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后,东北的清晨呵气成霜。怀德镇三里堡子村的香葱种植大棚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浓浓的香葱味扑鼻而来,绿油油的香葱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在大棚之间,采摘、分拣、清洗、打包、装车井然有序,忙得不亦乐乎。村党支部书记李小甫说:“今年香葱长得好,又是一个丰收年。”
要说乡村振兴,首要的是让村民富起来。李小甫回忆,他们村以前只是个普通的小村庄,家家户户守着人均不足2亩的土地,种的瓜果蔬菜仅能维持生计。望着这片“寂静”的黑土地,他忧心忡忡:这紧巴巴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为找到更适合村子的发展项目,李小甫四处奔走,甚至远赴日本调研农业技术。几经辗转,他决定引进适合棚膜种植的香葱,没想到却遭到村民强烈反对:一根葱能卖多少钱?面对质疑,李小甫扒了自家的地,领着村委会成员带头种葱。“集资30万元盖了6栋温室大棚,一年种三茬,两年就回了本。”香葱的畅销,逐渐打消村民的疑虑,大家跟着种起来。香葱就此在三里堡子村扎下了根。
香葱产量高,带富效果好。为壮大香葱产业,村里确定了“春提前秋延后生产为主,向一年四季种植方式跨越”的发展思路,注册了“问心”牌绿色蔬菜商标,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标准、统一购药、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销售,把三里堡子村建设成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绿色园区,把一家一户农民组织起来,打通了蔬菜生产与销售的通道,实现了经营方式的转变。
但是,致富的背后同样引人思考:这小小香葱怎么能保障更多的村民一年四季都有钱赚呢?2023年,驻村第一书记张弢说,“那时,村里的香葱产业发展迅速,但劳动力短缺成了瓶颈。”了解情况后,他通过与政府部门和周边乡镇协调,为村里拉来了劳动力,不仅缓解了用工压力,还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其他村共同致富。
三里堡子村把“小香葱”做成“大产业”,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出了一条依靠村级组织带动合作社的强村富民发展路,被誉为“东北香葱第一村”。
小小香葱,改变了三里堡子村的命运。站在大棚前,村民盘算着来年的产量和收入。他们知道,三里堡子村的未来,将在这片绿色的葱田中变得越来越好。
撰稿:于昕玉
初审:彭海瑞
复审:迟英梅 张仁侠
终审: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