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三拾六度七” 免费订阅
三拾六度七—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精彩,每天为您实时推送要闻,请关注并分享给更多的人,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延伸阅读
一纸受贿清单,揭开了一个县委书记的贪腐面纱。在这份令人震惊的清单中,84位县级干部的名字赫然在列,涉及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堕落,更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全面崩塌。它让我们不禁深思:在中国行政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县级政权,为何会沦为少数人中饱私囊的工具?
从古至今,县级政权在中国行政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古有“郡县治,天下安”之说,今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喻。县一级政权承上启下,是联系中央和基层的重要纽带。然而,随着权力的不断下放,县委书记手中的权力也在不断膨胀。正如一位专家所言:“除了外交、军事、国防这些内容没有,(县委书记)拥有的权力几乎跟中央没有区别”。
权力的集中往往伴随着监督的缺失。在古代,县令被称为“百里侯”,掌握着方圆百里的生杀大权。时至今日,县委书记的权力虽然有所约束,但仍然十分巨大。四川营山县委原书记杨毓培曾狂妄地宣称:“作为‘一把手’,自然而然是‘一号’,是‘老板’,要拥有绝对权力,说了作数,定了算数,以我说的为准,以我定的为准,说的就是政策,必须无条件执行。”这种近乎专制的权力,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极易滋生腐败。
贵州大方县原县委书记张瀚时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到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再到乡镇基层,张瀚时一步步爬上了县委书记的位置。然而,权力的膨胀伴随着道德的滑坡。据检方指控,张瀚时在担任县组织部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务期间,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先后收受了84人的贿赂。
张瀚时的受贿清单令人瞠目结舌。从5万元的“大钱”到三五千元的“小钱”,他来者不拒,兼容并蓄。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有一套自己的“哲学”:卖官鬻爵最安全,因为一手收钱、一手给官,“钱货两清”、互不亏欠,而且买官者自身职位来路不正,不会主动“反水”。在这种扭曲的逻辑下,张瀚时肆无忌惮地破坏着当地的政治生态。
比如,文朝春送了18000元,就从百纳乡副乡长直接提拔为长石镇镇长,跨过了镇党委委员、镇党委副书记等多个台阶。李朝义表示了17000元“心意”,从县委办公室普通工作人员,一下子荣升正科级县委督察室主任,三年后又重用担任沙厂乡党委书记。杨章贤进贡了23000元,超越一众镇委书记、局长,从羊场镇镇长直接升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跻身县处级干部行列。
这种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干部选拔制度,更摧毁了整个地方的政治生态。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理想的人才如何立足?那些坚持原则、恪尽职守的干部又该如何自处?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被破坏,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眼前的经济损失。它摧毁的是一个地方的希望和未来。
腐败的根源,除了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样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强烈的为民服务意识,即便有再完善的监督制度,也难以杜绝腐败的发生。
张瀚时案件的影响远不止于一个县。它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对县级领导干部的权力制约?如何健全基层民主监督机制?如何提高干部选拔标准,重视廉洁操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我们需要重塑县级政权的清廉形象。这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更需要每一个领导干部的自觉。古人云:“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段话道出了为官之道的精髓。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造福一方;用不好,则会害人害己。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我们呼吁建立更加透明、负责的地方治理体系。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能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我们的基层治理才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跃,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清正廉明、公平正义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麻烦动动您发财的手,点赞 是一种鼓励
点“在看”祝您万事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