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中国酿酒技术史有望上推千年

美食   2024-10-30 17:42   四川  


执笔 | 敏   敏

编辑 | 古力特


日前,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团队首次对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进行仿制和模拟实验,证实其确实具有蒸馏酒的功用。


这一新发现纠正了基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的流行观点,将中国蒸馏酒的出现时间提前至西汉时期,改写了中国酿酒技术史。


01

海昏侯墓出土青铜蒸馏器

2011年,一个盗洞备受关注。


以此引出了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这便是南昌海昏侯墓。


今年5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的公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海昏侯,何许人也?为何如此受关注?其墓为何如此意义重大?


海昏侯原名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亲孙子,父亲是昌邑王刘髆。除了文物的价值,海昏侯墓的发现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汉代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墓地会布置得跟生前居所一样。刘贺墓不仅带有真车马陪葬坑,墓室中功能分区还能反映就寝、会客等不同功能。从海昏侯里超过10000件(套)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展现了那一阶段文明的印记和荣光。


它为我们揭示了西汉时期贵族的生活状态、丧葬习俗以及当时的政治格局。同时,通过对墓中文物的分析研究,我们还可以窥见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大型青铜蒸馏器一直受到考古界的关注。海昏侯墓的酒具库中,曾出土一青铜蒸馏器,由天锅、筒形器、釜三部分组成。


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其使用方式和蒸馏对象持有不同观点。



02

实验证实确能蒸馏出酒

近日,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首次对青铜蒸馏器进行仿制和模拟实验,证实其确有蒸馏酒的功用,这将中国蒸馏酒的技术实现可能性上推千年。


“蒸馏器可用于生产蒸馏酒,也可用于丹砂、花露的蒸馏提纯。”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教授姚智辉表示,根据器物的形制和质地、原料反应的条件等,能够将蒸馏提纯丹砂、花露的可能性排除。


“综合器物出土位置、残留物的信息、刘贺的身份背景以及器物结构设计,并以仿制装置使用不同原料进行实验,得到充分的实验数据后,可以确认这是一套早期蒸馏酒装置。”姚智辉说。



研究团队还通过技术分析,确认了海昏侯墓出土蒸馏器中天锅的正确使用方式为把手向下。在此基础上,按照1:2比例仿制器物,分别以固态酒醅、液态啤酒和黄酒等为原料,进行釜中蒸馏、箅上蒸馏的模拟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箅上还是釜中蒸馏,每次都能得到现代意义上的蒸馏酒产品,且蒸馏效率均大于70%。”姚智辉表示。


实验结果显示,海昏侯墓出土蒸馏器在大小、结构、使用方式、操作的连续性上,都符合和满足蒸馏酒生产的需要,不仅能保证蒸馏效率和产量,还能同时兼顾酒的口感和度数。


03

中国蒸馏酒历史源远流长

蒸馏酒在我国源远流长。


蒸馏酒,是指利用蒸馏工艺制取含酒精量较高的饮用酒。中国白酒属于世界七大蒸馏酒之一,但蒸馏酒在中国起于何时,学界至今尚无共识。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载:“阿刺吉酒,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刺吉。”“阿刺吉”是“出汗”的意思,描述蒸馏时蒸汽在容器壁上凝结成汗状。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而最有力的证明则是江西进贤县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发现了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等遗迹,证实了在元代蒸馏酒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事实上,西汉时期酿酒已成为重要手工业之一,不仅有家用自酿、小酒肆、大酒家等私营酒业,还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酒业管理体系。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了一批造酒、储酒、佐酒的器具,反映了西汉贵族的饮食文化。


其中海昏侯墓东侧走廊北侧出土了一件青铜蒸馏器,包括天锅、筒形器、釜等组件,内有残留物为芋头,是制作蒸馏酒的常见薯类原料之一。



考古专家认为在汉代墓葬中发现这种蒸馏器很罕见,且体型庞大、结构完整,或与酿造低烈度白酒有关。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周嘉华研究员认为:“元代已生产蒸馏酒的论断较有说服力,但并不排除在元代以前,有部分人已掌握运用蒸馏技术来制取蒸馏酒。”


排版:程   节     美编:付佳雪  
编校:龚秦川     签审:刘   彬

好 文 推 荐



长江酒道
第一个直达消费的酒类产业媒体: 探寻酒业最新动态背后真相、精选酒文化典故最新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