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晚上,某人约吃饭。
说起第二天想去的秦皇岛,来了句:你只查了去程有车票,返程有票吗?
一查,果然没有返程的票。于是暂时放下去海边的执念,欣然同意第二天去寻找黄河边那个有着众多故事的铁杨村。
这个又重拾了往日写字乐趣的人的愿望,要鼓励。
自告奋勇开我的车。他说,明天早点走,9点吧。
猫吐了个舌头,说:我几乎每次早上和我妈联系,她都在外面或者山上…
于是第二天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我一早不急不缓,看到簌簌而落的桂花想多留下一些,回来又忍不住各种反复筛检,又在音乐声中忍不住锻炼一会,等到8点想去早饭的时候接到电话:吃过早饭了,几点过来?
哈哈,这是被催了吗?
匆忙吃点东西,带了瓶水,提上那一袋昨天买的江米棍,去碰头。
他带的比我多:带了泡好的茶、切好的梨、煮好的芋头、板栗和花生~
导航导的是铁杨村村委会,却被带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路旁,只见到一座孤零零的小房子。
很惊奇。不远处就是黄河,这树林应该是河滩区。铁杨村在哪?
遇到路人询问,回答说:他就是铁杨村人,这里是之前的村,现在搬到了新村。
又询问那块与苏东坡有关的石碑,年轻人说不清楚,然后指了指我们来时经过的那个孤零零的老房子,说:那里面住的是我们村一个80多岁的老人,去问他,他知道。
于是我们停下车,走回去询问。
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有个小院,院子里养着一群鸡,是上个世纪典型的80、90年代乡村的样子。
他给我们讲这里的济水、黄河,讲最初的那个寺庙遗址,讲那块石碑的样子与变迁,讲几年前石碑被埋、现在下落不明的经历…
有点遗憾。
于是去这片树林里走走,我顺手提溜着好吃的江米棍,这个东西,一吃就停不下来…
这密密匝匝的小树林、这光影下的林间小路、待收获的玉米地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喜欢~
然后去黄河边。
又见,又好久不见。开心~
道路一侧是村民晾晒的刚收获的玉米。也是熟悉的场景。
黄黄的黄河水依然不紧不慢地缓缓流动,不仔细看,很难看出它水流的波纹。
黄河边,几个人在唱K,有人在搭帐篷,还有一对老人在晒太阳。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格外悠然自得。
又和这对晒太阳的老人聊。他们也是铁杨村人,但他们对那块石碑的说法和之前老人的说法很不一致。
他说,96年那场洪水,淹了不少房子,石碑距离河边很近,随着坍塌被冲走了…
那块石碑成了一个谜…
不过格外喜欢这绿树成荫的河岸。夏天一定开阔又凉爽~
然后听着东阿县城不同时期的搬迁故事,去看东阿镇的东阿古城。
路上经过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渠。第一次这么清晰遇见。
停下车,游荡了一会儿。
古城也在复原的工程之中。
我们经过了应该是原来古城的东西北门。东门有遗址,其余两个门成了村:西门村和北门村。
在东门遗址旁,还见到了两口依然有水的井,只是不知道哪个是传说中的“阿井”?
进入古城,很多老房子被贴上了一层新墙皮。不过还是喜欢原生态的老房子。
最喜欢的是连接东西古城的那座老桥---距今600多年依然坚实存在的永济桥…
其上的石狮子和蘑菇头的数量数了好几遍也还困惑,我的数学不知道是谁教的^_^
还有融汇了多处泉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潺潺流淌的狼溪河…
桥的东侧还有一个民国时期重修的土地庙,两旁的一副对联很有意思。
“土居中央旺四季
地通左右镇两城”
游荡中遇到一个依然住在古城的老人。照顾了8年的老伴两年前去世,孩子们去了济南工作,他一个人住在这里。
很显然他觉得一个人孤零零生活很孤单,一说起来就开始抹眼泪。
执意邀请我们去他家看看。很大的院子,很宽敞的房子,他身体还不错,每天徒步绕古城一圈。
他70多岁,孩子们应该处于比较忙的阶段。其实如果身体好好的,心态再好一些,一个人生活也不错~
看来独立生活的能力无论哪个年龄阶段都是必须的…
可以用不着,但是必须有。
有了,无论有没有陪伴,才能不期期艾艾、委委屈屈,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然后一边听他讲黄石公授书(张良的故事)的故事,一边去小庙头村找黄石公祠。
先是找错了路,将车开进了于庄村。后来又退回来询问,才找到了去黄山(黄石山)的路。
竟然可以一直开到山顶~
山顶进行了开发。很混乱的开发,连开发者估计都不清楚要开发什么。
所以投了不少钱,却无人问津。
那些金光闪闪的建筑,拍都不想拍。
其实这座由传说中的黄石公变成的山体,其岩石非常好看,尤其是黄石公修仙洞所在的山头,陡峭险峻。
也被开发得一塌糊涂。
站在最高处极目四望,视野开阔。是四周为数不多的山地~
在山顶吃了自带的午餐,喝了茶。往回走的路上发现对面也是一个山头,也有山路。
于是开过去。
果然是新修的黄石公祠!
一个大院落,有各种石碑,但一溜儿都是新鲜的建筑,黄石公祠大门紧锁。
一声叹息。
但总算没遗憾了~
一天下来,寻寻觅觅,有不少惊喜…
这种方式有趣,可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