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市场,呈现震荡态势,周一到周三,连续三天缩到了5000亿之下的地量水平,周四周五成交量重新放大到6000亿附近的水平。
目前大盘走势结构,还是在区间底部磨,上下两难:
我在上周写了一篇分析,现在的市场,究竟谁还在做空?
散户都割的差不多了,最新统计,散户仓位已经降到了65%,创最近3年新低。
散户割肉是好事还是坏事?看下历史数据:
2019年10月,散户大幅割肉,仓位降到60%,随后行情开始反弹;
2020年4月,散户大幅割肉,仓位降到55%,随后开启了成长股牛市。
散户基本是割无可割了,基金赎回经历这两年,也赎回了多轮了,也差不多了,之前做空的核心力量转融通和量化,也被限制了,大股东减持也限制了。
现在市场做空的力量,虽然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但比年初可以说已经大幅衰竭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从量价来说,都体现在低迷的成交量上了。8月12日-8月14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成交额跌到5000亿之下,创了4年新低了。
所以,现在的局面,就是割无可割,空无可空了。
但是呢,要想上涨,必须看到需求出现,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需求还不是很足。
我反复给大家讲过,见底有两个步骤,首先第一步是供应衰竭,没有抛盘,其次第二步是需求出现,在没有抛盘的情况下,不需要太多买盘就可以拉动反弹。
现在第一步已经完成了,就看需求的情况了。现在为何市场感觉需求总是不足?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两点:
1、核心是缺乏信心,中国股市真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这几年掏空的太厉害,对投资者透支的太厉害,信心的恢复很难;
2、经济层面相对疲软,房地产低迷后,一直没有能找到替代房地产的引擎,而地产不行会导致全民财富“缩水”,从而影响了消费。
所以,最终需求能不能出现,取决于市场信心和宏观经济,取决于经济是不是能复苏,以及美帝何时降息等。这些方面,其实很多都在好转,自从新村长上任后,大力打击财务造假,周末也有“地方政府不得为公司上市提供奖励,中介机构收费不得与IPO结果挂钩”的利好出来,连起来看确实在干实事,只不过看到效果,要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管怎么说,我对当下的判断是,供应已经衰竭,抛压大幅降低,做空的力量基本都被大幅消耗掉了,此时如果有需求出现(体现在成交量温和放大上),市场就会有反弹,如果没有需求出现,基于缺乏抛压,做空的力量基本被限制,大概率就是继续磨,小幅震荡,也很难再大幅下跌了。简而言之:
有量就有反弹,没量就会磨,下跌的幅度有限。
所以,当前的市场,基于做空力量的大幅衰竭,向下的概率和幅度其实并不大,风险并不大,而一旦放量,反而向上的机会很大!
切记“供应衰竭,需求出现”是见底的两个必需步骤,缺一不可。有人说都是国家队在买,其实你不必关心是谁在买,谁买都无所谓,都会体现在量价语言上,我们不要关心这些,只要关心是不是有需求就行了。没有了做空的抛压,只要有需求,就可以拉动反弹,只要有反弹,就可以带动做多情绪,吸引资金入场,从而加强反弹力度。
“天量天价,地量地价”的俗语,其实是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
所以,我认为,当下的操作,就是多些耐心,只要是没有触发止损,不要频繁换股,也不要总是去追热点,就是立足于强逻辑、业绩好的核心股,波段操作。
我个人来讲,还是关注科技成长、创新药和周期三个方向,其它的都不看了,红利类的这个时候我也不会做,接下来9月份大概率美帝要降息,降息的大逻辑,就是利好科技成长、创新药和周期,且无论是从中报业绩来看,还是从持续的催化来看,这些方向都是值得关注的。
另外,我要时刻提醒大家,我们是“波段”策略,既然是波段策略,这几点会明显和大众不同:
1、在优质股上面做波段,成功率会更高,因为长期看,优质股更容易受到资金青睐,尤其是强逻辑、业绩好,且又符合时代大趋势的方向;
2、既然是波段,而不是长期死拿,一定不要被短期热点吸引,因为一旦成为热点,就意味着没有好的波段买点了,换言之,波段策略,其实不适合做热点,甚至有些时候是相反的;
3、一个波段一个波段的吃,不要想着一口吃成大胖子,波段策略意味着短期你不可能跑赢做热点的,但是长期看却很稳,因为波段策略没有大亏,而是靠长期的复利。赚快钱当然很爽,但是回撤也会非常快。我的目标,是小步慢走,没有大回撤,不断复利累积。
慢即是快。
我的书《交易至简》,旨在改变你看待市场和交易的思维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为记录个人交易思路,不涉及任何与个股有关的分析,不提供任何投资咨询服务,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