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解读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系统、科学、客观地分析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及其对产业发展的贡献情况,中国测绘学会、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和泰伯研究院联合组建课题组,通过对科技创新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深入挖掘,发布了《2024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逐年提升。以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专利授权量为例,过去10年间(2014年至2023年),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企业专利授权数量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5.68%,平均每家企业的专利授权数量从3 6项上升至5 4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在专利授权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其占比从2014年的41.56%增加至2023年的59.96%。
高新技术企业呈现出更强的创新能力。2014年至2023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的专利授权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6.07%。相较而言,未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在同一指标上的增长率相对较低。这一数据对比展示了高新技术企业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国产核心装备占主导地位。截至2023年末,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共配备各类技术装备62.9万余台(套),其中国产设备超过52万台(套)。在全部26类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中,有12类国产化率超过80%,有5类国产化率低于50%。在代表性的8类技术装备中,有7类国产化率在2023年末实现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转变。2023年,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中的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2022年显著增长,这一变化标志着产业结构正逐渐向高技术化方向转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匀速提升。中国测绘学会已公布的2024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涵盖192个项目,这些项目平均经济效益(合同金额)约为2492万元。上市挂牌企业人均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92.92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05.84万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全体测绘资质单位人均测绘服务总值(37.02万元)的2.86倍,这表明上市挂牌企业的科技创新转化率较高。单位数量不断增加,甲级单位数量增长迅猛。近10年,测绘资质单位数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由2014年的14510家增至2023年的21006家,10年年均增长率为4.2%。其中甲级资质单位数量由2014年的821家增至2023年的2081家,10年年均增长率为10.25%,增幅显著。测绘资质单位数量超过1000家的省份有7个,东部地区最多。从业人员数量规模不断提升。近10年,测绘资质单位从业人员数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由2014年的34.55万人增至2023年的45.67万人,10年年均增长率为3.15%。其中甲级资质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由2014年的10.88万人增至2023年的20.06万人,10年年均增长率为6.30%,增速迅猛。从业人员数量超过2万人的省份共9个,其中东部地区占6个。经济效益逐年提升,人均服务总值增幅显著。测绘资质单位10年来累计实现测绘服务总值12235.28亿元,服务总值由2014年的679.91亿元增至2023年的1656.70亿元,增幅高达143.66%,年均增速10.57%。2023年东部地区测绘服务总值占比较高,为56.97%。测绘服务总值超过40亿元的共13个省份,其中东部地区占7个,数量最多。测绘资质单位人均测绘服务总值大幅提高,由2014年的20.97万元/人增至2023年的37.02万元/人,增幅高达76.54%,年均增速6.50%。高级技术人员占比增长,专业技术结构不断优化。近10年,测绘资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由2014年的23.04万人增至2023年的25.33万人,增幅9.94%,10年年均增长率为1.57%。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由2014年的3.21万人增至2023年的3.94万人,增幅22.58%,10年年均增长率为2.84%。甲级单位处于市场主体地位,企业单位占比逐年增加。甲级测绘资质单位以占全行业不到10%的单位数量,解决了全行业4成的就业人员,完成了行业超6成的产值,其人均测绘服务总值是乙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两倍多。甲级单位凭借其在人员素质、技术力量、产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牢牢占据着市场的主体地位。企业单位占比逐年增加。在基层开展的机构改革中,一大批以承担市场任务为主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测绘资质单位中企业单位数量逐年增加,10年上涨了83.39%,10年年均增幅6.88%,占全行业的比重由71.45%增至2023年的90.51%,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主营非测绘业务的单位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从资质单位从事的主营业务来看,主要业务活动为测绘业务的资质单位仍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主力。但2023年主营非测绘业务的单位的市场占有率较2022年有显著提升,说明社会各界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在增加。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劳动生产率最高,这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西部地区有自然资源部的两个派出机构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接大量国家基础测绘任务,在西部地区发展中起到龙头作用;中部地区在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逐渐受益,虽然发展仍较慢,但劳动生产率已有大幅提升。国内外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差距正逐渐缩窄。2023年,国外10家案例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的平均值为24.62%,中位数为17.84%;国内10家案例企业的相应平均值为22.32%,中位数为16.72%。这些数据显示,国内外企业在研发投入强度方面的差异正逐渐缩窄。国内外企业的专利授权数量仍有显著差距。2021至2023年,国外10家案例企业的专利授权累计总量为3813项,其中2023年平均授权数量约为133.9项,中位数为72项。国内10家案例企业在同期内的累计授权数量为1240项,2023年平均授权数量为54.7项,中位数为17项。数据显示,国内企业的专利授权数量平均值呈上升趋势,而国外企业的平均值虽略有下降,整体仍保持稳定。尽管国内企业的增长势头明显,但与国外企业在专利授权数量上仍存在显著差异。高精尖装备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在高端智能测绘装备制造方面,其量产所使用的通用元器件仍依赖于国外低成本的MEMS(微机电系统)芯片(用来感知信号)、高精度编码器芯片(用来编制、转换信号)、用于精密仪器的轻量级轴承等器件。在高精度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方面,美国天宝、瑞士徕卡的接收机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在极端恶劣天气等特殊环境和场景下优势更为明显,在我国高端GNSS接收机应用市场依然具有较大影响力。在测绘航空摄影装备制造方面,近年来国产航摄测量数码相机依靠在集成创新上的优势,逐步打破了徕卡航空数码相机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研制航摄仪所使用的数码相机仍依赖进口的核心CMOS感光芯片(大部分被日本索尼垄断)以及丹麦飞思等产品,国产集成数码相机以及纯国产CMOS芯片的数码相机仍然存在性能差距,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国内企业在数智化技术融合领域有待加大创新力度。在遥感影像智能解译领域,美国英伟达公司的人工智能芯片因其高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在性能上正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需要在算法适配、性能优化、软件生态系统建设等方面开展更多创新。在三维地理信息数据计算和管理领域,实景三维建模技术的空间计算分析正逐渐实现国产化替代,但针对海量数字孪生场景的渲染效果,尤其是追求高逼真度和高真实感的表现效果,仍然需要依赖高性能的GPU(图形处理器),美国英伟达和AMD等公司生产的GPU因其卓越的性能而成为主流选择。国内数字孪生厂商虽进行了大量创新,已能满足大部分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但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相比,国产GPU在某些高端应用场景下的性能和生态系统支持方面仍有差距。在地理信息数据建库领域,国外软件具有一定优势,构建各类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国产平行替代选择仍然比较有限。当前,时空信息成为主要的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型基础设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是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能,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与土地、矿产、海洋资源一样,属于自然资源部门统一配置的保障要素。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承担着为数字中国建设打造统一的时空基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要素保障、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为构建新安全格局严守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底线的重要使命任务。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是推动转型升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应用能力。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建设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强国为主线,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规划研究。以促进测绘质量提升、建设测绘质量强国为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政策制度体系。以规范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激发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创新活力、优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环境为目标,一体化协调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制高点。持续跟踪研究分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动向,准确把握其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带来的影响。研究提出面向2035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持续做好事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需求分析,创新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战略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应用机制。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体系。系统谋划地理信息产业强国建设的总体思路,增强地理信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体系。建立完备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人才机制。扎实做好测绘地理信息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创新测绘地理信息人才引进机制,完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使用机制,营造良好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