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学校2023—2024学年学生工作表彰暨交流大会在北绣山活动中心举行,会上对上一学年学生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院再次荣获“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这是学院连续五年获得该项荣誉!
学院立足三个专业特色,挖掘三个工作着力点,突出三大育人目标,凝聚九大工作举措,初步构建浸润式思政教育范式,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一、以历史传承为着力点,在灿烂文化中立心铸魂
依托学院农史学科专业特色,把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农业发展史、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挖掘周边红色文化资源、激活身边农史专家能量、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三大举措,创新开展“学党史、讲农史、话传承”行动,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传承中坚定“四个自信”。
开展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第六届民族青年说、校园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品牌活动;开展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陕西省生态文学作品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等增强学生文学素养与文字书写能力;依托学院历史爱好者协会、赤子学社、耕读会等举办历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实践、经典书籍分享等活动,进一步补足了“理想信念”之钙,坚定了青年文化自信。
在例行进行的二十大主题学习和党纪学习教育外,充分利用校内及周边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赴东南窑、扶眉战役纪念馆、西迁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地接受红色教育,在追寻红色足迹中铸牢学生党员政治品格;多形式开展微党课比赛、党风廉政比赛、红色观影等活动,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淬炼爱党爱国情怀。
邀请哈萨克斯坦农业和植物生长研究所研究员劳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胡松梅、南京农大卢勇教授等开展农业历史交流研讨;邀请农史专家樊志民、杨乙丹、程至杰等,传承华夏农业文明与精神;开展“我是农史传承人"活动,培养一批农史馆义务讲解员,让“可不知农、不事农,但不可轻农”深深烙在每一位学子心中。
二、以法治素养为着力点,在潜移默化中修身立心
启动金秋普法宣传活动,举办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论坛、模拟法庭、“12·4”国家宪法日升旗仪式、“学宪法,讲宪法”大赛、“宪法晨读”等9项20余场次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三官一律”进校园与大学生进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机构的双向畅通普法机制;举办“学宪法,讲宪法”大赛、法律文书书写大赛等,强化专业思想,反哺专业知识提升。
面向全体学生招募组建“青年法治宣讲团”,在校园内开展普法答疑活动,在校外开展宪法进社区活动,针对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周边社区、村庄、中小学开展普法宣传;推进“法治小院”品牌活动,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参与民间纠纷调解,代写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援助等。
依托明廉学社建立大学生廉洁教育载体,开展知识竞赛、专题学习、朗诵比赛等专题活动;拍摄视频作品、举办廉政文化作品展演、廉洁文化调研、参观廉政基地等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增添青春色彩。
启动“大国村治”专项调研、返乡观察、暑期社会实践等专项调研活动,结合教师研究方向,组建60余支社会实践队伍,深入20余省份,围绕数字乡村、法治护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领域开展调研。
每逢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学院党委向全体学生发出志愿服务倡议,组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防疫、抗洪、返校值班、十四运志愿服务等工作中;依靠社工专业成立社工协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新生适应素质拓展、时间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人际关系情景剧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追忆红色足迹活动,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遗址、烈士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地及走访老一辈革命者,重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0大历程。活动成果共千余篇,200篇被评为优秀作品,100篇实践成果汇集成册,40篇实践成果进行线上线下展示。
往期推荐
素材来源 | 人文学院
本期编辑 | 周霄蕊
本期指导 | 邵潼
责任编辑 | 陈麒雯
终审 | 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