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公安 | 打击网络谣言 维护网络清朗

文摘   2024-11-27 18:05   青海  

网络文明行动



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发达,人人都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制造、传播网络谣言。

01


网络谣言的概念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抖音、快手、QQ、小红书、微博、视频号、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其他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

02


常见的网络谣言种类

自然灾害类网络谣言:指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扰乱社会秩序。

捏造犯罪类网络谣言:指捏造骇人听闻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等情绪,同时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正常生活秩序。

个人事件类网络谣言:指针对某些个人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并造成不良影响。

恐怖事件类网络谣言: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共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发公众抵制,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03


网络谣言七大套路

凭空杜撰。为了吸引眼球,谣言者不管真实性是否被验证,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故意编造杜撰,绝大部分谣言都属于这一类。

夸大其词。这种谣言往往有基本的素材,但对事实进行了夸大其词和凭空脑补。这种谣言迷惑性较大,唬住的人也更多。

断章取义。这种谣言是从某个完整的内容中摘取,从中间拉出一小段,罔顾上下文和具体情况,就大肆传播并不加以解释,最后造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令不明真相的网友误会。

拼凑剪接。这种谣言的基本素材是真的,但有其特定背景、地域、条件和处理结果,脱离了具体的背景和场景被使用,就成为了谣言。

半真半假。这种谣言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内容,往往真的东西里面被掺入假的因素,导致半真半假,难以分辨。

假戏真拍。网络传播中有很多被人为设计的情节与场面,甚至是有剧本、有情节、有演员的摆拍,网友难以分辨真假,拍出来的视频一经传播,往往会引起高度关注,话题度很高。

辟谣求证。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先用自己的小号发布一则谣言,然后用自己粉丝多流量大的账号进行转发,话术是“求证真假”。在这所谓的“求证”中,谣言得以传播。

04


“网络谣言”有哪些危害

一、引发社会影响,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一旦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形成了一定规模,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广大网民的慌乱,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二、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人们经常是为了一个虚假的谣言而表现种种不适当的行为,尤其是面对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谣传,人们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断力,从而从内心深处觉得这就是真的,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弄得人心惶惶。三、网络谣言误导社会舆论。流言、谣言似是而非,混淆了人们的视野,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离心离德,污染了网络舆论环境,一些网民分辨能力、自控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谣言,可能会对社会、对未来产生消极情绪,从而玩物丧志,放弃精神追求和事业进取。

谣言

警方提醒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图好玩编个虚假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不是小事,更加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故意编造,编造、故意传播网络谣言,轻则承担侵权责任,重则罚款拘留,甚至涉嫌犯罪!


传播谣言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优化网络环境,整治网络谣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编造、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希望广大市民、网友擦亮慧眼,增强甄别意识,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编辑 | 梁平安

审核 | 李养禄

排版 | 李心星

来源 | 网安大队




乐都宣传
全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成效的宣传和重大活动的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