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教育集团校化学组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为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并加强长盛教育集团内部各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同进步,2024年10月24日,我校与桂林市尚贤学校联合举办了一场以“课标引领下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两校学习交流与共同提高”为主题的高中化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中,我校高中部的汤誉青老师和尚贤学校高中部的蒋建明老师分别就《氯气的性质》这一课题进行了授课。尽管教学内容相同,但两位老师凭借各自独特的教学构思、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学技巧,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两堂各具特色的精彩课堂,充分展示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
汤誉青老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首次使用氯气作为生化武器的视频引入,引发学生对氯气性质的求知欲,而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了解了氯气的化学性质。在微型实验的创新设计中,汤老师把氯气的现场制备及性质探究,通过密封性良好的实验装置,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清晰地呈现出来。
在学生们好奇的目光中,氯气的化学性质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汤老师运用价类二维图,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与化合价角度直观理解氯元素性质,使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在氯元素学习中得以具体运用。汤老师教学风格亲切,设计精心,投入全情,重难点突出,板书简洁,内容层层递进。其创新的微型塑料盒实验巧妙引导学生探究氯气化学性质,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蒋建明老师巧妙运用导学案,在讲解知识点后立即配以习题巩固,实现即时训练与反馈,帮助学生有效攻克重难点。课堂上,蒋老师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巧妙衔接初高中知识点。例如,在讲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瓶口白雾”时,引入烟与雾的对比,加深理解;在介绍金属单质在氯气中燃烧时,回顾初中燃烧定义并扩展燃烧外延,知识过渡自然流畅。蒋老师还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鼓励和肯定。
蒋老师的课堂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创新的氯气性质实验。他事先用矿泉水瓶收集好氯气,并将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干燥红纸、湿润红纸及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分别置于四个注射器中。现场通过注射器插入氯气瓶中观察变化,实验现象显著,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学生在探究中深刻掌握了氯气的化学性质。
此外,蒋老师在导学案中以思维导图形式归纳次氯酸性质,清晰呈现其弱酸性、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对比鲜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蒋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和独特的实验素材,使得氯气性质的介绍事半功倍,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两位老师凭借不同的教学构思,展现了课堂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彰显了其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后,尚贤学校的申群海老师主持了研讨活动,以“执教反思—大家点评—提出问题—交流探讨”为框架进行。申老师高度赞扬了此次两校合作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并期待未来能继续深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共同进步。
国龙化学组教研组长杨建新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详细点评。他指出,两位老师均精准把握了课堂重难点,但各有侧重。汤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重视知识学习的过程性探究;建议汤老师可进一步利用一战素材,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战事,激发家国情怀,提升社会责任感。蒋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与感染力,关注学生生成,及时反馈学生随堂练习,实验设计精简创新,教学时效高,师生互动良好,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建议蒋老师增设生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自主评价,以提升课堂效果。
国龙外校唐言江副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强调,氯气的性质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在非金属元素知识中的具体应用,也是初中实验室制备气体知识的思维迁移与拓展,对开启高中非金属元素学习和无机化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均紧扣“位—构—性”分析主线,重视学生运用旧知识认识新知和思维迁移。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掌握新知识。
唐副校长高度赞赏汤老师的微型实验设计,鼓励其他老师学习其钻研精神,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同时,他也欣赏蒋老师注重细节的教学风格,从座位编排、课件规范到学案编制等多方面都体现了蒋老师的用心。蒋老师的学案推进确保了基础薄弱学生也能得到随堂训练和反馈。唐副校长还赞赏两位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精准的时间把握,认为两节课都展现了真实的教学常态,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他呼吁今后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在共案中形成个案,增进两校合作与交流。
在点评与反思中,教学思维碰撞出火花,老师们深刻体会到“教学维度”的多样性和“同课异构”的深层意义。诗经所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更展现了“同”与“异”的教学魅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与反思能力,为专业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国龙外校与尚贤学校携手合作,校际联动必将有力推动两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