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揽天下英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4.64万人,引进名校优生超过过去20年的总和、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占比68.5%……”市有关部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越来越多的海内外英才加速流向盐城,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市委八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都就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提出要求
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并研究部署人才工作
一季度召开一次的“科教产才”工作例会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持续发挥作用……
盐城持续加大人才工作领域改革力度,强化“科技+人才”“教育+人才”“产业+人才”协同,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聚天下英才推进“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一座人才友好型城市正渐行渐近。
今年8月,吉利公司推出新款车型银河E5纯电动SUV,上市100天累计交付超5万辆,成为国产汽车品牌中的“现象级爆款”。
耀宁新能源研究院
得益于“人才政策”“耐心资本”的长情陪跑,一粒粒“科技种子”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近三年,我市累计资助市级领军人才项目353个,其中56家获资助企业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带动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市科技局负责同志介绍,在人才的支撑下,今年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排名较去年上升八位,上升幅度列全国第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提供更加充沛的科技动能。
“这群年轻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是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亟需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训,同事们都这样称赞。
近千家石油机械企业集聚,年总产值有望突破350亿元,我市石油机械产业已构筑起完备的生产与供应链体系。然而,人才短缺始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去年9月,在市委人才办与市石油机械产业链培育专班的共同见证下,滨海县人民政府、盐城工学院和盐城市石油机械行业协会合作共建,打造全省首例面向全国、校企携手、产才深度融合、订单式培育的石油机械领域产业学院。
“学院成立之初,我们紧扣石油机械产品设计岗位需求,定制化培养学生,确保学生毕业就具备项目实战经验。”盐城工学院人事处处长周临震介绍,通过定期到企业轮训实训,不仅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更为学生搭建了实践锻炼的宝贵平台,实现了校企双赢的良性循环。
实习结束后,苏盐阀门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市石油机械行业协会会长韩正海向同学们发出“青春留盐”的热情邀约。“产业学院为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亟需之才,学生毕业即能上岗,无需企业再专门培训,有效解决人才之困。”韩正海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近年来,我市以前瞻性的眼光,不断优化驻盐高校的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设立了一系列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的特色学院,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深度”的校企融合一体化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为各行业发展打造急需紧缺人才“蓄水池”。“借助‘科教产才’一体推进机制,重点产业发展、重点企业培育、重点平台载体建设等动态可及时传递至驻盐高校,此举将推动高校学科设置与我市产业发展紧密协同。”市发改委负责同志表示。
在相关知名高校的共同助力下,高端石油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湿地学院等一批批学院,为盐城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动力。
“我们还大力资助校地协同创新项目,为驻盐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提供叠加支持。”市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21至2023年,我市共资助了73个校地协同创新项目,资金总额高达9194万元,同步引进了836名高层次人才。
“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优厚的人才支持政策让我们在抢‘人’大战中收获颇丰,仅从华东师范大学一所高校就引进了8人,创历史新高。这些一流师资不仅以自身视野和格局引领学生的学习发展,更发挥出对教师队伍‘搅动一池春水’的‘鲇鱼效应’,激发更多教师持续提升能力。”建湖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书军由衷感慨道。
诚挚欢迎
各路英才
莅临沿海人才发展大会
12月15日盐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