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区:农村变了,农村美了

文摘   2024-09-10 21:13   山西  
从白茫茫的盐碱地到景色怡人的神头泉,从林草丰茂农产品富集的利民镇到物流畅通产业发达的刘家口,新老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朔城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向人才培育、群众增收致富聚焦发力,全区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盐碱地里稻花香,绘就增收致富好“丰”景。
“看这水稻的长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神头镇下西关村的千亩水稻种植基地里,今年盛夏,种粮大户石云宝指着水稻对周围人乐呵呵地说。
朔州属于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传统以种植玉米、莜麦、高粱等作物为主,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水稻了?这要从石云宝挑战盐碱地的故事说起。石云宝从2016年在神头镇尝试在盐碱地里种植水稻,经过多年改良实验,终于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稻花香品种,进入市场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开拓了一条朔州市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新路子。
面对成功,石云宝坦言:“成功离不开党组织的支持,尤其是区委书记张震海,每次路过神头镇都会专门到我这里,总是问我还有啥困难?”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是关键。石云宝朴素的话里,折射出朔城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懈努力。石云宝在朔城区各级党委支持下,成立了绿嘉绿野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当地村党支部和农户合作。2023年共种植了1700多亩盐碱地水稻,每亩产量达到1000至1100斤,每亩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今年扩大种植了3100多亩水稻。“我们有信心把水稻种好,把饭碗儿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石云宝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朔城区突出“党建引领”这一关键抓手,聚力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2023年朔城区制定《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规划和行动方案》,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多元化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新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除神头镇千亩水稻种植基地外,朔城区还建成利民镇高原夏菜种植基地、贾庄乡长山药种植基地、神西村彩椒种植基地等多个特色产业种植基地。村集体收入较往年有较大增幅,2023年全区22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872万元,较2022年增幅达47.5%,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和美画卷。
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汇聚乡村振兴青年力量。
在一半村的香瓜大棚里,几个年轻人在忙碌地进进出出,他们把成熟的香瓜进行挑选和装箱,打算销往附近的工厂。
这几个年轻人是朔城区2022年招聘分到沙塄河乡的到村工作大学生。他们在一半村建起三个大棚种植村里传统特色农产品——香瓜,以此带动村民通过种植香瓜增收致富。香瓜种植是一件很有技术性的活计,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这些刚刚离校不久的到村工作大学生,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来种植香瓜的呢?
其中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资金难题,大棚搭建、瓜苗购买、田间管护,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答案是自己筹资!全乡16个到村工作大学生每人拿出一部分,共筹集8万元,拿着这些钱他们就开始干起来了。他们铆足干劲,整地、犁地、移苗、施肥、打掐、绑架……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香瓜终于成熟了。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到村工作大学生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蜕变成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最先提议种植香瓜的到村工作大学生乔慧说,这一年的田间课程让他深刻认识到:“传统农业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通过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下一步,他和其他到村工作大学生计划适当地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村民能够在家门口挣钱,同时跟其他种植户商议成立合作社的可能性,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一半村的香瓜种植实践是朔城区创新性培养到村工作大学生的一个缩影。自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以来,朔城区高度重视对到村工作大学生培养,推行“三级帮带”工作法,实施“乡遇青春  护苗启航”计划,全方位、多层面创新举措,引导到村工作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在推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有为更有位”。
“一村一品”电商小院,开辟电商发展新路子。
在朔城区南榆林乡徐村的一座宽敞院落里,三间不同风格的电商直播间整齐排列其中。在果蔬直播间里,到村工作大学生李佳慧和王佩佩正在直播讲解刚摘下来的西红柿和黄瓜等农产品,同时和直播间里的观众互动,推介南榆林乡的特产和风景。
这是南榆林乡为了解决农产品销路难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的“一村一品”电商小院的特色举措。电商小院由到村工作大学生为直播主体,全方位打造村级特色品牌,将“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效衔接起来,让农村百姓搭上电商“数字快车”。
到目前为止,南榆林乡19个村已完成“一村一品”项目和21个特色农业品牌创建,如楼子坝村“苦也健”苦菜,苦也健,寓意是很苦但是很健康,目前年产出封装苦菜50吨左右。还有野猪窊藏香猪、辛寨麒麟西瓜、南辛寨白水杏、大莲花降龙木蜂蜜等品牌,这些农产品经过电商小院的直播推介后,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到村工作大学生摇身变为主播,他们如何看待这种角色转变?“挺喜欢直播的,在推介家乡农产品的时候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李佳慧笑着说。李佳慧介绍说,他们到村工作大学生大部分是本地人,她当初报考职位时就果断选择了自己的家乡南榆林乡,直播工作让她由过去的“观景人”变成了“推介人”,看着家乡被更多人所了解和熟知,她觉得十分有意义,也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他们的工作也受到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认可。“这些到村工作大学生,有文凭学问高,工作上手很快,直播带货得心应手。”南榆林乡副书记郭进忠说。今年南辛寨村的200余亩大接杏喜获丰收,在电商小院平台的推介下,各地游客纷纷来此观光采购,每亩纯收入2000余元,让村里人实实在在获益。
借助电商直播的东风,南榆林乡积极响应“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特色资源、人才资源,探索“一村一品”电商小院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让到村工作大学生化身主播,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支部带头谋发展,合力打造市区“菜篮子”。
野狐涧村位于朔州市区城郊结合处,因村内有260亩的科技蔬菜园和700余亩的麒麟西瓜种植园,被誉为“朔州市区菜篮子”。这几年,村里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靠种植蔬菜大棚增收致富,很多人家建起了小二楼,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舒适生活。
近年来,野狐涧村党支部进行规范化提升行动,注重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村“两委”主干每年定期参加培训,开展“三会一课”传达学习内容。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村民定期召开“经济发展座谈会”,形成发展共识,科学规划发展科技蔬菜园。并联合周边南磨村、厦阁村,实行“党建联建、抱团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村党支部影响力。
野狐涧村党支部成员深入市场调研,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科学规划种植比例。村党支部号召村干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承包蔬菜大棚种植,率先在自己的大棚试种草莓、火龙果、葡萄、樱桃等新品种,为其他农户规避技术和市场风险,打下产业结构调整良好基础,赢得群众的认可支持。
今年35岁的杨国库是一位带头进行蔬菜大棚种植的党员,他承包了两个大棚,主要种植黄瓜,由于今年市场行情好,黄瓜每斤单价上涨,每个大棚预计可以收入七八万元。在杨国库及其他支部党员的带领下,全村蔬菜、水果大棚形成规模效应,集体经济大幅提升。野狐涧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示范村。
朔城区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提升行动,不断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全面进步,全面强化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乡村要振兴,党建须先行。朔城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让党旗在朔城大地高高飘扬,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面对未来,他们将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以高质量党建聚势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希望的田野上不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来源:朔城区融媒体中心

朔城融媒
关注朔城融媒 传播朔城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