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治虚劳咳喘的桑白皮
第10个病人,十堰本地人,男,43岁,咳嗽了两个多月,背心凉,脚也怕冷,一直好不了。找到任之堂,吃了一次药就好转了,这次来复诊,就不怎么咳了。他说,就是气虚了点,没有劲,上楼梯容易喘。
老师说,治你的咳嗽用顺气的药(枳壳、桔梗、木香、炙甘草),你气一顺就有些虚了,气理顺了,就可加点补了。
老师给病人用了红参、附子。气虚不够用红参,腿脚无劲用附子。手掌背心凉用红参,腰部腿脚冷用附子。
老师笑着跟我们说,看来这桑白皮还是挺好的。上次给病人用了桑白皮后,明显咳嗽好转。这几天老师经常用到桑白皮,凡是那些病人久咳气喘,又因为年老有轻微的脚肿情况,这桑白皮下去,咳也好转,肿也好转,上下都治到了。老师说,用好这味药,很多虚劳咳喘的病,治起来都有效。
虚劳的病人,常见两个病机,一个是气血虚损为底,一个是虚火上亢为标。用药要既能够清上亢的虚火,又能够补不足的气血。
桑白皮清甘,清能泻有余之虚火,甘能补不足之肺气。故《药性赋》说:“桑根白皮主喘息。”连虚劳、水肿、喘息,桑根白皮都可以治,何况一般的虚热咳嗽。
《理虚元鉴》提到桑白皮,说它润中有燥,柔中带刚,所以刚柔并济,既能逐水,也能泻火,称它为通利三焦水火之妙药,不止于这简单的肺虚咳嗽。
“上部得之清火而滋阴,中部得之利湿而益土,下部得之逐水而散肿。凡虚劳症中,最忌喘肿二候。金逆被火所逼,高而不下则为喘。土卑为水所侮,陷而失堤则为肿。喘者,为天不下济于地。肿者,为地不上交于天。故上喘下肿,天崩地陷之象。是症也,惟桑皮可以调之,以其降气也,故能清火气于上焦;以其折水也,故能奠土德于下位。”看!桑白皮这味药真是个宝,本身它就能升能降,所以可以调和上喘下肿的病症。
◎汗牛塞屋的“学医三年”
很多学生来任之堂都想跟老师学习脉法。宏姐2010年就已经过来跟老师学脉法了,她算是最早跟老师学脉法的一批人了。我们后来这批任之堂的学生们,都称宏姐为大师姐。
宏姐网名为“汗牛塞屋”,她是在北京报了中医师承班的。她的中医学习经历很丰富,拜访过很多中医高手。她以前是学外语的,一口法语讲得很流利,还做同声翻译。
后来转而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立志学医。宏姐小时候生病时,她老爸鼓励她说,小志宏,小志宏,志气大,什么困难都不怕。现在宏姐学医还是这样,什么困难都不怕。她把自己的学医经历写成《学医三年》,而任之堂这里就是宏姐学习的一站。
老师说,志宏这么早就过来任之堂学郁脉,而且做了比较好的总结,你们可以先去看“汗牛塞屋”的博客,看她的总结,然后我再讲就更清晰了。
于是,昨天老师就把宏姐博客上写的“脉法总结及任之堂学医经历”转载到老师博客上。结果很多前来学习的学生都说,汗牛塞屋总结的脉法真好。于是我们就问宏姐,能否把这篇文章放到跟诊日记里,让更多的人看到。宏姐说,放吧,没问题,只要大家看了有感悟、有收获就行了。于是我们就把宏姐的一篇文章收录如下:
学医三年
我还记得2010年8月8日拜师典礼结束后,张老师得知我游学经过后,笑着问我:你下一站是哪儿?我回答:十堰。
每次我游学返京后,就去张老师的医院跟诊,张老师经常这样问我:你下一站是哪?是啊,我心里有无数下一站,我的人生也有无数的下一站,有长期规划,也有短期规划。在十堰的这些天,心情非常好。每次我出门在外,心情就特别好。借用孙老师的话来说,是我心火大,需要散散。
2010年9月16日,早上吃完早饭,我就来到任之堂大药房。当时有人来任之堂找余老师看病,居然还称呼余老师“任大夫”,我心想,他们怎么也不知道余老师的名字?拿起余老师桌边的名片一看,上面写着:字任之,余任之。
余老师看病比较注重舌根的厚腻程度,说明下焦寒湿情况,尤其是肠腑寒湿。这天有个病人来看心慌,但心电图检查正常。
余老师说小肠经脉郁滞导致的心慌,查心脏功能是查不出来的。小肠经脉?我问余老师是不是手上三部六候的表里关系体现在脏与腑经脉?余老师说,是啊。
余老师说,我摸脉就摸郁脉,“郁”字就说明郁塞不通,气机壅滞。于是,来了病人我就伸手摸脉,感受何为郁脉。嗯,这个很有意思,我心里暗自点点头。
郁脉!本身我对脉法就超级感兴趣,2009年底学了许跃远老师的微观脉法,其中的特色就是“脉晕点”。知道何为脉晕点,再感受郁脉就容易得多了。两者相似性很大。而且郁脉的称呼非常形象,郁滞、郁塞。
看着余老师摸脉、处方,我一边摸脉一边思考处方。此来彼往,我好像有那么点“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感觉。
余老师基本上是根据左右手三部六候各出方药,虚则补之,实者泻之。不足补之,太过泻之。何为实?郁脉皆实脉。何为虚?不足俱为虚,弱者为虚。何为太过?亢盛则太过。
我当时有点恍然大悟,我说,余老师,您这样处方应该比较轻松吧?
余老师说,不轻松啊,要在摸脉的同时,思考出病人的病机,然后处方。这个思考的过程很不轻松。我当时有些不解,但没多问。
后来,余老师给我一张处方签上画了五行生克的关系图,给我讲了脉的五行生克关系在左右手脉的脏腑表现出的病机(原话我记不那么详细了)。左尺肾水滋肝木,左关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有生就有克。木郁克乘脾土,心火刑肺金,等等。
余老师又拿出自己用卡片制作的“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图”跟我解释,我叫它为“车轮子”。
讲完后,我把这张图放在我的桌前,可是一会儿居然没了,我问余老师是否看见了给我画的五行图,余老师说扔纸篓了。我惋惜地说,我还想留起来呢。余老师便从纸篓里找出了这张已经揉成团的纸,我展平后夹在了我的书中(这张揉皱了的五行生克图没有找到)。
写到这里,两年后的今天,再次拜访余老师时发现终于还是按三部六候走的了。我有个习惯,只要教我的人给我画的图、写的字什么,我都保留起来。余老师借了两本书让我回旅馆看,一本是郑寿全《医理真传》,对我很有帮助,我对医理很感兴趣,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并将重点归纳到小本上。
第二本是《太氏药谱》,我对秘方不太感兴趣,可是对传记感兴趣,等于看了个热闹,所以收获不多。
这天晚上,我趴在旅馆的床上,心里想:好像对余老师的诊脉、处方有些明白了。心里头涌动着一股无法言明的愉悦,这种愉悦刺激着我的大脑,兴奋得睡不着觉。是不是应该也像在渭南时一样,写出来给余老师看看?
这样既可以让余老师明白我所学习掌握的情况,也可以印证自己的所学,是个两全之法。现在已是夜晚,脉象不准,还是明天早上写吧。
2010年9月17日。清晨,起床之后,我便摸自己的脉象,在处方签上写下了用药思路:枇杷叶2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麦冬15克,沙参10克,丹参10克,当归尾15克,柴胡8克,白芍10克,薄荷10克,炒枣仁10克,生地黄10克,熟地黄10克,红藤10克,苦参6克,艾叶10克,桂枝8克,苍术10克,女贞子15克。
早上迫不及待地来到任之堂大药房,见到余老师,我赶紧告诉余老师,这是我按照余老师的思路,根据自己的脉象处的方。
余老师拿起来一看,再摸了摸我的脉,说,嗯,不错,挺有悟性的。你看没看过我的《医间道》?我说,《医间道》?好像没有看过。
2010年8月之前我一直在渭南学习,也就是六七月份的某一天才看到《我的医学故事》,8月北京拜师、集中培训,不久就来到了十堰,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余老师的博客呢。
接着,余老师脸有喜色地说,那我以后在北京开任之堂,你就去那里坐诊吧。我听后雀跃之余,很受鼓励,内心有一种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某个不太聪明的、运气比较好的、直爽的、诚实人在无意之中、机缘巧合地得到某种武林秘籍的感觉。
病人离开之后,我又有机会向余老师提问了,余老师,您怎么判断病人有颈椎病?余老师又给我讲了讲如何从脉象上推理疾病症状。
当天,我有点机械地记住了,还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比如,左寸左尺弱的病人有颈椎病,尺沉关郁的病人有胆囊炎、背痛,双尺弱则腰痛,等等。
得到余老师鼓励的这天,似乎信心倍儿足,也似乎窥视到了余老师的脉法“门道”,心中一阵高兴,并且决定第二天独自去爬武当山,看看是否遇到传说中的“仙人”。
中午回到旅馆,就跟老板娘打听好了乘车路线,中午便去买了双软布鞋。老板娘说,最近上武当山的缆车坏了,正在检修,只能徒步爬上去。我说,没事,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力极限。
爬上武当山真不错,确实挑战了自己的极限,雨中登上了金顶,一次次地在自己的鼓劲儿中坚持、再坚持。爬山时呼吸要配合好,深呼吸,将山里清新的空气深深吸入丹田,再慢慢呼出。爬山便不会觉得特别气短或者无法忍受的疲劳。
上山、下山一共花费了八个多小时。下到山脚下,有点迈不动腿的感觉,一步也不想挪动了。但出门在外啊,还得坐车回十堰火车站,再打车回旅馆。有点累瘫了的感觉!回去后给余老师报了平安。
第二天按时来到任之堂大药房。这天是2010年9月19日,如往常一样,余老师看病、摸脉、处方。我也是摸脉,看余老师处方,提问。
我又忘了颈椎病的脉象了。余老师解释说,左尺肾阴济肝木,如果肾虚不能封藏水液,则随肝气上冲于左寸颈部,则使颈椎受湿而病,这就是颈椎病的脉象左手寸尺都弱。哦,原来是这样的,我心里想,是了。
余老师也重视双手气机的升降,这点渭南的孙老师也重视。左手气机以上升为顺,右手气机以下降为顺。
左手任何一部郁滞,尤其是关部郁滞,则气机上升受阻,导致升降失常。
反之,右手任何一部郁滞,导致气机下降受阻,右手影响左手,两手气机互相影响。
把这些道理想明白了之后,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确实可以推断出病人的很多症状。这些不是胡猜,而是疾病的表现或者趋势。所以从脉象上看,不仅可知“已病”,还能知“未病”。这在我之后的多次摸脉中得到了印证(疾病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凸显)。
我归纳了一下,从脉象上看,大概有这么几种克乘关系导致出现病理变化,右寸肺与左关肝的关系可以是肺金克乘肝木,肺金过盛则制约肝木生发导致肝木郁滞,而肝木郁滞阻碍气机上升,所以左寸心脉常不足;
肺金亢盛或不足皆不能生水;
左关肝木与有关脾土的关系可以是土湿木郁或者为木郁克乘脾土;
左手脉的病机可以是心肾不交、肝气郁滞(化火)而心气不足、肝木乘土、胆火扰心、木陷水中等;
右手脉的病机可以是肺胃上逆、脾肾阳虚、命门火衰等。
按脉象的病机处方等于抓住病情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按三部六候补泻等于抓住几对矛盾,无论哪一种都是有效的,理法方药自在其中。
来自:任之堂跟诊日记.2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
(问询、投稿、版权等请微信:1381094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