙的地势一如其地名,延绵的山峰如同一条巨龙,在连罗边界蜿蜒,从连江官坂的合山直抵罗源万宝山。虽说是山区,群峰林立,可山普遍不高,海拔多在三四百米间。这样,海拔627米的红旗山,夺得山高之魁,成了长龙最高峰。

“山高我为峰”。众山之首的红旗山好不威风。一杆红旗立于山顶,如一抹红霞飘忽苍穹,引四里八乡万目注视。“红旗山上红旗飘,万千风情在山头。”多少年来,人们仰望红旗,都想登上山顶,一览长龙第一高峰的无限风光。

在当地人的热情引领下,我们向红旗山进发。红旗山位于连江县长龙镇北面的洪峰村境内。据说,过去上山的路是条弯曲的山岭,人们徒步爬山,异常吃力。改革开放后,镇里畲族青年蓝仕华、蓝建明走出大山经商,事业有成后,带头回乡捐资修路。在当地政府的组织推动下,一条数公里长的水泥路直达山顶。车子穿行在绿荫谷地间,山道弯弯,峰回路转,杉松做伴,修篁护卫,秀色可餐的山野风光尽收眼底。

随着车子上行,渐觉树木稀疏。不知不觉间,到了红旗山顶上。在山下仰视的高高尖顶,原来是一块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山风拂面,神清气爽。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传来,顿觉这寂静山野生命的灵动与美好。

在山顶寒冷气候中存留的有限景物,造型要比山下的来得好看。松树如塔巍然屹立,斜枝条条如佛手向上、整齐划一;野杨梅树高体大,浓荫绿翠,上百年树龄依然朝气蓬勃,红彤彤的果实清甜可口;山岩虽长年风霜剥蚀,然心地不改,依然绽开笑脸,喜迎来客。看来大自然也不厚此薄彼,山巅艰苦,“颜值”弥补。

几块天然巨石的随意交叠,构成顶峰,坚硬的花岗岩质地映透出山体刚强的风骨。一杆红旗插在基座上高高飘扬。红旗山原名“茶石鼻”,其实早先人们只知其高不问其名,因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在山麓打了一场胜仗,把红旗插上山顶,遂被定名为“红旗山”而广为人知。如今水泥基座上“华东军区司令部”几个大字犹在,记录着这庄严的历史性事件。由于处于众山之巅,故红旗也成为这一带广袤大地制高点的标志,成为南来北往飞机高空注视的一个地标,胜利的红旗成了导航的旗帜。

这杆红旗不仅给红旗山命名,还为红旗山书写了一段红色的历史,给红旗山原本红色的山野增添了光彩。

红旗山所在的长龙洪峰村,是土地革命时期连(江)罗(源)山面区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邓子恢、陶铸、叶飞、黄孝敏、杨而菖等革命先辈在这里领导革命斗争,在该村成立闽东北第一个革命委员会,建立游击队,开展春荒斗争,涌现出林嫩嫩夫妇、林春官、林寿銮等革命先烈,在连罗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当年红军议事地点的洪峰村尊王宫如今修葺一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年叶飞同志多次来山面区开展革命活动,国民党政府四处搜捕。当地党组织和游击队就在极为偏僻的红旗山麓猪牳潭边上搭起一间简易草楼,安置叶飞同志。游击队生怕炊烟暴露目标,就安排人员轮流从别处跋山涉水三餐送饭。洪峰村外澳、孙厝后畲汉群众,宁可自己少吃一口饭,也要冒险为叶飞同志送饭,直到他安全离开。在艰苦岁月里,叶飞同志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后来,他题词“闽东老区人民的革命业绩永载史册”,深情赞颂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

1949年夏,解放军大举南下解放江南。8月的一天,由于连日下雨,红旗山麓的大小瀑布汇成一股洪流,沿着峡谷倾泻而下。此时,从浙江、江西一带溃逃的国民党残部被叶飞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一路穷追猛打。这次的红旗山麓追击,我军大捷,解放军把红旗插到高高的山顶上。从此,这座山头便有了“红旗山”这光荣的名字。

有道是,登高望远。登上红旗山顶,但见群峰逶迤,层峦叠嶂,千山万壑皆在脚下,视线直抵遥远的天际线。此时,似有“寥廓江天我为峰”之感,山风吹拂,好不快哉!

立于峰顶岩石俯视四野,目光可及半个连江。

南面,东湖基建工地全线铺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海峡国际物流园正在这里崛起,它与不远处的粗芦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遥相呼应,一南一北,如同两翼,助推连江这只“金凤”腾飞!

西面,丹阳大地如画锦绣,村落与阡陌相间,座座新楼耸立村间,绿树掩映,错落有致。小河溪徐徐流淌,高速路大地穿行,贝里蟹谷深藏山间,秘境风情令人遐想。都说距离产生美。山清水秀的丹阳,简直就是个“大花园”。再远些,视线越过三重山,蓝天白云边上蓼沿山地隐约可见,连江的西北山区何其壮阔。

东面,高高的卢峰,茶园如螺,旋上云天,赢得“福州最美茶山”之雅称。绿意流淌的马透平原和碧波荡漾的可门港湾相映成趣。连江东北翼色彩如此青绿。

北面,是原始森林密布的文硃山。陡峭的山崖与红旗山对峙,形成深切的山谷。山面郁郁葱葱,谷底流水潺潺。高山流水,浑然天成。文硃山为红旗山挡风遮雨,不受侵扰,使其稳居群山之巅,功莫大焉。

下山时,夕阳西坠,天蓝地绿。当地朋友说,红旗山四时风光各异,景色不同。特别是冬季,天寒地冻,山体庄重。如遇下雪时节,则顶峰素裹,天地苍茫,展现出一派难得一见的北国风光。

红旗山,高高的山。一处观光赏景的好地方,一座让人留住乡愁和回味历史的壮美之山。


来源:11月2日《福建日报》第7版)


福建文艺网(ID:fjswlwx)

投稿邮箱

fjwywtg2022@163.com(文艺信息)

福建省文联官方微信——福建文艺网

投稿文章需提供

作者单位或姓名及联系方式,

有照片需提供原图。

未按要求,

则不予采用。

点个“赞”,文艺范;点“在看”,齐分享


福建文艺网
福建文艺门户网站,多彩的“网上文艺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