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氏网”免费订阅!
广东省阳江市有个世界著名的宝岛——“中国十大宝岛”之一的海陵岛,岛上有个看似普通的村子,叫石井村。石井村和附近的十多条村的村民,普遍以陈姓为主。据考证,这些陈氏人员同宗同源,都是南宋宰相陈俊卿的后人。
陈俊卿(1113-1186年),字应求,兴化(现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榜眼,官至尚书右仆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并枢密使,后为左宰相,政绩丰伟,封魏国公,追赠太保,谥号正献,赵构皇帝称其“卿可谓仁者之勇”,是与李刚齐名的南宋名相。
陈俊卿也是一位诗人,有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已佚失,《全宋诗》录其诗九首。
莆田市与石井村相距千里,一代名相陈俊卿的后人又怎么会生活在石井村呢?这其中有着可歌可泣、悲壮而传奇的故事。
是“陈若水”
不是“陈宜中”
关于有人认为石井陈氏开基始祖为南宋宰相陈宜中的问题,乌石村陈说方(又名良添)用自己亲身经历作出了权威解释。陈老现年99岁,曾经当过老师,学术态度严谨,对家谱一直跟踪深入研究,情况清楚,现仍身体康健,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记忆力良好。据他陈述,祖祖辈辈相传石井村开基始祖都是陈若水,只是在曾经的乡村间争执中,有外姓人诋毁他们的始祖,说他不是英雄,而是传说中的“卖国贼”陈宜中,个别人不明真
相,才会信以为真;也有个别人认为陈宜中是宰相,比他们始祖官大,冒认一下有好处,干脆将错就错。他还指出,为辨明真相,2006年农历八月十三日,石井陈氏后人成立的陈氏理事会曾经邀请了海陵各村(包括石井村)族老和有识之士48人召开了专门讨论会,经过深入讨论,与会代表达成共识,一致认为石井陈氏开基始祖是南宋兵部承事郎陈若水,其系福建莆田兴化军陈瓒之子。
笔者亦为石井村陈氏后人,多年前与人合编《阳江市江城区那洛洛东村陈氏族谱》,曾对乡美、乌石、新楼、那洛、大塘、河村等多村族谱进行过调查考证,发现不管是清朝,还是现代编修,都一致认为石井陈氏开基始祖为南宋兵部承事郎陈若水,其系福建莆田兴化军陈瓒之子。而且另外考证,当时兴化建制为“兴化军”,不是“兴化府”,陈瓒不是知府。
坊间还有一种说法,将陈若水与陈宜中看作同一人,更是无稽之谈。笔者曾查阅过《宋史》等书籍,未能找到任何历史资料证实陈宜中另有别名陈若水。而且陈宜中是浙江温州人,而陈若水是福建莆田人,两人不可能是同一人。
◎ 石井陈氏开基始祖是南宋兵部
承事郎陈若水,是陈俊卿之玄孙
据考证,石井陈氏开基始祖陈若水,号石泉,系南宋抗元将领福建兴化军玉湖(现莆田市城厢区阔口村)陈瓒之子,而陈瓒是陈俊卿之曾孙。
陈俊卿家族重视家教、家风、家训,人才辈出,门庭赫奕,曾创造了“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的传奇辉煌。陈俊卿和其五世从孙陈文龙都先后担任南宋宰相(俗称丞相),按照当时惯例,凡是担任宰相,都要追封前三代为“太师”,宰相也是“太师”,故有“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之说。
陈俊卿家族历代深受皇恩,尽忠宋室。南宋末期,元兵大举入侵,陈俊卿的后人力挽民族危亡,全族同仇敌忾,戮力同心,奋勇抗元。陈俊卿的五世从孙陈文龙身为抗元主帅,在战斗中不幸被元军所俘,元军许以高官厚禄,陈文龙宁死不投降,被捕后在押解途中开始绝食,在杭州西湖边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一代英雄,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陈俊卿的曾孙陈瓒,字瑟玉,谥忠武。陈瓒闻知从侄陈文龙牺牲,深感悲痛,但也更加坚定了抗元决心,倾尽家财作军费,亲自招募和率领义军抗元,在保卫兴化城的战斗中,不幸城陷被俘,被“车裂”(俗称五马分尸)而死,叔侄牺牲后被明朝表彰,分别被封为兴化城隍爷和福州城隍爷。
陈若水身为陈瓒长子,自然也成为一员抗元主将,他被任命为兵部承事郎,也是一位抗元英雄。
◎ 崖山兵败,陈若水隐居海陵岛
1279年(南宋末年),陈若水招募士兵,同太傅张世杰(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南宋三杰”)一道抗击元朝军队,抵御外侮,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热血丹心,辗转流离,英勇战斗,顽强不屈。无奈宋朝大势已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在经过崖山海战受到重创后,两人率兵同舟撤退至现阳江市海陵岛海面,突然遇到了飓风。众将士提议上岸避风,但因张太傅是北方人,从未见过飓风,他认为此是天意,是上天与宋朝过不去,坚决不肯上岸。他登上柁楼,焚香祷告:“我为赵氏,能做的事都已做尽。一君亡,再立一君,现在又亡。我还没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敌人兵退,再另立赵氏以存祀罢了。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岂非天意啊!”飓风不晓人意,海上风涛越来越大,结果战船翻覆,张太傅在平章山下堕水溺亡,宋朝也随之划上句号。
所幸天佑忠良,陈若水得以获救。他觅认出张太傅尸体,并将其掩埋后,深知大局难挽,因而忍辱负重,克节全忠,从此匿姓改名,自号石泉(可能是因为其老家壶公山有石泉寺),就地隐居海陵石井村。
◎ 石井陈氏开基始祖陈若水考证
海陵石井村陈氏后人陈高辉拥有的《海陵岛陈族始祖史实谱》(陈文权主编,1997年)对陈若水有两段重要记载:
一是:“开基始祖宋官兵部承事郎讳若水,号石泉公,妣赵氏、廖氏,生三子,长广富,次广豪,三广华。泉祖募勇充张太傅世杰军,同至广东崖门,飓风覆舟,飘落至海陵平章港沥岸,脱险而获生,原居赤坎,后开基石井村,分三大房”(上图左)。
二是:“乾隆十八年仲秋月,阳江县尊平湖李青到张太傅庙诣祭祠冢,有碑文勒在江城太傅庙壁间,其碑文云:予诣祭张太傅祠冢,据邑绅咸云,承事郎陈若水公当年在太傅军舰协力交勷,同舟覆溺,公遇救得活,觅认太傅遗尸,于平章山葬之,公即克全节,匿姓改号石泉,以隐居之处名之石井村,予不禁慕焉,爰赋诗以纪其事:遭危遇救海陵滨,料想天心默有因,不使英雄同灭顶,瘗埋忠骨藉斯人;国事难迁志弗迁,隐居石井老休年,当时伟烈今犹在,宋代名臣并可传。前又有徐保(宝)符县尊七律书遗颂,后又有督学使者徐琪捐囊银一百大员,许饬重修祖坟,并撰墓志一篇,七言对一联。云:墓志:天留节义,世笃忠贞,崖门事尽,架搁官轻,心悲故国,身出沧瀛,海陵托迹,石井全生,景托岛屿,尘视簪缨,樵渔索趣,林壑陶情,基开累业,秀毓佳城,春秋转运,草莽纵横,重新马鬣,永奠鸿铭。对文:宋朝运极终无地,石井峰廻独有坟。始祖坟葬在石井村背,坐北向南。”(上图中)
另外,乡美村仅存的几页老族谱,记载有:“远祖陈瓒公,原居莆田县,子讳若水,号石泉公。瓒公为宋朝兴化府知府,陷城车裂殉节而终”(上图右)。
由于陈若水及其家人丹心一片,不甘外侮,不畏强暴,忠贞报国,忠勇可鉴,精神可嘉,不只是陈氏后人,所有当地民众历代都对其非常崇敬。清朝时期县令、督学纷纷为其赋诗作联,拨款修墓,大力褒扬。
《阳江历代诗词选》(阳江市档案局主持整理,中州古籍出版社)记载:孙庭铎,“康熙七年(注:即公元1668年)阳江县知事”,作《题承事郎陈石泉》:“侠骨竟归石井村,仲连端不为衔恩。精忠犹足通灵蚁,节义当无出太原。华表千年皆已没,冬青一树可能存。仙郎应自同晨夕,每过新堂日又昏。”
同时,阳江市图书馆藏《阳江志》【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版,张以诚修,梁观喜等纂】在“卷十一”记载:“宋承事郎陈石泉墓在海陵石井山,光绪十九年其裔孙生员陈英桂呈请督学徐琪捐金重修……”“按城西张太傅祠碑刻载:邑令孙廷铎题陈石泉诗跋云:按陈氏族谱,承事郎系兴化守陈瓒子侄,与太傅同泊崖山,又同过平章山下,实收葬太傅遗骸,太傅遗骸运有‘张忠’二字,噫奇矣,承事郎遂卜居海陵,以寿终葬石井村。”“然皆据族谱,只称石泉为陈瓒子侄。其后陈氏据近人‘尚友录’载:陈瓒子名若水,张太傅辟为督府架搁,意为石泉即若水号。迨光绪十九年,督学徐琪既捐金修太傅祠墓,复准生员陈英桂呈请捐修石泉墓并作墓志铭,始称承事郎名若水,号石泉。但余作未能证实故老传闻。复有异同尚论者,犹歉然。窃意易代逋臣隐其名以号行亦事所恒有。惟收葬太傅遗骸一事,据前后志书及太傅祠墓碑文,俱云相传诸将葬之赤坎,不言何人。宋末人所作‘昭忠录’又云:太傅以四月八日溺海陵港,明日周文英收太傅尸,火葬于海滨。似不能舍诸书而独从私谱,第以贤有司既纪以诗,学使者复表其墓,邑志顾缺而弗录,非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之道也,兹故列入古迹,而附识其事以俟考。”
2011年从石井村后山挖出的该村开基始祖的一块墓碑,碑文清晰写着:“清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仲秋(毂)旦重修,宋兵部承事郎开基始祖若水石泉陈公之墓,宪阖三大房(众)裔孙等同坐壬加子”。
此外,乌石村陈氏宗祠门前供奉着从老墓中发现的海陵石井开基始祖夫人的墓碑,上面写着“宋陈祖妣赵氏七品太夫人之墓,庚辰年,合族重修”。
位于海陵岛乌石村的陈氏宗祠(俗称观堂宗祠)为海陵石井陈氏的一大宗祠,始建成于清朝光绪十八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其正厅禄位两边对联为:“追远祖以仰前徽内尽职外尽忠劲节英风兴化军威垂万古,序群公而分世次左为昭右为穆同龛合食观堂祀典享千秋”。同时,宗祠悬挂的建成时塘选村祝贺对联:“昭烈祖之重光贻厥孙谋绩著莆田传世胄,绵大宗于累代家声丕振发祥塘选衍簪缨”,乡美村祝贺对联“宋室矢忠贞绩著莆田昭万古,观堂陈俎豆永崇禋祀享千秋”,那洛村祝贺对联:“基肇海陵画栋雕梁隆缔造,枝分那洛竹苞松茂庆蕃昌”。
◎ 陈俊卿后人
在海陵石井
生活情况
陈若水隐居海陵石井村,先后娶妻赵氏、廖氏,生下三个儿子。
经过七百多年的风雨洗礼,生生不息,繁衍壮大,现陈若水后人人丁旺盛,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广东省阳江市海陵试验区石井村和附近的沙冈、塘选、那二、那快、南华、乌石、乡美、摸旱、南安、硬路、麻礼、沙村、草王山、那洋、新楼等十多条村;以及江城区岗列街道那洛村(包括洛东、洛西)、城北街道那贺村;高新区平冈镇大塘村、龙康社村;阳春市岗美镇河村、大圩村的村民,普遍以陈姓为主,这些陈氏人员都是陈若水后裔。
除了上述主要聚居地外,其后裔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数估计十万以上。其中佼佼者有阳江地区早期共产党员陈崑才;原阳江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南粤杰出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陈文泳;原辽宁省抚顺市委书记、政协主席(副部级)陈家洱;原阳江市政协副主席陈宜昌等。
◎传承优秀家风,
打造“历史
文化名村”
由于历史因缘际会,南宋宰相陈俊卿的后人生活在海陵石井村。
一方面,石井村的开基始祖陈若水身为兵部承事郎,隐居此地留下了古代丰富的人文印记,他不畏外侮,英勇抗元的光辉事迹在当地广获褒扬和传诵;受他教导和影响,石井陈氏后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人才辈出。
另一方面,陈若水在福建莆田的家族,历代重视家教、家风、家训,名贤辈出,震古烁今,家风声名远扬。例如,他的高祖父陈俊卿作为一代名相,为官刚正不阿,政声显赫,并留下了“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家训,一直在家族中流传,激励一代代后人奋发读书,自强不息,影响深远;他的父亲陈瓒和从兄陈文龙尽忠宋室,宁死不屈,舍身为国,体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民族气节,等等。
石井陈氏家风源远流长,博大宏伟,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因此,在石井村挖掘、传承优秀家风,打造“历史文化名村”既有可能也非常必要。在这里,笔者呼吁,当地党委政府应该对此事给予大力支持和引导,期望通过石井陈氏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方支持,一条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南宋兵部承事郎村”能尽快呈现。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分享~ 凡是陈氏的宗亲们,将这篇文章传扬出去, 远播陈氏文化,弘扬陈氏精神, 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共创陈氏辉煌! 赞赏码 小编整理不易, 支持陈家,敬请打赏! 多少随心! 感谢您的赞赏!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打赏 谢谢陈氏宗亲的鼓励和支持 (您的捐助将全部用于陈家平台建设和总谱出版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