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并形成良好的信誉效应,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
老字号的魅力往往不小,有的老字号甚至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如北京“全聚德”,作为首都美食的代表,不仅国内有名,还享誉海外。散文家汪朗先生《烤鸭辨踪》一文中说:“现如今,登长城、吃烤鸭、看京戏,已成为北京旅游业的‘三大件’。外地人、外国人到了煌煌古都,看不看戏尚在两可,若是不呼哧带喘登一次八达岭,不狼吞虎咽吃一顿全聚徳,就如同到巴黎不入卢浮宫,去纽约不看女神像一样,等于白来一趟,简直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一向看重饮食。在众多老字号当中,饮食不在少数;这些老字号很能引人注目,让人难忘。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老字号饮食店,作为城市饮食文化标志,始终镌刻在城市史册之上。如北京的“便宜坊”“全聚德”、长沙的“火宫殿”、天津的“狗不理”、杭州的“楼外楼”、苏州的“松鹤楼”、上海的“老正兴”、广州的“广州酒家”等等。这些餐饮老字号,历经岁月打磨,传承百年不衰,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像陈年老酒,愈久愈香。
永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渊源久远,餐饮老字号也曾有过辉煌。追溯历史,永州的饮食业在明、清时期开始兴盛,至清末民国,酒楼、酒馆格外繁荣,老字号餐饮店星罗棋布,花开各县区。据《零陵地区志》载:
民国时期,酒楼饭馆兴盛,道县、零陵、祁阳等沿江要埠,随着竹木粮油等农副产品贸易的发展,商贾云集、酒楼、旅馆经营兴旺。
也正是这个时期,各县区名楼、名馆相继为世人认可。如道县“玉缘轩”“复发楼”、零陵“小乐天”、祁阳“吕可园”“壶冰酒家”、宁远“龙门宴”、江华“东华楼”“均香楼”、蓝山“醉月轩”“玉香斋”、江永“中孚馆”“文化楼”等,都是大名鼎鼎的餐馆,当地饮食行业的标志。
作为永州地区的首府,零陵餐饮行业领先一步,众多的酒楼饭馆,丰富多彩的饮食江湖,留下不少饮食史话。
民国初期风云人物谭延闿,曾任湖南省省长、督军,后任职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民国7年(1918),谭延闿自广西进驻零陵,开展“护法运动”,驻扎近三年,与零陵结下不解之缘。谭延闿不仅是显赫的政治、军事人物,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所创造的“组庵湘菜”,曾是湖南餐饮的一面旗帜。谭延闿给零陵的饮食业带来了显著变化,他的家厨张桂林在零陵带出一批弟子,有名的谭氏湘菜因此在零陵生根,且开枝散叶,硕果累累。民国12年(1923),张桂林的徒弟蒋义元等人,模仿江浙、长沙一带酒楼的做法,在零陵开设“义元酒店”“小乐天酒楼”,促使了零陵酒楼的繁荣兴旺,催发了“东坡楼”“醉仙楼”“五福楼”“聚金园”等名楼相继而出,领跑零陵餐饮,形成具有较高声誉的品牌效应。
事实证明,外来饮食切入,促使了当地餐饮业的兴隆。民国2年(1913),长沙人万元亭赴任道县县长,家厨是一名长沙较有名气的湘菜厨师。此人后来在道县带徒传艺,培养出的十多名弟子,个个厨艺不错。他们分别在道县、江永、江华、宁远等县城开设酒楼,打响了湘菜品牌。其中道县的酒楼最为兴隆,“洋洋楼”“美丽园”“大观园”“桂园楼”“玉壶酒家”“白宫餐厅”等六家,皆是声名远扬的餐饮店。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北方以及长江沿岸城市的逐渐沦陷,上海、江浙以及长沙等地的部分机关、学校、工厂和难民入境永州,使得偏居一隅的永州出现了短暂的繁荣,餐饮、酒楼生意也兴旺起来。如祁阳“饱德饭店”“一也乐”“杜鹃楼”,零陵“得月楼”及道县、东安等地的酒楼,不少就是外地人开办的。他们带来了淮扬菜、湘北菜,使饮食市场南北融合,相得益彰。
当时的永州酒楼酒店,荟各地名菜之萃,成了品尝南北东西风味的胜地。许多名菜得以确认且流传下来,如零陵的全家福、莲蓬肉、盘龙鳝鱼,祁阳的粉蒸竹鱼、墨鱼豆腐丝,东安的东安鸡、泥鳅氽豆腐,道县的粉蒸鹅、鱼肉丸子,江永的香芋扣肉,江华的圣水豆腐酿,宁远的炒血鸭、酿豆腐,蓝山的血灌肠等等。
历史比较久远的永州米粉,自然不乏百年老店。“零陵大西门凉拌粉”,清代末年就开始在零陵盛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仍然是响当当的老字号招牌!祁阳“文明米粉”,历史更加悠久。据《零陵地区商业志》记载:“明末清初,文明米粉问世。民国初年,祁阳县城文明粉馆开业,制粉精细,汤味鲜美。继后各县的饮食店都效仿,经营文明铺米粉。”另据史料记载,“文明米粉”不仅在永州各县城落户,甚至长沙,南京和桂林等地都有分号!其知名度不亚于今日的广西米粉。
稽古得知,永州老字号餐饮在解放初期仍然风头很盛。《零陵县志》记载:
“县城在解放初期,有酒店、饭馆35家,较著名的有东坡大楼、天心楼、万园楼、五福楼、翠芳楼、德元楼等等。
解放前夕,全县有饮食户89户,117人。1955年发展到528户,627人。”
1955年以后,随着公私合营,城里的饮食网点大幅度减少,一些老字号的酒楼逐渐消失。文革期间破“四旧”,饮食店的老招牌一律被取消,老字号也就消声匿迹。改革开放以来,永州饮食市场得以迅速恢复,餐饮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但由于“破四旧”遗患,加之近年来外来商业文化的渗透,老字号始终没有得以恢复,几乎被人们逐渐淡忘,只能从史料中寻觅、钩沉。实在令人唏嘘嗟叹啊!
前不久,永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永州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召开了“振兴永州老字号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永州,振兴餐饮老字号,势在必行。这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振兴餐饮老字号任重道远,工作艰辛。我们相信,永州的文化人,餐饮人能肩负起这个历史重任。只要聚集社会力量,矢志不渝,踔厉奋发,永州餐饮老字号一定能传承光大,异彩纷呈!
作者简介
李一凡,1955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省永州市人。现为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永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乡村作家库认证作家。长期以来热心研究民俗、美食和地方文化,在《永州日报》、《湘菜》、《中国乡村》、《人民文学作家》等有关媒体上发表过多篇作品,还出版了《崛起的大市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