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下的小学数学教与学

百科   2024-11-11 07:09   山东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



教育部指出,关于新教材使用,教育部前期已作部署,各地正在平稳有序推进。近日,义务教育新修订教材审核程序已完成,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已通过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


          三个要点          


一、《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中的外语类教材配有听力材料、体育与健康教材配有数字演示资源,各地秋季开学后可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址:https://basic.smartedu.cn)免费使用。

二、教育部组织开发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及配套课件,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各地可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使用。


三、为满足义务教育低视力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教育部鼓励出版单位以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为母版制作大字版教材,经审定后列入教学用书目录。《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首次列入了大字版教材,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低视力残疾学生使用。请各地协调有关部门确保精准供给。


以下是一篇关于在新教材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学习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材使用不是被动执行,“用好”新教材的前提是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体现自身在课程改革中的“终端”地位和价值,成为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者;明确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纲领性操作要求,做新教材的准确阅读者;紧扣重大主题,在教材教学线索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做教学改革的积极实施者。新教材和新课标为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积极适应,探索更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一、教师的教学策略

1. 深入研究新课标  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

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所强调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将这些目标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经验直接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实际使用。比如,有研究表明,“教龄越长的教师对教材教学适切性评价越低,职称层次越高的教师对教材教学适切性评价越低。其中,5年教龄是教师对教材教学适切性评价的转折点”。教师对教材“教学适切性”的评价,是他对教材所呈现所建议的教学线索与自己实际将采用的教学设计之间差异的判断。有经验的教师如果对教材呈现的教学线索不满足,他所实际追求的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是“用好”教材、推进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必要前提就是教学目标更高效率的达成。

新教材就是这么一回事

新课标新课标新在哪(系列)

大家都在期待新教材

2. 以学生为中心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数学的奥秘。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其效果评价要做到科学而全面,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来判断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以及对如何改进的意见等。除此之外,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及其同伴参与到评价中来,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并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

因此,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思考,并且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需求,适当落实多元化方式的应用。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笔者带领学生们展开了有效的学习活动,提出了: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还有哪些疑问和想法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这些相关问题的引导,笔者促使学生们展开了思考与探究活动,并且结合学生们的回答,笔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与此同时,在与学生们沟通的过程中有效构建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等,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实施分层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习效果,同时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的过程中,班级当中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班级当中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却还没有掌握到其中的基础知识点,针对于这种现状,笔者在课堂中对学生们进行了分层教学,首先要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尝试着合作进行练习,然后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笔者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促使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本节课程知识内容,让学生们理解了基础的知识。如此一来,有效实现了分层教学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有效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3. 整合教学资源

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但教师不应局限于此。要善于整合各种线上线下资源,如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充分利用数学文化教学资源。

数学文化教学资源是指支撑数学文化教学的各类事物,既来源于教材、教辅、教师教学用书、课外读物等纸质资源,也来源于音频、视频等数字化资源。那么数学文化教学资源具体包含哪些内容维度呢?

张维忠、赵成志、王晓杰等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的观点可以归纳为4点:数学知识是数学文化教学资源的静态表现,其内蕴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精神是数学文化教学的根本追求;数学应用和数学史是数学文化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其中,数学应用包括数学在社会发展、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数学史包括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家生平、数学奇闻趣事、数学名题等;数学美育和数学德育是数学文化教学的有效渗透路径;数学游戏、数学作文等是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拓展形式。


4. 多样化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做一个简单的汇总关于几种小学数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在实际交易中理解加减法的运算。优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游戏教学法

 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如数学卡片游戏、数学猜谜等。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可以进行乘法口诀接龙游戏。适合低年级,因为低年级的儿童喜欢游戏。

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数学任务或解决数学问题。比如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让小组合作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等。

 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法 

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面积”概念时,先提出“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图形大小不同”的问题。

优点: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直观教学法

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展示相关的实物模型。

优点: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故事教学法 

将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中。比如在讲解数学运算时,可以讲述一个小动物通过运算解决困难的故事。

优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变得更轻松。

项目式学习法

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数学项目展开学习和探究。如“设计校园花坛的面积规划”。适合高年级学生教学使用。

【教科研】║《“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年段项目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项目研究——探索分段计费的奥秘

从知识到素养:真实性学习视域下的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

【一起备课】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数乘法》大单元项目式学习——《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项目式学习如何从浅层走向深度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微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设计--以《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为例

优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5. 关注个体差异

《数学新课标》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施教分层。“分层分类教学”既重视学生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因材施教“分”的做法,又有因人制宜的特殊步骤,课堂教学分步进行。依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创设情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尝试练习(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弹性作业)。

分层分类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适合学生自己的,所以学生人人都有事做,没有被冷落的陪客。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化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说,其任务不再是讲解和讲授,而是了解学情,在宏观上给予调控,在微观上给予个别指导。教学中,教师对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跟踪监控,发现普遍存在和个别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具体做法是:对y组(间接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学生“学”重于“教”,以“放”为主,“放”中有 “扶”。“扶”主要体现在学生练习中与引导深入探究上。课堂上应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获得新知,培养学习能力。这样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x组的学生学习,对x组(直接辅导、互相学习小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扶”为主,“扶”是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使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学习并掌握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对于学困生应以模仿性的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教材中判断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找出一些规律,并要求他们在听课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练习习题,掌握基本知识点。对于优等生则应以创造性的学习为主,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问题分层。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问题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想象力非富的学生,给予多提猜测性的问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给予多提逻辑思维性的问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给予多提概括性的问题,胆小腼腆的学生,给予多提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多提基础知识概念性的问题……等等。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教师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基础知识,一般学生都可以找到答案。)2.什么叫做比?(归纳概念的问题,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较完整的答出来)3.比、分数、除法三者有何区别?(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经过思考可以答到)4.数学中的比后项不能为零,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后项却可以为零,这是为什么?(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学生喜欢答。)

好的问题不仅是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还要依据学生情况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

1.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积极发现数学的趣味性,例如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热爱。

2. 主动学习

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后,主动预习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学会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质疑。通过提问,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多做练习

数学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但要注意,练习不是盲目刷题,而是要注重质量,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5. 联系生活实际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总之,在新教材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生要积极调整学习策略,这样才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收获知识和成长。

以上内容,主要针对如何教的,至于如何学,今后有机会继续输出一些思考。引用的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教育部官网、新华日报,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联系处理。

3.了解丘成桐先生的观点(引自“我对基础教育的期待”一文载《中国基础教育》2020)

小学时期的启蒙教育往往奠定人一生事业的基础。从这时起,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之外的世界,对世界、对学问的兴趣开始萌芽,对做人的道理也有一些简单理解。可惜的是,现在的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是通过一道道题目完成的;所积累的知识,反映在一摞摞的试卷中;闲暇的时光,往往是在各种课外班度过的。他们学习的技能,多从应试角度考量,过分强调技巧,舍本逐末;衡量成功的标准,更多是分数与奖项。

小学阶段应该进行活泼有趣的教育,将幼儿的能力和心智慢慢诱导出来。老师应带着儿童灵活利用各种教育设施,增长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见识,让童心蓬勃生长,……,形成敢于创新和表达自己、能够领导群伦的能力。

以上来自孙晓天教授讲座中的一段话。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