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韦德剑,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小学教师。喜欢读书,爱好写作,有小文在《河池日报》《河池文学》《河池教育》《南丹文学》《环江文艺》上发表。
竹楼,住着一个她
文/韦德剑
车上,导游问:白裤瑶家家户户前有一个个圆竹楼,是拿来做什么的?大家猜一猜。我认为是装谷物的粮仓,不容易受潮。大家也纷纷猜测,答案都是错的。导游告诉大家,那是专门供未出嫁的姑娘住的,竹楼外放着一根长竹竿。晚上,小伙子来到楼下与姑娘交流,经姑娘同意,就爬上竹竿进入竹楼,与姑娘幽会,第二天早上又顺着竹竿滑下来……来到安置点,我仔细观望了竹楼,用木头架起一个木楼,周围用竹编围成圆形,留一个小门,门也是竹编做的,虚掩着,楼顶用草或树皮盖着。看着,看着,点燃心中的记忆——想着住在竹楼里的她,追忆她的容颜美姿和关于她的一切,追忆着人生初恋的感觉。她,姓蒙,布依族,与我同校学生,低我一届,她高约一点五米,学生装束,长得一般,没有阿娜多姿,没有亭亭玉立,没有高挑窕窈,却有一双眼睛如一泓潭水,水灵灵的,晶莹透亮,看人含情脉脉,很诱人,因常与同校学习的表姐在一起,认识,但不来往。一次偶然的相处,飞花四起,彼此才算交往,毫不防备。初中毕业前,团支部组织部分团员前往贵州佳荣参观活动。我与她都在队伍之列。返回时,我们四个男同学走另一条路回来,她也跟我们一起回。大家一路欢笑,一路恶作剧。路边有许多的杨梅和野李,我们摘了尝,并拿来砸人,弄得头上和衣服梅迹斑斑。虽然她是妹妹,也不例外。人人狼狈不堪。大家虽然一路蹦蹦跳跳,却从不喊累。真是“男女搭配,走路不累”。我跟着上木梯进了家,另外三个同学没有跟上来。一会儿,跟蒙的男同学回家。后来我才知道蒙跟她共一个村子里。她的家不大,约三四十平米,两层,下面一层是猪牛圈,上面一层住人,房顶用茅草盖着。木梯是用几块厚木板做的,结实。大门右边伸出外面盖着一间小木楼,周围用小竹子围起来,顶部用树皮盖住,一扇小门通家里。她打开竹楼小门,把背包放到床上去,拿出脸盆和毛巾,帮我打了一盆冷水,让我洗脸降温。洁白柔软的毛巾散发着她身上的体香。她与她妈说了什么,我听不懂。叫我在家坐等会儿,拿个空碗出去,不一会就回来,碗里热气腾腾的米饭,塞到我手里,让我吃。她母亲拿出腌肉和腌豆,很香,闻了口水直流。她喝粥,我吃饭,她母亲坐在一旁看,微笑着。吃完后,我很是感动。她家条件并不好,但对我一个外乡人那么客气,也不知道感谢人家呢!想起来很惭愧。休息一会儿,我说要回学校了。她和蒙同学说有些累了,就不再跟我们一起回,赶第二天早上回来。两人送我们到村口,挥挥手,目送我们远去,直到看不见我们的身影才转身回家。第二天放学后,我拿着一袋果子给她,让她与表姐一起分享。毕业将走了,要送她什么东西做留念呢?给她一张手帕?一本笔记?还能给她什么?我思索,提笔写下了《给你》:都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十五岁的我呀,是不是在初恋? 考入高中后,本想一心学习,不要去想她。可是,她来了许多封信。一年多时间,我们来往九九八十一封信,主要谈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祝福的话,还有如何学习,复习,将来也考试高中等等。一年后,因家庭困难,辍学回家务农。白天劳动,晚上在等下学习,阅读文学作品,写作资料,幻想自己将来也要成为一名作家。有时虽有去看她的念头,却没有动身。于是,我写一封信给她,里面就是这首诗《把你镇在我心房》:此后,我思念她,耻于启齿与父母说,只是把思念埋在心里, 让她生根萌发。多年后,我打听知道她嫁到了佳荣镇,默默地祝福她幸福。而后,我遇见今天的“她”,与她筑起爱巢,生儿育女。果断决定,一把火烧掉交往的信件,彻底忘记她,忘记这段“历史”。今天,我再一次想她,期待着相逢,但相逢后又能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