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良田“丰”景好——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暨盐碱地治理现场会侧记

政务   2024-11-22 19:06   甘肃  



小雪节气前一天的早晨,气温低至零下6℃,从永昌县新城子镇刘克庄村高标准农田管护中心门前向东望去,田地土埂在白霜雾气中朦胧隐约,扑面的寒气中传来大型机械的轰鸣声,几台装载机正在平整土地,有机肥抛洒车均匀地将肥料从车尾喷泻到地面上,地膜和滴灌带的铺设也在同步进行。这是永昌县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其中一个现场。



11月21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暨盐碱地治理现场会在金昌召开,省级和各市州农业系统相关负责人在金川区、永昌县实地观摩察看了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示范基地和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交流探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和发展愿景,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效映入与会嘉宾眼帘。 


现场一旁的空地,深翻犁、玉米铺膜播种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各环节的机械依次停放展陈,集中连片、平整开阔的良田是这些农机肆意驰骋的沃野。



永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兴业介绍说:“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已成为高标准农田的典型特征。在紧盯质量管理和后期管护的过程中还要科技来加持效能,才能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真正发挥应有效果。”


在永昌县高标准农田助力农业新技术发展示范区内,千亩冬小麦已长出10余公分高的绿叶子,在冬日荒芜的村庄格外引人注目。一条条施肥送水一体化的滴灌带浅埋其间,地里有序坐落着实时监测墒情、虫情、病害以及气象条件的电子设施,这套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管护系统,让种植户通过一个手机App动动指尖就能管护千亩良田。


滴灌带中涌流的水来自离农田十几米远的塘坝。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阻力,除了通过新技术智能分析配给农作物的最佳灌溉时机和灌水量来节水,我市已累计建成调蓄水塘坝215个,给高标准农田添上一份用水保障。兴建塘坝沟渠的同时,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也相应建成,系统性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生产格局。 



“特别是浅埋滴灌、冬小麦等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具有明显的‘三节三增’效果。”永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发伟欣喜地说。近年来,随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农业种植结构和模式也随之调整转变,从刚开始的试验性种植到如今大面积推广,粮食安全保障更有底气。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9万公顷,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占比78.7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8%以上,实现亩均节水150立方米、亩均增产75公斤,粮食综合产能提高12%。


“我们全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2万公顷的耕地全部实现了高效节水设施全覆盖。在这个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推进高标准农田智慧化灌溉示范基地建设。”金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鲁永剑介绍道,“我们计划于2025年,将高标准农田智慧化灌溉示范基地的规模扩大到1700公顷左右,这将积极地推进全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将有力地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的农田建设离不开高站位的布局规划。立足市情农情水情实际,市委、市政府抢抓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机遇,制定“一次规划到位、三年集中攻坚,力争到2027年末把全市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的总体建设思路,夯实粮安根基。并制定出台《金昌市高标准农田暨高效节水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科学编制《金昌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金昌市创建西北地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规划(2024—2030年)》和《金昌市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2023—2027年)》,创新推出“财政+国债+金融+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资模式。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蓄势赋能。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发展了农业,也为农民富裕、农村兴旺注入新动能。据了解,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土地流转费增加260元以上,农民还可就近就便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实现稳定增收,和美乡村勾勒出美好“丰”景。



记者:周国华 徐泽年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柴纳敏

责编:田红娟

审核:马丰友


金昌发布
我们将在这里为您第一时间发布金昌政务信息和民生资讯,讲述金昌好故事,传播金昌好声音,展示金昌新形象。产业集聚、幸福美好、文明精致、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金昌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