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学堂
《国学经典导读》
第十讲 教学之思
《礼记·学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共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好的馔肴,不吃是不能知道它的美味的;即使有了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能知道它的好处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别人之后才知道还有不通达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反思自己,鞭策自己。感到有不通达之处,才能发奋自强,努力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与学各半”,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译文
古代的教育制度是,每二十五家的闾设立塾,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席,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
原文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成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译文
学生每年入学,每隔一年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经义和章句的能力,辨别他们的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专业思想是否坚定,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和睦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对教师是否尊敬。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术上的水平和选择朋友的能力。如果能达到上述的标准,这就叫做小成。到第九年,学生在学业上已能触类旁通,并且在见解行动上能够坚定不移,不再出现反复现象,这就叫做大成。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化群众、转移社会风俗的效果,并且使远近的人都能悦服而怀念。这就是大学教人的道理。古书上说:“小蚂蚁不断地学着衔土,也能垒积成大蚁巢。”就是这个道理。
完
文字 | 吴宁宁
排版 | 吴宁宁 高 敏
审核 | 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