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很多药企“三十而立”的节点,也是中国医药创新十年探索后里程碑式的转折和新开端。这一年,创新更迅猛,竞争更激烈,国际化主线和前沿科技机遇已然明晰。对于“三十而立”的创新转型巨头来说,该如何更好与时代共振?
11月17日,2024第二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召开,论坛以“源头引领 聚力同行”为主题,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主办、复星医药承办。论坛上,企业、高校、医院、研究所、基金会等创新生态多方达成了战略合作,以共同加速源头创新、高质量创新。
一直以来,连接投资、产业运营的桥梁,国际化标杆,以及强大的开放创新整合能力,是医药产业界对复星医药的三点共识。创新有着天然的难度,国际化亦具备多重复杂性,但作为这一时代赋予的命题,讲好创新与国际化,才能再出发。如果翻看复星医药成立以来的30年,你会发现,这家创新转型巨头迈出了很多“第一步”,都是为了答好这一命题。你更会看到,复星医药30年的背后,是两条交织演进的主线,一条是中国创新时代从孕育、萌芽到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另一条是中国创新企业从第一步跟跑,并跑,到力争在国际舞台上领跑的快速进阶。复星医药天然具备较充分的创新资源和资本优势,持续以一种相对更包容开放的姿态稳步蜕变,其成长与“走出去”路径交织,“走出去”又与“引进来”并线,另在战略上,创新、国际化、智能化和整合并存于同一高度,模式上,除了“自研+合作”,也重视许可引进和产业投资。一切战略路径,都是为了与企业长期的核心目标匹配。正如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在接受采访时所言:“我们最大的初心始终是拿出更多的好产品,辨识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始终围绕的目标是做更好的药,做更创新的药,做更难做的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管理层、创业者不断传承使命。”时代赋予了潜在成为全球化企业的Pharma们多重的角色:研发生产制造者,产业并购整合者,国际化进程推动者。按照全球头部Pharma的成长经验,他们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开放合作的理念,以及足够的资金储备量。
复星医药最有别于其他本土制药企业的特点在于,通过自研、合作、许可引进及产业投资方式,对制药、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等进行了全方位布局,开放式创新经验颇丰。加速创新“本土化”,引入产品,合作深耕技术,与国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是复星医药开放式创新强调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其全球化运营能力的体现。这一点,十分接近于全球大型Pharma创新层面的运作机制。10年前,当中国医药正式开启创新新里程,复星率先通过间接投资,迈入全球创新圈层,与全球顶尖研究院基础研究与转化进行有效链接。10年后,在创新本土化上,复星医药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对外收购等方式,搭建了复星凯瑞、直观复星、复星医视特和BREAS等创新平台,引入及打造了“全球首个/唯一”“中国首个/唯一”等领先技术和产品。如链接全球的新兴疗法——中国首款CAR-T疗法奕凯达落地,如今,中国CGT行业百花齐放,奕凯达的“颠覆者”地位却不可撼动,它引领CAR-T成为了国内率先成功的细分新兴技术赛道。截至目前,奕凯达为超900名患者进行了治疗,备案的治疗中心覆盖全国28个省市,数量超170家。今年1月,复星在国内率先推出“按疗效价值支付”创新方案,无疑为国内高值创新药支付模式率先探潜了一条关键路径。再比如“明星”机器人Ion——全球唯一采用形状感知技术经自然腔道的支气管镜控制系统,可通过支气管对肺外周病灶进行精准诊疗操作,为肺癌临床诊疗提供全新便利度与精准度,解决现有技术较难识别与诊断早期肺结节的痛点。今年3月,Ion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今年9月实现了首台Ion商业装机,并顺利完成了首例商业应用。全球前沿创新成果的本土化,于复星医药来讲,与自身临床开发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其持续优化管线组合、加速成为带有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全球化企业,更是打通了患者全生命管理周期多个环节,更好惠及患者。而整个产业发展来说,这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引领变革、加速构建创新生态的必然探索。时代赋予了Pharma一道使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成就国际化的企业。不管出于创新投入产出考量,还是内卷下寻找增量,“走出去”已是既定主线。
“走出去”,往往与内生研发创新能力难以分割。这是创新转型者厚积薄发的先决条件,也是10年前“中国必须赢得市场才能生存”这一希冀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我们惊喜地发现,过去10年,复星医药等四大创新转型巨头稳居研投TOP10阵营,且投入金额逐年增长,研发占制药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基于此,根据Citeline报告,2023年,从药物研发管线规模来看,一向为研发高地的美国地位持续下降,“中国力量”却异军突起。其中,复星医药是三大跻身TOP20管线规模的中国药企之一,管线组合增幅超40%。今年,复星医药有多项在研产品及已上市产品的临床数据在ASCO、AACR等全球行业学术会议上发布。丰富的产品管线背后,有明确的“聚焦”:大方向上,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具体主要围绕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并重点强化抗体/ADC、细胞治疗、小分子等核心技术平台。更有始终坚持的创新模式与定位:秉持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模式,将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和产业投资并列,专注更多FIC与BIC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
从5年前国内首个获批的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到中欧美三地获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汉曲优,再到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PD-1单抗、首个在东南亚国家获批上市的PD-1单抗产品汉斯状……复星医药每年都确保了具备重大突破性意义的创新产品及适应证获批。从商业化表现来看,根据财报数据,上半年复星医药创新药收入超37亿元,前三季度公司实际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主要仍由创新药稳健推动。其中,拳头产品在快速放量,如汉斯状2023年(上市第二年)同比增长230.2%至11.2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约7亿元,增速超21%,目前,复星医药已组建美国创新药团队,开展该产品的商业化筹备工作。汉曲优在上半年有3项适应证获FDA批准上市,涵盖乳腺癌及胃癌领域。同时,通过与国际知名药企许可合作全面布局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地和众多新兴国家市场,汉曲优迄今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凭“大单品”走势实现弯道超车背后,除了复星更全面和更具前瞻性的选品斟酌,更多差异化设计及快速响应的商业化团队之外,更关键的,是其对国际化市场的成熟探索与选择,以及对出海“目的地”商业化工作的提前布局。复星医药国际化之路起步较早。2017年,随着中国正式加入ICH,创新药企“出海热”迅速升温。彼时,复星医药通过在国际上的多个收购、合作等动作,彰显其国际化雄心在急速扩张。复星美国、复星医药欧洲分公司应运而生。近年来,复星的全球BD团队持续加强产品和IP的双向许可,并通过合作开发、许可引进等方式布局前沿领域;美国、非洲、欧洲、印度、日本、中东及东南亚药品临床及注册团队持续强化海外药品注册申报能力;国内产线加速推进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国际营销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持续拓展国际市场。三十年,一段中国医药创新土壤从无到有、从贫瘠到肥沃的岁月;一段中国创新药企从绿林草莽期,到跟随式创新时期,再到追求原始创新时期的跨越史。
过去三十年,复星医药成功给自身寻找到了独特的生态位:一家根植中国,以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一个相对成熟的医疗创新整合者。其实,复星从10年前所大力探索的“方法论”,即一家头部跨国药企的成长之道: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锋利的全球投资敏锐度,进行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整合式发展。站在2024年这一节点,如何清醒地把路走对、把路走宽,是复星医药等创新转型大药企必须思索的事情,这需掌握好战略战术与执行的平衡,也需要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高效的执行能力,以更好迎接下一阶段的几场长久战役:“面向未来,我们长期核心的价值创造点,是创新药的全球市场。”陈启宇强调。这与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当下,要进入到创新药领域,就必须面对全球市场。但如何系统性搭建一个全球化体系,仍会是一道长期的命题。复星医药的创新研发体系中,一个突出点是具备非常开放的研发平台,当把平台中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与产业投资的渠道打通时,会发现这种开放式平台,可以用相对较少的资源,撬动更多的创新研发能力。据陈启宇介绍,合作仍将是未来探索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好的合作伙伴有利于我们更快熟悉当地的人文、法规、市场、客户,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希望在各个区域市场,都有当地坚实、长期、有能力的商业合作伙伴,一起开拓市场。”另外,复星医药最亮眼的出海“打法”在于,率先探索并成功验证了除美国市场之外,其他市场及路径的无限可能性。“在营销体系上,我们最近重点要打磨的是东南亚、中东、南美市场的体系。”陈启宇强调,“通过逐渐打通市场网络,我们会从过去单一成长的企业,变成一个能系统性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平台。”在探索市场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去构建创新能力,迭代市场能力,与多元的市场相适配,惠及更多患者,在国际市场上缔造更大的价值。”时间很紧迫,有受访者向E药经理人表示,创新产品上市速度非常关键,在药效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首个上市产品能争得64%市场,其次为25%,而剩下的,几乎微乎其微。同时,“内卷”之殇,人人避之。行业对潜力企业作了画像:要有真正差异化的产品,此种差异化并非单指独家,而是可以允许2-4家企业良性竞争,关键在于产品有1-2个差异化的独特优势。首先是,探索助推源头创新的模式,打造FIC和BIC大单品,当新兴技术疗法的迭代速度已经成为行业最大的变量,复星进行了前瞻性前沿技术占位,确保创新可持续,在选择创新靶点、致病机制与疗法的眼光与经验上获得了正向反馈。其次是,重点关注如何在现有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患者带来多大的附加值,底层逻辑是从患者需求和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角度出发。上述受访人士认为,中国新药创新应在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凸显科学价值、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同时彰显全球化运营及商业化能力。值得肯定的是,复星医药在打造出“大单品”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精益运营、降本增效和资产轻量化,以优化资产、财务结构,积极推动供应链管理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实现健康的经营现金流。与时俱进拓疆,创新应变,跟上产业发展节奏,将企业价值融合到产业发展中,反之驱动自身获得更多的成就和突破。这是复星医药等创新转型药企的“变”。理解宏观环境变化,思考自身之于产业中的角色和及使命,在此基础上明确战略路径、产品路径、市场路径和工具路径。这是他们的“不变”。而“变”与“不变”的并行,就是与时代同频的最好方式,也是新阶段全新出发的源动力。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