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陶瓷史,一部美学史

文化   2024-11-09 19:20   天津  


点击图片
进入月雅书城


在文人墨客咏颂的大美之物当中,陶瓷从来都没有缺席过。


比如,后周柴世宗对柴窑所下著名注脚:“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唐代诗人陆龟蒙盛誉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再比如,乾隆皇帝所写:“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诗句之中,陶瓷之上,有云动,有风吹,有山色。中国的陶瓷,不仅仅是泥和火的艺术,也是古人的生活智慧与审美趣味。



自古以来,陶瓷不仅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更是融入每一个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它是演奏的乐器,是祭祀的礼器,是盛放食物的餐具,是装饰生活的家具,是升华中国茶文化的茶具。


千百年来,陶瓷,承载着中国人的三餐四季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生活美学史,也是一部华夏文化变迁史。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中国陶瓷史》,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陶瓷,到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单色釉,再到明清的五彩斑斓。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各时代制陶制瓷的悠久历史,带你穿越时空,领略那些在炉火当中绽放的美学之花。


长按上图,立即购买



#01

从史前到民国,读懂中国陶瓷史,读懂华夏至臻的风雅


“中国陶器,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而瓷之名称,则始于汉代,真正成功于李唐。宋世,瓷业大盛,定、汝、官、哥、均,垂名千古。明人继之,宣德、成化之作,尤为特出。清代,则古雅浑朴,不如前人,然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乾所制,更有出类拔萃之慨。 ”


《中国陶瓷史》开篇用短短91个字,清晰准确地梳理了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脉络。


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陶器既是生活用品,也是艺术品,它加强了人们定居生活的稳定性,人们在陶器上描绘动物、植物、人物、几何、日月星辰等图案,记录自己的生活、情感与信仰


后人得以了解史前人类的精神世界,也得益于那些保存至今的陶器,考古工作者也会根据出土陶器的颜色、形制和图案,判断出土遗址所属的文化,比如仰韶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 彩陶罐 /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陶器升级成为瓷器,始于汉朝,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从古罗马传入琉璃制作之法,从而发明各色釉药,“陶器”才进化为更精美“瓷器”,从此开始大放异彩。而中国是全世界最早烧出瓷器的国家。


东汉 / 绿釉獒 / 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瓷与陶之分,要看洁白、质坚与半透明三要素,有则为瓷,缺则为陶。唐之前,火度尚低,质地脆弱,故汉代虽出现了瓷器,但真正瓷器之成功始于唐朝


唐时越州窑,明彻如冰,莹润如玉。陆羽就在《茶经》说道:“碗,越州为上,其瓷类玉类冰而益茶,茶色绿。”


唐/越窑秘色瓷葵口碗/法门寺博物馆藏(动脉影摄影)


更为人们熟知的“唐三彩”,则色彩沉着,花纹线条美妙,典雅富丽,是唐朝陶瓷中最耀眼的杰作。


唐/三彩陶骑马仕女俑/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CHINA之名始于宋。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瓷器工艺发达,官窑辈出,私窑蜂起,诞生了定、汝、官、哥、弟、钧等名窑。


除此之外,宋代瓷器贸易发达,中国瓷器远销世界各地,至此,CHINA之名闻名于世。


北宋 / 定窑白瓷婴儿枕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瓷业,在明朝时期,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技术上均达到了顶点,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景德镇在明代成为瓷业中心,鼎盛时期,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里红焰烧天。


因为瓷业发达,很多女性陶瓷工艺师也开始崭露头角,比如苏州的邹氏姐妹大秀、小秀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工艺师。


明隆庆 / 青花云龙纹银锭式盒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洪武 / 红釉笔山 / 故宫博物院藏(动脉影摄影)


在中国古代,非士大夫的阶级,如戏子、渔夫、娼家、音乐师、理发匠、商人、陶工包括在内,均属于贱民,为士大夫所不齿。


清雍正时,发布解除贱民的圣谕,宣布四民平等,陶工从贱民一跃成为工艺家,因此,陶瓷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雍正 / 矾红金鱼纹盘 / 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乾隆时,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画作风靡一时,瓷器的花纹也受西洋画风影响。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螭耳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长按上图,立即购买





#02

陶瓷史开山之作,160件陶瓷传世佳作,领略华夏陶瓷之美


中国古代诗、文、书、画方面的著作有很多,却少有陶瓷方面的著作,陶瓷技艺与文化,素来被旧知识分子轻视。


《中国陶瓷史》的作者吴仁敬先生是我国著名陶瓷学家,早年在江西省立陶业学校就读,长期从事陶瓷教育工作,是当时国民政府赠予英国女王结婚礼品瓷的设计者之一。


这本书成书于1936年,是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陶瓷历史的开山之作。对于陶瓷的起源和种类、各地制瓷名窑、釉色与装饰的进步,以及有关制瓷、品瓷的名家名作等都有精深扼要的记述,梳理了一条清晰的中国陶瓷史美学脉络。



《中国陶瓷史》特制纹样三面刷边全彩典藏版在原版的基础之上,特别为内文生僻字词标注拼音、注释,并为陶瓷术语、重要人物添加旁注,以方便今天的读者理解内容。


书中还收录了160余件陶瓷传世佳作,22座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精选藏品的美图,每一页都是高清大图,很好地呈现了陶瓷的造型和釉色,细节拉满。


并且每一张图片都贴心地标注了收藏的博物馆,让我们可以一秒get博物馆打卡指南。



书中还特别增添了著名博物馆摄影师“动脉影”的高清陶瓷摄影27幅。


动脉影走遍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以博物馆文物为主题,拍摄过影像作品近50万张,曾连续四年获得新浪“十大人文艺术博主奖”。在他的镜头下,文物释放出动人心弦的魅力。


动脉影摄影作品


不仅有图片,书中更有博物馆级陶瓷讲解和特色板块,其中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陶瓷详解,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陶瓷文化。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不少巧思,每一个章节翻开的背面,都是不同的颜色花纹的陶瓷纹样,展现中华纹样之美,赏心悦目。



无论您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爱好者,还是想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审美,相信看一看这本书,一定会有收获的。


长按上图,立即购买






#03

绝美周边,全方位体验中华陶瓷之美


除了图书,《中国陶瓷史》礼盒装还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绝美周边,礼盒装周边一共涵盖三款周边:


宋瓷博物馆·梅子青釉荷叶罐、《天工开物·陶埏》蓝印册页、中国纹样手账本。



  • 宋瓷博物馆·梅子青釉荷叶罐



宋瓷博物馆·梅子青釉荷叶罐原型,是收藏于四川宋瓷博物馆的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带盖瓷罐。


南宋时期的龙泉窑把青瓷的釉色之美推到了新高度。这件青釉荷叶形带盖瓷罐,通身呈现梅子青色,罐体圆润而饱满,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真正达到了“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


而体积如此之大、釉色如此之美、保存如此之完好的宋代荷叶形盖罐,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见,因此才极为珍贵,也是宋瓷博物馆镇馆之宝级别的收藏。


我们制作的周边是1:3复刻版,专门请景德镇的老师傅调试了十几次釉色,调制的梅子青釉釉色。为了让陶瓷制品的表面更光滑,色泽更亮丽,原料用的也是景德镇特有的高白泥。


原型的荷叶型盖子呈现起伏的荷叶卷曲状,非常优美与灵动,但是要还原这个设计,十分复杂,景德镇的老师傅经过反复手工开模,最终还原了荷叶罐盖的流畅与精美


荷叶罐包装用的是布面高档锦盒 ,不仅很有质感,还很结实,用来送礼,更是诚意满满。



  • 《天工开物·陶埏》蓝印册页



《天工开物》分 《乃粒》《乃服》《陶埏》《冶铸》等共18章,涉及农业、手工业各个方面,第一次全面、真实、系统地记述了明代以前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内的生产技术经验,堪称中国古代农业、工业技术百科全书。


我们选取的是书中《陶埏》一章,收录卷内全部13幅插图,插图皆为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实地调查、现场观察后所绘出,这13幅插图开创了明清诸多制瓷图的先河!


完整、直观还原了瓦、砖、陶瓷在和泥制坯、进窑烧制及瓷釉配制等13道工序。


  • 中国纹样手账本


《中国纹样》(Example of Chinese Ornament)印刷出版于1867年,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设计理论家欧文·琼斯致敬中国之作,收录100幅独具风格的中国纹样和它们背后的故事,这些纹样都出自中国皇家明清陶瓷,包括青花瓷、粉彩瓷器和景泰蓝等纹样。


这本书最初在欧洲出版时,曾引起西方艺术界的轰动,成为艺术史研究者案头必备之书


《中国纹样》原版


手账本在《中国纹样》选取32幅纹样,包括青花瓷、粉彩瓷器和景泰蓝等经典纹样。封面沿用了《中国纹样》原版封面元素,并且升级烫银工艺。


每一款周边都充满了巧思,与陶瓷主题紧密相关,可以帮助大家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体验中华陶瓷之美。




写在最后:


吴仁敬先生在《中国陶瓷史》中写道:


“时至今日,中国瓷器销路日狭,几有一落千丈之势,而外瓷则以花纹新奇,颜色艳丽,乘机跃入市场,国瓷几为其所战胜,无怪乎国家经济日衰,人民失业,言念及之,实堪痛心!我们欲挽回利权,发展国家经济,恢复昔日荣誉。”


吴仁敬先生著书的30年代,中国瓷业衰落,经济凋敝,先生写下这本书是希望国人可以了解中国陶瓷的辉煌历史,重振民族信心,恢复往日荣耀。


对于中国人来说,陶瓷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器物,而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烧出瓷器的国家,瓷器曾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出口品,远销世界各地,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重要名片。


也因此,陶瓷(CHINA),与国齐名,是中国在另一个世界的称呼。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了解陶瓷史,是我们必备的功课。

长按上图,立即购买



—— 月雅好推荐 ——



关联公众号

最美艺术
发布中国书画艺术最前沿的业界动态:学术研讨会、展讯热播、人物观察、热点追踪等快讯,为业界提供权威、快速、深度、广泛的交流与信息发布平台。\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