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济南市内出现大批“不友好”公交站,绝大多数问题站点出现在机非混行路段,公交车隔着非机动车道靠站开门上下客,乘客死伤事故频发。这两年,越来越多市民发现此问题,“夺命港湾”已成为泉城市民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不友好”公交站案例之燕山立交桥西公交站
上个月,在济南市历下区新泺大街,有关部门开始改造路北侧新泺大街东口公交站台。日前,改造基本结束,由于路南侧公交站仍保持原状,借此对比一下改造前后的车站。
说明:济南公交部分车队安全员以机非混行道路车道存在实线、法规规定机动车不能压实线,要给非机动车留出通路、以免被投诉等理由,要求公交司机停靠站牌时“兼顾”右侧非机动车,造成乘客上下车安全隐患较大。正是这一要求,公交车在机非混行道路遇站牌处实线时,公交司机会隔着非机动车道停车上下客,部分道路公交车会进入实线内停车,但仍会在车辆右侧留出非机动车通行空间。改造前站点视频中,靠站公交车均进入实线停车,但是未紧贴路沿石,正是此原因,乘客安全、无障碍乘降等条件均未满足。这并不完全是由于公交司机素质低、无视乘客安全,进站时操作不规范所导致的。改造后的公交站现状,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站台全景如下图。上图可以看到,有两辆公交车违停在非机动车道内,严重阻碍非机动车道畅通。其实再往前面看过去,非机动车道内已然停满了车(下图)。2.公交车靠站时影响交通。
该道路单向仅设置两条机动车道,改造后的站台公交车停车时影响同车道后方车辆通行,后方车辆向左侧变道避让公交车时易引发事故。那么此处有没有条件进行优化呢?博物馆菌认为是有的。首先我们来看改造后的人行道,人行道仍然比较宽阔,4个成年人可在此处并行。
下图是改造前的站台(对向车站)。我们把此方向道路分解成五个部分。改造后的站台,同样可以找到对应的五部分。
两张分解图对比后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来,公交车站停车位挤占了行车道的位置,而人行道区域由于站牌部分向道路内侧移动,人行道变得更宽阔了。更好的方法是,把人行道上的站牌区域抽出来移动到公交停车位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同时非机动车道和公交停车位往道路外侧移动。
移动示意图
优化后分布图
提前增设护栏可解决。站牌后方非机动车道宽度较私家车宽度略窄为最佳,防止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区域停车,影响非机动车通行。4.公交车靠站停车时存在不规范现象,影响无障碍乘降实现。
上面视频中有两辆公交车靠站,其中一辆车停车时站牌标线的宽实线在车辆外侧,另一辆车停车时左侧车轮骑压宽实线,此时车门距站牌路沿石较远。许多道路标线比例不对,例如经十路东段在扩宽非机动车道后,部分公交车标线的宽实线未移动,公交车无法严格按照标线靠站。还有部分站点,由于行道树、候车亭突出以及站牌空间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公交司机贴路沿石靠站时存在有一定顾虑。另外济南公交这几年对靠边停车的考核越来越松,很多车辆靠站停车时距离站牌甚至可超过1米,偏差极大。下图.候车亭外沿垂线延伸至地面后应保证在路沿石以内,以免公交车贴路沿石进站时刮碰到站台。简单画了一下改进后的公交站示意图。有两处细节这里再讲一下。1.下图蓝框。在非机动车改道前不远处设置引导护栏,护栏应连接站台外端,防止夜晚非机动车撞到站台凸起的路沿石。2.下图红框。公交车靠站时让出行车道空间,在其出站时行车道内车辆理应让行公交车优先变更回原车道。对于视频1燕山立交桥西公交站来讲,由于路边行道树不易移动(牵扯部门较多)、道路机动车道条数较多、非机动车道目前较宽,按照目前新泺大街东口方案实行改造即可。燕山西现状改造后
后记新泺大街东口公交站的主动改造让博物馆菌重新看到了曙光。机非混行道路站牌整体改造思路是把公交站牌、候车亭从路边人行道区域前移至非机动车道与公交停车位之间,形成安全岛,从而使乘客上下车更安全,特别是保证乘客下车时第一步到达的区域无非机动车穿插,以免因双方视线盲区造成碰撞,引发人员伤亡。博物馆菌的方案还有哪些问题,上述两个公交站的改造是否存在更优解,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中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