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心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它出自于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
斯科特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博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战,曾在美国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美军日本冲绳基地担任过心理医生。在他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治愈了成千上万个病人,成绩斐然。
为了帮助更多人摆脱心理疾病,他做过巡回演讲,并且曾试图竞选美国总统,期望通过当上总统,来帮助这个国家的民众,当然最终他放弃了竞选。
他以20多年的从业经验为基础写出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本书一共有4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成长和信仰、恩典。
今天重点来跟大家分享第一部分。
这部分主要讲解了心智成长的核心是什么,以及通过4个行之有效的原则,帮助人们建立成熟的心智。
首先作者提出了人生本来就是由苦难构成的这一伟大真理。
为什么说它伟大,因为这是一个人看待世界和应对世界的最基本认知。
假如一个人认为人的一生就是来享受快乐的,那么当他碰到问题和痛苦,就会出现沮丧、愤怒、焦虑甚至恐惧这样的消极情绪,只会想远离回避问题,不想承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
而当一个人认为人生就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当他碰到问题和痛苦,就会激发勇气、兴奋等积极情绪,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想和心灵会不断成长,心智就走向成熟。
持有同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日本的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其核心观点就是:“工作是一种修行。”;佛教禅宗,也要求在工作中磨练自己的心性,借助劳动来证悟自身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真正理解并运用这一原理的人,都发现它带来的好处。
然而,大多数人却无法践行这个道理。为什么呢?
作者提到: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不顾一切地逃避,不仅错失解决问题、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还会患上心理疾病。长期的心理疾病会让人的心灵停止成长,甚至萎缩和退化,心智就永远难以成熟。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心理缺陷呢?答案就是自律。作者认为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通过自律,你才会坚守人生由苦难构成这一真理,在这个真理下,才能勇敢的面对问题,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并且从中获取智慧。
如何做到自律,作者提出4个行之有效的原则,分别是: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1、推迟满足感
作者首先提到的是推迟满足感,什么是推迟满足感呢,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实验来说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曾做过一个关于推迟满足的实验。他找来一批四岁孩子,给他们每人一块糖,并告诉他们若能等主持人回来再吃这块糖,则还能吃到第二块糖。实验开始后,他发现有的小孩无法控制自己,就把糖吃了,而有的小孩则很有耐心,会通过各种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坚持主持人回来。
戈尔曼又对这批孩子14 岁时和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晚吃糖的孩子数学和语文成绩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坚强,经得起困难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所以,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快乐,先苦后甜,先面对忍受诱惑的痛苦,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最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先苦后甜的道理,说起来每个人都懂,但是为什么还是很多人做不到呢?
目前暂无科学的解释,作者通过自己的经验猜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家庭的影响,二是思维固化。
第一,家庭影响。
家庭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父母不遵守自律原则,给孩子做了反面教材。比如自己不守信用,却让孩子守信,自己情绪失控,却不让孩子哭闹。
父母缺乏耐心,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在孩子需要鼓励的时候,放任不管。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只会打骂。你不花时间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未来孩子就用恶报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建立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作者认为这是自律的基础。假如一个小孩从小被父母打击的没有自信心,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会非常低,从而导致他不重视自己的时间,就会随意浪费时间。而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措施来照顾自己,自我珍惜。
第二,思维固化。
这是每个人成年之后都会存在的问题,是指人们会倾向只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而不愿意接触陌生的领域。
比如作者不是一个汽修工,但是在一次认真思考和解决汽车刹车踏板被卡住问题之后,发现自己还有这方面的能力。
每个人思维固化的方式不一样,有人认为自己学不会新知识,有人认为所有问题不管他就会自己消失,还有人认为自己数学能力就是不行等等。
作者认为这些都是逃避困难的借口,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投入时间学习,就没有什么学不会,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正是上述这两个原因,导致了大部人在面对困难和痛苦时,选择了逃避。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自我价值判断是否有问题,比如认为自己没能力,没有价值,没有人爱等,去挖掘这背后的原因,然后勇敢的面对过去产生的影响,建立新的认知。
同时也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现有的思维,如果你一直无法做成某件事情,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思维固化影响的结果。
当你越善用推迟满足感,能够帮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心智也就越来越成熟。
2、承担责任
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责任感出现了问题,有两种表现症状。分别是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
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症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都在自己,而人格失调症患者则认为所有错误都是别人的。
神经官能症患者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本不应该”挂在嘴边。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挂嘴边。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把责任推给别人,就意味着把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交给命运、政府和别人。
作者认为只有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承担责任,才能得到力量,才能变成真正自由的人。
而选择逃避的人,就永远只会自怨自艾,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只能等他自己改变。
3、忠于事实
在这里,作者提高了观念地图的概念。
这点跟我们玩王者荣耀一样,如果你的地图是迷雾全开的,那么就知道敌人在哪里,你可以准确的制定作战方案,把敌人都消灭,但是如果地图是黑暗的,你就只知道自己已经探索过的地方,在未知的黑暗区域就容易迷失自己。
每个人出生时,没有带着地图,你的成长路径就慢慢构成了自己的地图。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停止了他的地图,因此造成他们的地图小、模糊,从而导致现实中的认知狭隘和偏激,有的人到了中年,觉得自己的地图已经完美,于是故步自封,不再关注新的东西。只有很少的人,一直探索、扩大、更新自己的地图,直到生命终止。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移情,意思是说当你抱着过时的地图不放,与现实脱节时,不做改变的现象。
举个例子,假如你小时候到过一个城市,绘制了一张当时的地图,当你10年之后再次来到这个城市,你会发现原来的地图早已过时,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候就需要你抛弃原来的地图,重新绘制。如果按照原来的地图,你根本无法在城市中行走。
那么怎么做才能做到一直忠于事实呢?作者提供了3个原则,分别是自我反省、接受质疑和挑战、保持诚实。
自我反省:孔子说三省吾身,可以成圣,反省内心带来的价值,会让痛苦显得微不足道。
接受质疑和挑战:这是唯一能确定自己的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的方法。自己的视角永远存在盲区,我们需要借助外力帮助我们一起修正地图。
保持诚实:每个人都会撒谎,对别人撒谎违背自己的良知,会让自己感到痛苦,为了逃避痛苦,就会对自己撒谎。哪怕不撒谎,复杂的社会中,在面临祸从口出和忠于事实的选择时,该如何取得平衡?作者的原则是只要能够帮助别人心智成长情况,可以选择部分隐瞒,其他情况都要坚守诚实。
4、保持平衡
要做到自律并不容易,前面三个原则中,有很多需要平衡的地方,所以最后作者提供了保持平衡的方法,最高原则是放弃。
有人可能会觉得放弃很容易,对很多小事而言,放弃很容易,也没有太多痛苦,比如放弃发怒、放弃好胜心、放弃一时的快乐。但是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放弃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可想而知。
人生想要大的成长,就需要大规模的放弃,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到兼容并包,也就是既要部分肯定有用的理念,又要部分放弃部分淘汰的理念,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的平衡。
古罗马哲学家赛内加说过:“人生不断学习生存,也要不断学习死亡。”
意思是说你活的越久,就不断的经历这种自我意识的淘汰死亡和新意识的诞生,每一次的“生死”之间,都是欢乐和痛苦的交织,这里的死亡即代表放弃。
写在最后
最后总结一下,斯科特的核心观点是首先需要在心理上承认,人生苦难重重这一真理。基于此,在自律的的四个原则帮助下,不断解决困难,在解决的过程中,你的心智就逐渐走向成熟,从而感受到人生的快乐。
有一句广告语是自律带来自由,按照作者的理论,真正做到自律的人,便拥有了面对痛苦的勇气和力量,拥有成熟的心智,自律到极致,就会拥有开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