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小农场”展现乡村振兴“大作为”

民生   2024-07-31 19:46   江西  



夏日里,果蔬飘香,产业兴旺,新建区各地家庭农场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近年来,新建区将家庭农场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特色产业和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发展了一批示范性强、效益明显的特色家庭农场。
7月28日,走进溪霞镇溪霞村德胜坊家庭农场的葡萄园,记者看到,葡萄架下,一串串珠圆玉润的葡萄,沉甸甸地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进入成熟季后,果农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摘、分拣、装运,葡萄园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农场种植了夏黑、蓝宝石、阳光玫瑰、浪漫红颜四个品种的葡萄,目前正是蓝宝石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打电话订购和预约采摘的人络绎不绝。”面对丰收,德胜坊家庭农场负责人方友清喜笑颜开。

2013年,在沿海从事贸易的方友清返乡创业,开办了家庭农场,从事葡萄、莲子、水稻的种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方友清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已经扩大到300多亩,去年净收入达到30万元。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鼓起了方友清的“钱袋子”,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52岁的戴沈菊便是农场常年聘请的工人。“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活也不累,每天工资有一百多元,这日子真是太好过了。”戴沈菊表示,在高峰时期,德胜坊家庭农场的用工需求可以达到30人。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下一步,我们将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丰富采摘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来感受乡村魅力。”方友清说。

眼下,早稻抢收已进入尾声。在联圩镇下堡村闵家自然村,现场机声轰鸣,47岁的闵金财指挥着收割机在最后一片金黄色的稻田间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转化为丰收的喜悦。2017年他和妻子一起创业,以“种植+养殖”的模式开办了南昌市英龙家庭农场,种植了两百多亩水稻,养殖了三十亩水面的四大家鱼。

“今年是个丰收年,80亩早稻亩产量达到1200多斤,比去年增长了10%。”闵金财告诉记者,以前靠“天”种田,现在靠科技种田。在家庭农场的库房内,两架农用无人机格外显眼。闵金财说,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机械,无人机作业速度快、植保效率高、防治成本低,为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翅膀”。
除了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大显身手,今年闵金财还开始提供“无人机”田间管理社会化服务,以6元每亩的价格给其他农户做植保。“这样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也为其他农户降本增效,让大家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实惠。”闵金财说。

如今,随着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广‘家庭农场’产业发展新模式,同时把家庭农场经营者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点对象,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家庭农场主,不断擦亮新建区农业产业品牌。”新建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新建区现有家庭农场176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2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269家。


/////


来源:新建发布

南昌三农发布
南昌市农业农村局官方公众号,宣传党的“三农”政策,传递“三农”好声音,服务广大“三农”干部和农民群众,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展现南昌农业农村发展成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