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往昔的困惑
梳理累积的经验
也摸索未来的方向
观察、记录、交流
01
我们观察过西部计划招募季时“火爆”的留言区,思考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参与意愿强烈、报名踊跃的原因是什么。
02
我们观察过已经成为新疆推进改革发展稳定重要力量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思考西部计划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吸引青年来疆服务,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会坚定地选择留疆发展。
03
我们观察过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调整工作,探讨如何更合理地研判服务地要不要调、怎么调。
研支团服务地调整看似是每年都有的常项工作,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保持服务地和服务人数合理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让高校和服务地长期“双向奔赴”,有利于发挥研支团“志愿+接力”的优势,有利于研支团与服务地建立长期联系,推动校地共建。高校项目办应“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以需求为导向,以支教成效为重点,研究论证服务地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执笔:王铭浩
04
我们观察过“大运村”青年志愿者的“群像”,思考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对青年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大运会是很好的思政课堂。志愿者在服务大运会过程中感受到了国之强大,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生动地感受到城市发展和自己的链接,通过大运会的平台,更多青年逐渐走向世界舞台,自信从容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交流。
——执笔:陈斗月
05
我们观察过被称为“志愿服务项目的国家赛、志愿服务组织的群英会、志愿文化的嘉年华”的志交会,思考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变与不变”,探讨如何用好这个全国性志愿服务综合性平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有“志”者,“愿”必达。
06
我们观察过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地方赛与专项赛的趋向变化,探讨应该如何认识“赛”、如何办好“赛”。
今年,在评审、观摩、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可喜的趋向:一是逐渐淡化“锦标赛”的意识,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团队关注参赛和学习。二是有些原来对办赛不太积极、不太重视的省市区也行动起来,在今年积极办好比赛和展示、交流、学习。这样,项目大赛真正起到“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以赛共创”的目的。
以赛带训就是通过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参赛的机会,开展培训学习,让志愿者更多学习领悟新思想、新政策,更多掌握服务知识和技能。以赛促学就是通过大量优秀项目的展示交流,让志愿者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以赛共创就是在志愿服务项目展示和团队交流的基础上,促成一些志愿者队伍的合作发展,创新项目、提高成效、惠及群众。
——执笔:谭建光
转眼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脚步走到了第十个年头,全国已有6万余个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各级赛会的交流展示。在项目大赛的舞台上,一个个“好项目”被看见,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不断被激发。越来越多的项目团队跳出“内循环”的视角,在专家评委的指导下发现自身的问题,在其他项目的启发下思考新的方向,在赛会框架的指引下不断成长,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7
我们观察过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探究公益创业为什么,如何推动志愿服务项目走进公益创业的蓝海。
公益创业为什么?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志愿服务是什么、为什么。在耳熟能详的社会服务功能之外,志愿服务一个重要而不张扬的功能是发现一个社会问题,并且试图通过设立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去尝试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或者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参与、支持,为问题的解决营造氛围、提供更好的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执笔:岘北
08
我们观察过一个备受欢迎的助盲志愿服务项目,思考“青春志愿助盲跑”为什么逐渐受到志愿服务组织关注推广。
09
我们观察过一份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指引》,探讨县级团委、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该如何有效组织青年志愿者迎战防汛抗旱“大考”。
10
我们观察过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现状,探讨如何看待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发力点和着力点是什么。
11
我们观察过今年各地开展的“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归纳“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越来越具有“丰富感”的特点和表现。
在精彩纷呈的“嘉年华”中,我们不难发现“为民办实事”始终是“重头戏”。青年志愿者们进社区、进乡村、进基层,服务场景更加多元、服务内容更“接地气”。……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各地立足实际,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主动观察、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丰富服务领域、服务内容、服务场景,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就在身边”。
——执笔:盖奕洁
End
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