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 | 织金县龙场镇新华村:筑发展之基 赴美好未来

时事   2024-11-02 18:50   贵州  

新华村位于织金县龙场镇东面,距离镇政府驻地约6.5公里,面积3.9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新华村1953年属金家坝乡辖地;1960年成立新华大队,属金家坝公社管辖;1984年新华大队改为新华村,金家坝公社改为金家坝乡,新华村属金家坝乡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原龙场镇、金家坝乡、熊寨乡合并为新龙场镇,新华村属龙场镇管辖至今。新华村东连宣威村,西隔小东沟河与亢寨村相望,南以红一支渠为界与西街村毗邻,北与新华农场相连。因地处新华乡,“新华”由“兴华”演变而来,寓新中华之意。


乡村治理见成效


走进新华村,通组路、联户路干净整洁,两旁的路灯像守护在村寨里的卫兵整齐排列,时而传来几声鸡鸣狗叫,欢迎着客人们的到来。

2020年来,新华村通组路、联户路实现全覆盖,安装路灯120盏,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出行条件在硬件得到改善的同时,村支两委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已张贴标语20余幅,开展卫生评比8次,定期组织十大员、志愿者对辖区公共区域、道路等垃圾清理,极大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卫生。

村容村貌有所改观,生活习俗逐渐改变。新华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极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整治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2023年以来,共签订各类承诺书600余份,开展文明宣讲12场,发放宣传手册1800余份,乡风文明建设日新月异。

民族文化放异彩


在新华村生活的少数民族中,苗族居多。苗族文化集中体现其穿着的服饰上,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记录着苗族群众生活的变迁。

新华村苗族同胞蜡染刺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制作出许多精美的服饰,除传统式样的上衣、长裙、围裙外,在床单、门帘布艺上,随处可见苗绣的身影

苗绣是苗族妇女在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多采用几何纹样,花纹布置严密,色彩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织好布后,用蜡刀在布上画图案,再以植物染料染色,煮了晾干,然后在布上绣花,再一针一线缝在一起。制作一件女式苗族服饰,从麻树削皮、制作麻线、织造麻布到完成一件服饰成品,费时少则半年,多则一年。

新华村的节日,当数苗族的“跳花坡”活动最为热闹,光是坡名就有“十七坡、十八坡、十九坡、二十二坡”等。参加者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苗族万人,活动内容为唱山歌、吹奏芦笙、跳舞、斗鸡等。

每逢“跳花坡”的日子,苗族同胞便会把自己珍藏的最漂亮的服饰穿在身上,精心打扮一番后,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精神抖擞地往坡上聚集。

这样的活动一辈又一辈、一年又一年地传承了下来。到了今天,不仅有苗族文化的传承,还有其他各族人民带来的新活动加入其中,“跳花坡”已然成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活动之一。

产业发展势头好


新华村有耕地2682.48亩,林地1560亩,经果林种植770亩。农业以种植玉米、南瓜、辣椒、皂角、烤烟等作物为主,其中尤以玉米种植面积为最大。

近年来,新华村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种植方式,采用免耕法、播良种、施良肥等方式提高粮食产量,大量劳力出门务工、家中只留老人小孩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农业生产。

新华村的养殖业以养殖生猪为主,包含了家庭养殖和规模养殖两种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少的每家两头,多的达几头,最多可达十头。规模养殖数量在十头以上。

劳务输出是新华村的一个主要产业。在村民自发需求和政府的提倡和帮助下,新华村富余劳动力大都选择出门务工,务工所得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华村的年轻劳动力出门务工的占70%以上。据统计,新华村工资性收入225.241万元,占比57.53%。

新华村,一个有着美好寓意的村。这里的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意气风发地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字整理:张 磊


总监制:刘   琴
   制:白青茂
   审:熊   江
   审:陈   翎
   辑:陈玉萍

投稿邮箱:zjxrmtzx@163.com


织金发布
发布织金本地新闻资讯,提供丰富实用的本地生活资讯,开展在线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