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成为推动医疗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以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代表的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促进医疗服务的合理化和高效化。然而,面对这一改革,部分医院出现了医保结算亏损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医院的经济运行,也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对于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 医保支付机制理解不足
付费机理不清晰:部分医院和医生对DIP付费机理不清楚,不了解如何分组,如何给医院结算,导致医保亏损[2]。
绩效悖离:与项目后付制相适应的医院绩效核算方法与DIP付费相悖,激励多做项目超过DIP收入封顶线,导致医保亏损[2]。
2. 费用控制不当
大处方现象:不合理用药管理效果不好,虚高定价药品和辅助药品使用占比过高,导致医保亏损[2]。
高耗材使用:使用高值耗材过多,性价比合理的耗材占比较少,导致耗材费用过高,形成亏损[2]。
过度检查:为了防范医疗纠纷等目的,多做检查在DIP付费下成为成本,导致亏损[2]。
3. 医疗服务质量问题
住院日延长:考核病床使用率导致科室延长住院日,增加收入,而在DIP预付制下变成成本,导致亏损[2]。
重症患者管理不善:ICU住院患者费用结算问题,导致医保亏损[2]。
4. 信息化支撑不足
信息化建设滞后:医院需要加强DIP信息化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以提高医保盈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5]。
此外,医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应对和改善医保亏损的状况:
1. 加强政策与管理培训:针对医护人员和管理层进行DIP政策和管理的培训,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理解和执行DIP分组和付费规则。
2. 优化绩效激励制度:调整医院绩效评价体系,使其与DIP付费方式相匹配,避免激励与付费机制之间的悖离。
3. 强化成本控制: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和合理用药指导,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和过度治疗,减少大处方和高耗材使用。
4.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并发症和再次住院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5. 完善信息化建设: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工具优化DIP管理,提高分组准确性和管理效率。
总的来说,面对DIP付费方式下的医保亏损问题,医院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强化管理和信息化支持,实现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同时,实现医院的可持续经营。
来源:大瑞集思
🌟星标、点赞、在看建立深度阅读关系。
否则会逐渐收不到推文!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课程合作、项目推广、赞助商
请联系王老师13156106810(微信同步)
课程推荐
热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附解读)
•关于2024—2025年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的通知
•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附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及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