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下午,友创意工作坊第49期:“层楼叠榭”——潮州客家土楼模型搭建工作坊在广州图书馆北八楼创客空间成功举办。
本期工作坊我们邀请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贺珊老师带读者了解客家土楼的独特建筑特色,并亲身体验制作精美的土楼模型。
贺珊
主讲嘉宾
现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文旅规划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
关于客家土楼
TU LOU
首先,贺老师带大家观赏了电影《大鱼海棠》中客家土楼的动画片段,然后向读者介绍客家土楼的来历。
客家土楼,属于庭院式住宅,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堡垒式住宅,体现出了客家人的聚族而居的群居特点和智慧。主要有福建客家土楼 、广东客家土楼和江西客家土楼,分布在福建的永定、龙岩、南靖、平和、诏安,广东的梅州、饶平、深圳和江西赣南等地。
“客家人”通常被认为是在西晋时期向南迁徙的中原汉人。“背井离乡,居于异乡谓之客”,于是他们聚族而居的建筑就称为“客家土楼。”
接着,贺老师从建筑材料,建筑特点,建筑作用以及建筑造型四个方面为读者详细介绍“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顾名思义,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是“土”。但单是“土”的话,是不稳固的,所以除了“生土”以外,还添加了“砂石”和“竹木”。
“客家土楼”是“生态建筑”的代表,建筑呈“中轴对称”,布局讲究阴阳调节。土楼内有水井、粮仓、畜圈等基本的生活功能,使客家人获得足够的安全保障。
“客家土楼”为了适应山区环境,具有防“兵乱、乡斗、盗贼、兽害、干旱、火灾、寒暑、地震”的作用。
“客家土楼”造型多样,有八角形、圆形、椭圆形、马蹄形、四方形、半月形等,结构精巧,规模宏伟。
贺老师近年来对潮州客家土楼的建筑特色、建筑材料和构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指导学生参与土楼文旅规划方案设计,并将研究成果编撰成书籍。她向读者介绍了饶平县几座代表性的土楼建筑,包括道韵楼、南阳楼、泰华楼和润丰楼。其中道韵楼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八角形土楼,按八卦布局,设有独立的防御和生活设施;泰华楼是畲族少数民族村寨围楼,保存完好,风格独特。
道韵楼
中国最大的八角土楼,有四百多年历史。
泰华楼
呈现罕见的四方抹角形,是一座二进三层围楼。
活动中,贺老师还特意为读者挑选了几本关于土楼建筑的图书,分别是《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图集]》、《美丽乡愁——中国传统村落》、《为乡村而设计:中国新民居》等。这几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各地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建筑构造以及近年来一些土楼的改造案例。
图书推荐
| |||
| |||
| |||
土楼模型制作
SHOU ZUO
体验时间到了,贺老师带来了客家土楼、潮汕民居等三种不同的模型供读者体验,其中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客家土楼选择的读者最多。
贺老师和学生们在现场指导读者进行搭建制作。
模型搭建步骤
不知不觉中,活动就接近尾声了,大部分读者都完成了模型搭建,带着这份与“粽”不同的礼物度过了端午假期的第一天。
端午假期的第二天6月9日下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张雅教授带领的“艺术周末”美育专业志愿者团队,为读者开展一场专家导赏活动。
张雅
主讲嘉宾
现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级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动画与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动漫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蚕丝文化创新研究院核心成员、非遗传承粤绣工作坊负责人、校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拍摄、剪辑:王硕壤;导赏(学生代表):段志超,文案:陈家竣,设计:邱美珊、陈昭阳、朱乐怡;审核:张雅
友创意展第52期:织绣新生——广东传统织绣纹样数字化暨乡村振兴研究展
本次展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粤港澳织绣文化与服饰传统在跨国交流中的成果,运用数学分形、非遗采集技术、聚类色彩分析等技术,重新演绎和创新传统织绣图案,完成了一批富有创意的数字化艺术乡建作品和有价值的艺术保护研究;第二部分重点展示了广东乡村科技特派员在饶洋镇的成果,记录了红色文化的发展历史和视觉文化,通过视频影像、古建筑测绘和红色文化绘本等,助力饶洋镇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展现乡村设计的创意与活力。此展览已连续4年在广州图书馆举办,图书馆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和大量文献资料。
展览时间:2024年6月6日-25日
展览地点:广州图书馆北八楼展览区
主办单位:广州图书馆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1
END
1
编辑:黄嘉慧
图片: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图书馆
审校:陈欣、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