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复旦大学“生命健康"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践行行业使命感,助力基础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服务行业,造福社会!
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 ONB)是一种起源于嗅上皮的罕见鼻腔鼻窦恶性肿瘤。ONB多发生于前颅底嗅区,临床表型常表现为从惰性生长到高度侵袭性的多样生物学行为,其分子机制和细胞起源目前尚不明确。
近年来,国际研究者发现嗅神经母细胞瘤可能源自嗅黏膜中的不同细胞类型,但多数分型研究主要基于bulk RNA-seq数据(常规转录组测序数据),无法对肿瘤内异质性进行深入探索,已有的单细胞组学研究尚未对肿瘤亚型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精确描述。嗅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TME)复杂且异质性显著,进一步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而目前多数研究仅限于肿瘤细胞本身,而未全面探讨TME中免疫细胞、基质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2024年11月14日(当地时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余洪猛、孙希才团队,于期刊 Nature Cancer 发表题为《单细胞转录组学解析嗅神经母细胞瘤亚型及肿瘤异质性》(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landscape deciphers olfactory neuroblastoma subtypes and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的论文,该研究首次提出了嗅神经母细胞瘤基底型/神经型/间质型“三分型系统”及分类标准。
研究团队以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学(scRNA-seq)为主要工具展开深入研究。依托该中心富集大量鼻颅底罕见肿瘤的临床样本优势,首次提出嗅神经母细胞瘤基底型/神经型/间质型分型系统及分类标准,并将单细胞分析结果投射到更大样本量的bulk RNA队列、临床病例队列,对发现结果进行了有效验证。
图1. 嗅神经母细胞瘤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总体实验设计和流程
该研究还揭示了嗅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互作的分子机制,并通过罕见肿瘤临床前模型的构建,对基于嗅神经母细胞瘤分子内在型的精准治疗进行了探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杨婧艺医师、宋小乐副主任医师为论文第一作者,孙希才主任医师、余洪猛教授(主要通讯)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注:文中插图源于 Nature Cancer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3018-024-00855-5
来 源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近期活动
● “神经-机器接口”重要进展!MSERR|复旦周鹏/王水源:在二维超灵敏电路助力感觉神经-机器接口开发方面取得突破
● 选择性抑制肿瘤!Adv Sci|复旦大学曹鑫/夏景林/方圆:发现肝内胆管癌治疗新药
● 肿瘤临床治疗新策略!Nature系列|复旦大学迟喻丹:首次报道脑膜转移瘤中枢边界屏障动态跃迁机理
● 47.8万亿神经突触的高效通讯!Nature系列|复旦大学冯建峰:发展人类全脑规模的数字孪生脑,打开广泛应用的大门
● 镇痛抗焦虑药物新靶标!PNAS|复旦大学褚玉霞/王彦青:揭示外侧缰核GABA能神经元调控慢性疼痛及伴发焦虑的神经环路机制
● 发现“大脑断崖式衰老”时间点!Nature系列|复旦大学程炜/郁金泰:合作发现外周血检测可解码大脑衰老时钟
● 新型联合治疗策略!STTT|复旦大学孟志强/解婧/黄胜林:报道“三重阻断”联合疗法治疗肿瘤的临床数据
● 发现肿瘤精准治疗新方式!JCI|复旦大学刘杰/骆菲菲:建立了一种肿瘤和免疫细胞双靶向的新型仿生物膜递送系统Rg3-lipo
● 创刊141年首次发表中国乳腺癌新药研究!JAMA|复旦大学邵志敏/范蕾:卡瑞利珠单抗+化疗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
关于光华
“复旦大学光华生命健康校友会”是复旦大学校友总会正式注册成立的分支机构,是跨学科、跨界别、跨地域,覆盖生命健康领域的公益性行业校友组织。
校友会以推动中国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提升人类健康为使命,以促进“产学研医用”的融合创新与资源整合为目标,以加强母校与校友联动,增进校友互助协作,发掘科技创新成果,助力母校发展、助力校友成功、助力行业进步、造福社会大众为宗旨。
校友会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会员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附属医院校友为基础,同时覆盖化学、材料、信息、大数据、金融、管理等多学科泛生命健康相关院系,涵盖产业、学术、科研、医疗、政府、资本等“产学研医政资”的优秀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