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
最美的声音,
是家校同频的回响。
最暖的教育,
是家校共育的互动。
在秋意缤纷的季节,
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好正在开启。
家校沙龙“30分”,
正在进行。
“美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
- School education -
金秋十月的第一场家校沙龙“30分”,是由学校教学与课程研究中心杨小力主任带来的关于好习惯培养的主题分享。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所谓优秀的学生,就是有无数良好习惯的孩子。杨主任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家校合力”三大板块出发,结合鲜活的教育案例,娓娓道来。
好习惯培养是一个连续培养的过程,在这之中需要持续地关注,有意识地复盘,积极的强化,好习惯培养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杨主任也介绍了好习惯培养小妙招:
一、“刻意,不自然”的阶段(1-2周)。十分刻意的提醒孩子,孩子感觉不舒服。
二、“刻意,自然”的阶段(2-3周)。比较自然,容易反复,制定奖励规则。
三、“不经意,自然”阶段(1-2个月)。习惯基本养成,有时会厌倦,需要家长持续用技巧维持。
孩子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校的共同努力,正如教育大家讲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孩子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家校同心、同向、同行。
“从心出发,走进孩子”
- School education -
10月23日,十月的第二场家校沙龙“30分”开始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教师,黎亚老师,为我们带了一次心理健康主题沙龙的分享。
在家校沙龙“30分”之前,黎老师便和孩子们进行了沟通交流,让孩子们说了说自己心中爸爸妈妈的样子,初步了解每个家庭日常沟通交流的情况。为家校沙龙时能更有效的和家长交流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足了准备。
家校沙龙伊始,黎老师便用生动的案例,引起家长的共鸣。明确指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情绪情感的变化
情感日渐丰富
单纯而易于外露
强烈而不易自我调节
感受自我情感而不易于理解他人情感
2.意志过程的变化
意志薄弱且易受暗示性强
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
3.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
道德认知浅显表面。小学阶段对于道德理解的具体性大,概括性较差。
道德品质的判断:主义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为考虑冬季和效果的统一
道德原则的掌握:从简单以来社会、他人,逐步过渡到守内心的道德原则制约。
同时黎老师也讲到了家长应当如何来关注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育既要“松”也要“紧”,还要引导孩子加强自我管理。只有学校和家庭和谐配合才能培育出我们未来社会的新人才,走进孩子心中,才能真的走近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又复杂的任务。”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奇妙梦幻的旅行,
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旅途中,
点亮成长中的点点星光,
联接起家校的种种期盼,
家校沙龙“30分”,
续写着家校携手共赴孩子们成长的故事。
文字、图片 | 周敬
策划 | 杨小力、黎亚
编辑 | 李丽媛
一审 | 苏 抒
二审 | 谭寒月
三审 | 秦 颖