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和比特币:哪个“泡沫”更伟大?

文摘   2024-03-19 19:04   中国香港  

01


上周日去看了《沙丘2》,在三个小时的沙尘暴里摸爬滚打的意犹未尽。剧情虽然稍逊第一部,但起到了第二部该起的作用,且第三部可期。维师手艺在线,赞赞赞。


《沙丘》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类科幻主题:人文主义至上。讲的其实是人类自己的故事。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沙丘的宇宙中并没有外星生物、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的存在。最聪明最智能的其实都是人,比如能计算、筹划一切的姐妹会、能预知未来的保罗,还有原著中的“门泰特”人种,拥有强大的逻辑思维,根本就是“人形计算机”。即使是最怪异的角色,比如变异的公会领航员、基因巫师特莱拉人、特莱拉人培养箱中的死灵,都是人类。


(除了沙虫都是人。source:Nerdist)


为什么呢?


沙丘宇宙中并非没有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书中故事开始的一万年前,曾发生过一场人类反抗”思维机器“的大规模战争:巴特勒圣战。


人类曾将自己的思维赋予机器,希望用机器代替人类劳动,把自己解放出来。结果却被机器欺负、被机器的拥有者奴役。于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被完全禁止,《奥兰治天主教圣经》中也有了:“汝等不应造出如人般思维的机器”的铁律。


机器智能这根拐杖被消灭,进化就只能靠自己了。人类开始设立专门学校,训练自己的超长才能,提升思维能力。于是就出现了姐妹会、门泰特、和保罗这样有强大的思维能力的人,可计算一切,可预知未来。


看来六十多年前,弗兰克·赫伯特就已经描绘了“思维机器”的黑暗森林,比终结者还早。


从影院里钻出来,看看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仍然是一个人类竭尽全力帮助机器超越自己、技术之上的世界。不知道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这真的是一万年前的我们,希望一万年后人类还有机会和机器打一架。


02


这个“竭尽全力帮助机器超越人”世界里的明星之一,应该就是万众瞩目的英伟达了。早上看到黄老师在GTC大会上发布下一代芯片:Blackwell——能帮人工智能更快速进化的、更黑的科技——顿觉”打一架“的希望又渺茫了 50%。



技术放一边,只好先戴上金融的锡纸帽,看能不能用“金融的逻辑”先抵抗一阵子,看看那经常出毛病的市场,能不能用泡沫拖住它走得慢一点。


话说现在有一头房间里的大象,大家怕提到它,但心里也知,可能有一天不得不面对它。这头大象是一个问题:英伟达是不是一个泡沫?或者披着英伟达”象皮“的灰犀牛——AI到底是不是一个泡沫?


毕竟英伟达是卖铲子的,如果前边儿不挖矿了, 铲子不过是一堆金属塑料。没有AI未来的无限可能,现在的英伟达,可能性肯定有限。


当下市场上,“不是泡沫派”的主要论据就是“估值”。比如,摩根大通就觉得:现在“Magnificant 7”(七巨头)的估值,比跟标普500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低,便宜得很呢。这个角度其实挺有道理:毕竟“泡沫”都是羊群们过度追风、“价格”过度偏离真实“价值”的行为;所以估值都没膨胀,那价格肯定还合理呢。


这就是语言的魔力:提到“泡沫”,大家第一反应大概率是市场上的“价格”——价格虚高就是泡沫。而“基本面”这个词,往往是“虚”的反面,很少会和“泡沫”这个词联系起来。如果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很好,我们会觉得它和“泡沫”没有关系。


谁会去想“基本面”才是”泡沫“的源头呢?


基本面当然也会吹出泡沫,一切的偏离恰恰始于公司“太出色”,比如其产品以离谱高价被无脑抢购——这虽然不是”股价狂热“,但结果殊途同归。基本面泡破了,市场价格也会跟着破。


顺手拈来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股的泡沫破裂惊天动地。但回头看看,当时美国大型银行(KBW指数)的估值并不夸张,用市净率这个银行股的传统指标量一量,一切都很正常。甚至还再往下滑,越来越“便宜”。


但一看”基本面“,马上会觉得哪里不对——这些老牌的大银行的收入居然表现的像独角兽,三年翻一番。其产品(MBS,CDO,CDS )以离谱溢价在全球畅销,甚至被卖到了香港退休大伯的手里。


一个巨大的信贷泡沫吹起了金融业的”基本面“,亮眼的收入其实都靠“卖次贷”,并不可持续。基本面破裂,股价坠落便是必然。虽然泡沫破裂前的估值也不高——但这和估值还有关系吗?


那么问题来了:雷曼和英伟达有可比性吗?一个是卖金融垃圾的,一个是给人工智能卖铲子的;一个是信贷幻觉,一个是未来刚需,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吗?


当然不是很合适。


于是,很多人马上想到了一个更贴近的对比:思科。2000年前后的科技行业,科技公司盈利能力也远超标普500指数。当年的思科,也是靠给互联网时代卖铲子(路由器),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把当时的思科和前几年的英伟达估值对比一下:两者市盈率都曾超200倍。但接下来的故事线就不一样了:


思科的高估值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达峰,接着一路下落,再没恢复,直到互联网已经主宰了地球人的生活,思科的收入还在趴着,躺的平平。英伟达的市盈率也在去年夏天见顶回落,但马上又支棱起来,重新攀起。市场给出天价 P/S,英伟达继续享受美丽的销售倍数,直到今天。


虽然但是,还是得嘀咕一下:这增长势头还能持续多久?


一年半前ChatGPT亮相,全世界都燃起来了,都想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商业版图,无数企业抢购英伟达的铲子。就连天然气管道——这个与人工智能的未来畅想离得有点远的行业,都感受到了风口的力量。


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斥巨资买管道,因为电力需求预测飙升(1)。电力需求为什么飙升?因为电力行业要给AI 的铲子造铲子。英伟达的市值已经相当于整个北美中游能源行业的四倍(2)。但没有电,一个铲子也造不出来,而没有铲子,AI 至今大概率还躺在科幻故事里。


多年来一直在找新故事的天然气行业,就这么和当下股市时代精神合在一起了。连一百多年的行业都上车了,AI“阿尔法”还剩多少呢?


当然,也许这些问题都是无病呻吟,但一片欢声笑语中,金融人士总得刷点存在感罢。


03


无论如何,“AI概念”在市场上的故事,目前手指头就数得过来:“铲子”供不应求、政府军备、算力刚需无穷,等等等等。但总有一天,支撑高股价的故事会讲完,一旦讲完,所有注意力就会集中在价格上,“窃窃私语”会变成“头条上的呐喊”。


不管现实世界如何发展,在金融市场这个虚拟电竞游戏市场上,活力和动力的真源泉依然是——讲不完的故事,造不完的叙事。


说到“叙事界”真正的不死鸟,还得是比特币。


关于它的故事层出不穷,一茬又一茬,越讲越多。一个故事过气了,千万个故事讲起来——从支付工具、数字黄金、彩票、通胀对冲利器;到金融民主、人类自由的希望、 极客精神不死、华尔街的终结者。由于势头太强,有那么一刻,市值甚至超过英伟达——这画面挺美:草莽和精英同台,还绊了精英一脚。


虽然这些故事不能仔细琢磨,否则会怀疑自己多年来受的教育。比特币没有现金流,没有估值。它身上的故事会随时间而改变,出生,存在,死去,然后穿越生命周期,找到一个新的故事,钻进它的身体,继续重生。“故事”就是艺术品,艺术是一种感觉,“感觉”永远可以讲成故事,但没办法定价。


如果一个故事总能变换马甲,继续生存,就意味着愿意为它买单的群体在不断扩大,"帐篷"越搭越大。


所以靠无穷无尽的故事活下去的东西,算是泡沫吗?“泡沫”通常破了就完,大家散伙另找下家,但比特币更像是反复充气、放气、再充气的气球。价格好像从来都不是制约因素。


层出不穷的叙事吸引更多流量,流量推高价格,价格本身又成了卖点,卖点继续支撑故事……一个没完没了的循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用沙丘中那个决定了主线剧情的“故事”结个尾:

奥塞姆会把他刚才的所见所闻全都说出来,而其他人则会把它传扬出去。最后,这个故事将如野火般在整个大地上蔓延开来。人们会说,保罗-穆阿迪布绝对异于常人。再也不用怀疑什么了。他虽然是个男人,却以圣母的方式看到了生命之水:毫无疑问,他就是李桑·阿尔-盖布!
——《沙丘》


文中提到的数据来源:


1.2. “The AI Revolution Needs Chips, Software — and Gas Pipelines”

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24-03-12/the-ai-revolution-needs-chips-software-and-gas-pipelines?srnd=undefined&sref=2o0rZsF1 

3.  “ Why NVIDIA stock looks like Cisco in 199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4CZU8ptgM 



肖小跑
金融世界不讲道理的时候,向文史哲求救,大概率“叮”的一下就扣上了。因为在这里,您才能再次看到“人”:人的情绪,人的荒诞,人的大举动小动作。这里有世界最本质的规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