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10句经典“俗语”,时隔千年依旧适用,别不信!

文化   2024-11-23 20:02   上海  

俗语是什么?

是老祖宗们的经验?还是被社会所抛弃的糟粕?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对俗语的印象就是后者,所谓俗语不过是一些过时了的句子,没有营养。

其实不然,这些俗语正是老祖宗们的经验之谈,经过无数人的实践,这才一直流传至今,代代相传。

在现代社会中,老祖宗总结的俗语依旧适用,哪怕时隔千年,这些俗语也经久不衰,不信你往下看:

01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古语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家中的老人虽然年龄大了,行动不便,但他们的社会阅历还在,并且要比年轻人更加透彻。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很多老人看起来与社会脱节,但因为这样而不听他们的劝告,那就错了。

社会在变化,但社会的本质未曾改变,在人情世故上,老人胜过年轻人太多。

所以,不要认为老人的思想跟不上时代,多听“老人言”,少走弯路,受益一生。


02


人无利不起早

《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还说,人追逐利益,就好像水向低处流淌一样,是不能阻止的。

人有求利致富的本能,既然是本能,就不能根除,而只能疏导,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追求利益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同时利益是推动人们活动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是充满利益的,如果处处选择放手,那么到头来损失的只会是自己。

03


一日三笑,不用吃药

好命不如好心态。

豁达的人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

豁达是一种大度和宽容,豁达是一种品格和美德,豁达是一种乐观的豪爽,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洒脱的态度。

豁达,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之一。

从欧阳修的“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之地也”,到王维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不显示出一种超然的豁达来。

04


宁生穷命,不生穷相

这里的“穷相”指的是为人不大方,一股小家子气。

相反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穷相还是富相,关键看气质。

出身贫寒不可怕,由于贫穷失去了自尊的志气和大度的胸怀,变得自私和狭隘才可怕。

命穷,可以通过奋斗来改变;穷相,龌龊讨人嫌,再有钱别人也看不起。

05


心中有恩,命里有福

行于尘世,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受人之恩,牢记在心。

一个知道感恩的人,能容易得到幸福与满足。

永远记得别人的好,才能每天拥有阳光,每天都有朋友相伴,终生都有幸福相随;相反,总是记得别人的不是,只会苦了自己。

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胸怀若谷的人,一个心地澄明的人。

06


别睡不着觉怨床歪

天下的事情分为三种: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

不要把自己的事推在老天身上,“天亡我,非战之罪”;或者推在别人身上,“既生瑜,何生亮”。

如果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就别找客观原因来为自己解脱。

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随之改变。

07


活着干,死了算

活一天就要努力一天,努力到死了的那一天算结束。

这句“老人言”听起来有点悲观,其实满含哲理,谁的人生不是一往无前,置之死地而后生吗?

生活其实很简单,该工作就工作,该吃饭就吃饭,日升日落,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忙碌着。

生活又很复杂,有行不完的人情礼节,有掰扯不清的恩恩怨怨,一碗水总难端平,为了一些蝇头小利会争吵谩骂,甚至会大打出手,其实这何必呢?

人活着,只有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才有尊严。

08


舌为利害本,口是福祸门

有学问的人一般不乱讲话,只有那些胸无点墨又爱慕虚荣的人,才喜欢信口开河,大发言论。

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

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

09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别让金钱破坏了情义。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纠葛;有纠葛是非,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有江湖就有情义千金。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各自保重,安静存活,不给别人和自己任何负担,放下金钱的包袱,情义才可以走得更远、更宽阔。

10


满瓶子不摇,半瓶子咣当

“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是浅薄,也不要一开口就让人证实你的浅薄。”这是一句值得大家牢记的名言。

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往往就是缺少什么。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不要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行胜于言是真理,美好人生靠自己努力,坚定信念从现在开始。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伴读古诗词
用我的声音讲述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赏析,聆听文人古诗,品读诗词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