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制定背景
近年来全国多地呼吸道疾病高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多,基层医疗机构雾化吸入设备及雾化药品的配备也受到普遍关注。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会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与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2024 版) 》( 简称《2024 版共识》) 。《2024 版共识》由药学、呼吸、儿科、外科、重症监护室 ( intensive care unit,ICU) 等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编写, 体现了多学科协作促进合理用药。与《2019 版共识》 相比,《2024 版共识》阐述了雾化吸入疗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非雾化吸入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的管理建议; 明确了雾化吸入治疗的指征; 规范了雾化吸入的应用流程; 并给予特殊人群在居家、门诊、住院等不同治疗场景下的全面药学监护建议。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规范开展雾化吸入治疗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雾化吸入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维护患者健康。1、什么是雾化吸入疗法?
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将药液雾化成粒径 0.01~10μm 的气溶胶微粒后,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气道并沉积于肺部,从而发挥防治疾病作用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缓解咳嗽、咳痰等急慢性呼吸道症状的重要手段。
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缓解咳嗽、咳痰等急慢性呼吸道症状的重要手段。
沉积在口咽部药物经吞咽在肠道吸收入血( 口服生物利用度) 。沉积在肺部的药物经肺泡吸收入血( 肺生物利用度) ( 图 1)。雾化吸入将药物直接递送到呼吸道黏膜和肺泡,迅速定位。与全身用药相比,可避免被胃肠道破坏及肝脏首关效应,局部组织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较少见。4、怎么选择合适的雾化装置呢?
小容量雾化装置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一般 5~20 mL。有效雾粒粒径和单位时间释雾量是重要的选择指标。有效雾粒粒径以 3~5 μm为佳。单位时间释雾量选择患者能耐受的适宜释雾量。5、影响安全性 & 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国内有哪些常用雾化吸入用药物?
7、国内可供雾化吸入用制剂有哪些?
国内可供雾化吸入用制剂仅有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
静脉给药相比,雾化吸入给药氨溴索在 ELF 的药物暴露量显著增加,肺靶向性更强。
8、非雾化吸入制剂是否能雾化使用?
非雾化吸入制剂不推荐常规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来源:美识美科 平台发布或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服务大众,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联系(微信17770084101)删除,谢谢!
请大家把“护理公开课”设为星标,并点“分享、在看”,才能及时收到课程信息和专业知识哦,否则可能失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