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创新模式,打通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最后一公里”

民生   2024-11-07 20:41   广东  

去年底,省农业农村厅、团省委把大埔县列为广东省志愿者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全省6个试点县(市、区)之一。

试点,意味着没有经验可循,需要大胆实践、先行先试。如何在起步环节制定方案、细化举措?如何寻找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大埔县给出的回答是:充分利用红色苏区优势特色,探索创新帮扶模式和手段,努力提升帮扶品质;了解脱贫儿童的真实需求,做到精准帮扶;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注重引导脱贫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打通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最后一公里”,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点亮脱贫儿童的“心灯”,让孩子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大埔一直在路上。

阵地建设

打通关爱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通关爱服务儿童的“最后一公里”,对关爱帮扶脱贫儿童工作落实到位,关键在基层。

大埔作为山区县,脱贫儿童存在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特点。于是,数据摸排被摆在了工作首位。

2月以来,团县委联合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县直有关单位,组织民政“双百”社工、乡村振兴志愿者、各镇团委干部通过调取相关资料、实地走访、电话访问等方式对全县脱贫儿童群体开展精准摸排;

3月,当地联合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对摸排名单再次进行核实登记,建立起大埔县脱贫儿童“志愿关爱服务档案”,动态掌握服务对象的家庭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及生活学习情况,实现县、镇、村(社区)三级台账动态管理。

有了精准数据后,还需要阵地建设做支撑。团县委和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建了大埔县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中心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内设有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沙盘室、放松宣泄室、团体辅导室。

“阵地建设坚持实用为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用的设施首先建、高质量建,用不上的设施坚决不建。”据团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12355服务中心队伍建设要求,大埔县组织成立了含有2名心理咨询师、2名律师、2名青少年社工等总共16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们通过日常派驻、拨打热线电话或视频连线等方式将区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困难救助等服务触达脱贫儿童日常。

基于大埔青少年缺乏心理辅导的实际情况,当地印发《关于成立大埔县“12355”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通知》,联合县教育局成立了由团县委副书记为队长、教育局德育和安全工作负责同志为副队长的14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12355志愿服务力量。

与此同时,大埔开展4场志愿家长座谈交流会,引导支持社会爱心组织志愿者成为“志愿家长”,打造“靠得住、帮得稳”的志愿家长队伍。

作为试点县,如何链接各方资源助力脱贫儿童健康成长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8月,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百千万工程”纵向帮扶协作驻大埔县工作队协调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为大埔县脱贫儿童家庭捐赠1400多份爱心物资。团县委联合县妇联,积极组织返乡大学生、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爱心妈妈”通过自护教育宣传活动、走访入户等方式,为大埔县脱贫儿童家庭送上成长“小心意”。

团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团县委将在县委领导下,继续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链接更多项目资源,创新帮扶模式,为脱贫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切实当好农村脱贫儿童成长成才的“守护人”。

凝聚力量

“志愿家长”带来家的温暖

脱贫儿童群体中,有的亟待物质救助,有的呼唤心理疏导;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权益维护的诉求。因此,脱贫儿童需要因人施策、精准关爱。

如何破题?关键是要凝聚多元力量,创新服务供给模式。

大埔县统筹整合各系统专业力量,组建涵盖教育、医疗卫生、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关爱队、服务队;引导动员广大返乡大学生,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围绕青春自护、学业辅导、社会融入等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万川爱心协会、聚缘轩爱心协会作为社会志愿力量的两翼,通过“志愿家长”结对帮扶,辐射带动茶阳、百侯、三河、高陂四个片区完善脱贫儿童的线下服务阵地。

万川爱心协会开办“小小锣鼓队”培训班。受访者供图

“要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关怀。”万川爱心协会副秘书长陈劭舒是“志愿家长”中的一员,她是一名退休的幼儿园教师,多年从业经历告诉她,关爱帮扶脱贫儿童,关键在于多陪伴、多谈心、多引导。

在陈劭舒看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持续关心孩子成长,让孩子们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向阳成长,成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这便是‘志愿家长’的意义所在。”

从结对那天起,西河镇小志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陈劭舒的内心。“刚开始入户走访时,我们发现他非常内向、自卑,但是学习很刻苦,成绩很不错。”有一次小志成绩考得不理想,陈劭舒不仅在电话中安慰鼓励他,还面对面和他谈心,引导他多参加集体活动。

如今,小志表现得越来越自信大方。新学期开始,他还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据万川爱心协会创会会长丘牡香介绍,做好关爱留守、脱贫儿童工作,协会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关爱服务活动,志愿者以“志愿家长”角色一对一帮扶受助学子,实行定人、定期、定责、包网格“三定一包”方式常态化开展帮扶工作,协会在推动爱心力量多元协同、爱心举措精准可及、爱心建设扩面提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志愿者教孩子们打鼓。受访者供图

协会联合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无偿为脱贫儿童进行文化艺术培训,开办了“小小锣鼓队”“小小汉乐班”“英语角”“古筝班”“跆拳道班”“快乐合唱团”等培训班,共有500多个孩子参加培训。“在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的同时,我们为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自信、阳光起来,这是我们的初衷。”丘牡香说,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志愿者们更有激情。不仅如此,协会帮扶过的脱贫儿童每年都会送来感谢信,令志愿者们很感动。

“下一步,协会还将对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让他们从心理上更好地关爱脱贫儿童。”丘牡香说。

实际上,聚焦困境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大埔县举办护苗行动“志愿家长”培训班,不断提升帮扶品质。

培训班重点围绕留守儿童群体画像中的三种颜色、如何快速建立咨访关系(工作关系)、心理咨询中的鉴别诊断技术概述等理论课程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形式,帮助志愿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志愿家长代表学习到了更多有效的沟通技巧、危机干预、增能服务等专业知识,这让他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建立与结对儿童的信任,更加敏锐地感知脱贫儿童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必要支持,通过培训“增能”帮助“志愿家长”成为“智慧家长”。

从细入手

“微光行动”点亮未来

关爱帮扶脱贫儿童,需要服务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如何让帮扶更加契合孩子需求?大埔开展“微光行动”,从细微处入手,倾听孩子的声音,及时回应他们的诉求,传递关爱。

“我想有一处自己的空间,有一张书桌,可以看书写作业。”脱贫儿童小豪和爷爷住在一起,他的家庭条件艰苦,改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他的心愿之一。

今年上半年,团县委联合镇村干部、社工、乡村振兴志愿者等走访摸排脱贫儿童情况时了解到脱贫儿童的诉求。聚焦需求,团县委开展“学习环境微改造”服务,依托原有住房帮助他们打造独立空间,进行规划、设计、装修,配备必要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改善孩子生活与学习环境。

“喜欢什么颜色呢?”“桌子这样摆放好不好?”据团县委干部连敏介绍,改造过程中,志愿者倾听孩子的意见,根据实际需要和生活习惯确定设计方案,让孩子喜欢、家长满意。今年以来,大埔共为6户7名脱贫儿童提供“一桌一灯一书柜”的“居家学习空间微改造”服务。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脱贫儿童表达了想看看乡镇外面的世界的心愿。

今年6月,团市委、团县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关爱帮扶脱贫儿童研学活动,组织大埔县“护苗行动”脱贫儿童30名前往梅城开展研学活动。

返乡大学生参加“护苗行动”。受访者供图

“小朋友们早上好!欢迎你们……”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通过趣味游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午餐后,志愿者陪同孩子们观看成长励志电影《我,就是风!》。随后,志愿者和孩子们来到了梅州市科学技术馆,他们认真观看和聆听各类科普教育,积极参与各种互动项目。最后,志愿者和孩子们走进坐落在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聆听院长李月云的专题讲座。研学中,爱心单位还给孩子们送上了书包、文具和食品等节日礼物。

“原来我们家乡孕育出这么多人才,很开心能了解我们的客家文化。”参加研学的脱贫儿童小刘说。

暑假以来,大埔还组织100余名脱贫儿童参观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重走红色交通线、看望退伍老兵、学唱红歌和聆听革命故事,引导脱贫儿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怀。

今年以来,大埔谋划了“党建+护苗”“志愿+护苗”“公益+护苗”等一系列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主题活动25场次,惠及800名脱贫儿童;为80多名脱贫儿童完成新书包、新衣服、书籍等学习生活用品的“微心愿”,为90名脱贫儿童链接省、市研学资源提供“微陪伴”关爱服务,为700多名脱贫儿童提供安全教育、手工实践的“微课堂”志愿服务等,打造结合大埔实际的护苗行动品牌项目。

每一次“帮扶”,都是“阳光”的照耀。从物质补充、福利对接到精神陪伴、关爱脱贫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孩子们的心逐渐被“阳光”填满。

相关

携手护航脱贫儿童健康成长

今年暑假,大埔县共链接119支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队到当地开展关爱帮扶工作,在此期间走访了400余名脱贫儿童,倾听他们的诉说、心声和愿望,深入了解每个脱贫儿童的具体情况,与脱贫儿童聊天、做游戏,开展了20场次防溺水宣传、防性侵等自护教育活动,切实帮助乡镇建立起关爱服务档案。

百侯镇开展非遗龙珠灯传承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茶阳镇,巾帼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走进老县委办公旧址,参观烽火岁月·红色大埔主题展览,聆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同时,还带领孩子们以“最美祖国”为主题开展绘画活动。

团县委充分发挥“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作用,组织动员50多名“返家乡”大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趣味课程,以集中观看视频、现场演示和有奖问答等多种方式,为700余名青少年提供学业辅导、自然科学、安全教育、手工实践等服务。

另一边,为引领青马学员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助力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11月1日,2024年大埔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学班)暨“‘青’火不熄 护‘苗’成长”红色研学活动顺利开展。

活动中,青马学员们与部分脱贫儿童共同前往大埔县博物馆,通过参观县城总体规划模型沙盘、观看珍贵历史图片、聆听红色革命故事等,更好地了解了大埔的文化渊源、人文概况、红色历史、民俗风情。

40名青马学员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大手牵小手”细心照顾小朋友们,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微陪伴”关爱服务,并且将爱心物品送达许愿人的手中,11个饱含希望的“微心愿”全部实现。

一名儿童在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体验非遗文化活动。 受访者供图

青马学员们带领脱贫儿童在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体验了一系列非遗文化活动,通过一起观看广东汉剧演出、学习广东汉剧唱腔发声技巧和亲身体验等多元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了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颗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伴随他们茁壮成长。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陈泽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